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洞庭湖

时间:2021-06-19 归属:中国地理百科

  洞庭湖(Dongting Hu)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构造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 平方公里。

  地质与地貌
  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外围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500 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 米以下,滨湖岗地低于120 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 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 米,呈现水网平原景观。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

  气候与水文
  湖区年均温16.4~17℃,1 月3.8~4.5℃,绝对最低温-18.1℃(临湘1969 年1 月31 日)。7 月29℃左右,绝对最高温43.6℃(益阳)。无霜期258~275 天。年降水量1100~1400 毫米,由外围山丘向内部平原减少。4~6 月降雨占年总降水量50%以上,多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齐集,易成洪、涝、渍灾。

  洞庭湖北有分泄长江水流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 年堵口)四口;东、南、西三面有湘、资、沅、澧等水直接灌注入湖,形成不对称的向心水系,水量充沛,年径流变幅大,年内径流分配不均,汛期长而洪涝频繁。城陵矶多年平均径流量3126 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954)5268 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78)1990 亿立方米。汛期(5~10 月)径流量占年均径流量的75%;其中四口1164 亿立方米,占汛期径流总量48.5%。洞庭湖水位始涨于4 月,7~8 月最高,11 月~翌年3 月为枯水期。多年最大水位变幅,岳阳达17.76 米。素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霜落洞庭干”之说。

  1954 年长江中游出现特大洪水,洞庭湖尚能削减洪峰,显示湖泊调蓄功能。然而,众水汇聚湖中,仅有城陵矶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时间长,泥沙大量沉积,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 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长江的达1.18 亿立方米,占82.0%,来自四水的0.241 亿立方米,占18%,而城陵矶输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总量的73.4%,达0.984 亿立方米。年均淤积量较鄱阳湖大十几倍。70 年代以来,三口口门淤高,入湖水量减少,但沅、澧洪道自然洲土增长殊巨,目平,七里湖淤高各达2~4 米,南洞庭湖北部淤高2 米,东洞庭湖注滋河口东伸,飘尾延伸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东蚀,调蓄功能趋向衰减。

  发育过程
  先秦—汉晋时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断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缩小,湖区边缘出现洲滩与分隔的湖群。公元4~19 世纪,洞庭湖继续缓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长江分流南下影响,洞庭湖一直向东扩展,清道光年间(1825)洞庭湖到达全盛时期,周极400 余公里,洪水湖面达6000 余平方公里。百余年来,长江数次大水往南溃决,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有水域不及全盛时期之半,退居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80 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

  经济概况
  洞庭湖区经1954、1964 年和70 年代三阶段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重点淡水渔区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鱼类为主,有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和江湖半洄游鱼类114 种,隶属12目,23 科,70 属,以鲤科为大宗,有63 种,占55.3%。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鲢、鳙、鳊、鲂、鳜等12 种。芦苇遍布湖洲,面积6 万公顷,90%用于造纸。洞庭湖区有通航河道147 条,通航里程3276 公里,常年通航河道75 条,其中主要航道16 条计996 公里。此外,城陵矶于1980 年改为外贸港,设计能力200 万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洞庭湖
  • 上一篇:洞口县
  • 下一篇:洞庭湖平原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