a.剥蚀(侵蚀)石质戈壁。作狭带状分布于马鬃山等内蒙古高原边缘山 地及其山前地带,准平原化现象显著,地面几乎全部为戈壁,而戈壁面上基 本没有或很少堆积物,因而大部分地方基岩裸露,山地基本削平,仅以零星 残丘存在。地面平坦而略有起伏,侵蚀沟广布。常流河缺乏,地下水位埋深 10 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粗骨质石膏棕色荒漠土和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植 被极稀疏,覆被度不及 1~5%,以散生的红砂、泡泡刺、勃氏麻黄、梭梭等 为主。
b.剥蚀(侵蚀)—坡积—洪积粗砾戈壁。广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在 马鬃山、天山等山麓地带也有狭带状分布。地面组成物质以直径 2~20 厘米 粗砾为主,由坡积—洪积作用而成,带棱角,分选作用和磨圆度不佳,一般 堆积物厚度不到 1 米,其下即为削平的基岩;距山地愈远,堆积物的颗粒愈 细,厚度也愈大,地面基本平坦,自山地向两侧逐渐倾斜,坡度一般为 3~5 度,侵蚀沟发达,但常流河不多,地下水位深达 10 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砾 质灰棕荒漠土和棕钙土为主。植被覆盖度一般为 1~5%,以红砂、泡泡刺、 珍珠、包大宁等为主。
②堆积类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堆积作用为主。
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等内陆盆地边缘及山麓地带。上述内陆 盆地周沿的高大山地(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经长期剥蚀和 侵蚀后,产生大量岩屑碎石,在山麓及盆地边缘堆积,即为戈壁形成的丰富 物质基础。昆仑山北麓戈壁带宽达 200 公里,酒泉附近祁连山北麓砾石层厚 达 700~800 米。
本类型包括下列 3 个亚类:
a.坡积—洪积碎石和砾砂戈壁。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的边缘和山麓地带。
戈壁分布特点是与石质低山及山间盆地相错综,或广大成片,或较为零 星。戈壁的地区差异性甚显著。例如在马鬃山地,戈壁分布于山间盆地的边 缘,由强烈剥蚀的古老岩层风化物就近坡积和洪积而成,地面坡度达 3~5 度,砾径多为 3~10 厘米,一般具有明显的漆皮,当地称为“黑戈壁”,土 壤多为贫瘠而厚仅 50~60 厘米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植被覆盖度 5%左右,人 烟稀少。在祁连山地则情况不同,由洪积—坡积形成的戈壁位于海拔 2200 米以下的山间盆地边缘,组成物质为粗大的砾石和碎石,呈灰色或灰黑色, 当地称为“白戈壁”。地面坡度达 5~10 度,降水较多,水文网较密,植被 较好,覆盖度可达 20~30%左右,基本上已绿化。
b.洪积—冲积砾石戈壁。分布面积在堆积类型中最为广阔。地貌上相当 于山麓扇形地,地面绝大部分是砾石戈壁,主要由第四纪洪积、冲积物组成。 砾石磨圆度较好,分选较明显。戈壁分布和性质也表现了地区差异。例如在 马鬃山南麓倾斜平原,砾石戈壁作东西向的狭带,砾石层约厚 10~20 米,砾 径 2~10 厘米,均有棱角和漆皮。祁连山北麓扇形地,其砾石戈壁作东西向 的宽带,砾石层厚 100 米左右,砾径 2~20 厘米,磨圆度较好,呈灰色及灰 黑色。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