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美国第三大城市,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和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其都市区新增的企业数一直位居美国第一位,被评为美国发展最均衡的经济体。此外,芝加哥还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截至2017年,芝加哥人口约为100.3万,2017年芝加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6571亿美元,远超上海4758亿美元。
它是19世纪工业化和城市化“鼎盛”时期的宠儿,分享高速发展硕果的同时,也吞下城市发展不和谐的“恶果”。正是美国最伟大的设计师用“伯纳姆规划”挽救了芝加哥,并使得芝加哥因“百年不过时的蓝图”而受益匪浅。
芝加哥最原始的风貌是一片沼泽地,其间芝加哥河东向流入密歇根湖。1833年时,它只是一个运河边上的小镇,居民不到200人,建筑寥落。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水路联系打通之后,区域贸易日益繁荣,这个小镇迎来了人口增长、地价上升。
由于极佳的地理区位,芝加哥“旋风”般直上云霄,开始走向名副其实的“强大”都市之旅。1840年时,芝加哥人口仅4470人,是美国第92大城市。1890年时,人口超过100万的芝加哥已是美国第三大城市。
但由于不受控制的发展,芝加哥市的发展呈现恣意生长的面貌。一方面,繁荣的芝加哥已经初具现代城市特征。它成功举办了1893年世界博览会,在市区南部一片荒芜的湖畔沼泽地上,矗立起神话般的拥有精美建筑、雕像和喷泉的“白色城市”。
另一方面,大部分市容是肮脏丑陋的。城市烟雾污染到了令人惊骇的程度,芝加哥河变成不忍目睹的污水池。芝加哥的街道、铁路和港口都过于拥挤,城市布局无序,组织缺乏效率。大部分街道处于“裸奔”状态,没有铺设路面。
最典型的是乱七八糟的铁路系统,轨道、货场和车站随意分布、割裂城市——宽阔的铁路轨道将芝加哥河南部,包括商业区在内的大部分城区,与湖滨地区分割开来。大量涌入的移民和穷人们聚居在贫民窟,这里人口密度极高,生活环境恶劣,儿童被饥饿、犯罪所吞噬。1896年来访的英国记者,将芝加哥形容为“皇后和流浪儿的城市,世界的大粪坑”。
而一场大火也促使芝加哥城市改造加快脚步。芝加哥早期的房屋是用木料搭建起来的,很容易着火。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著名的“奥利里牛圈大火”,据说因奥利里太太家一头牛踢翻油灯引发火灾,将全城1.7万座木质房屋夷为平地,十万居民无家可归。
此后,杂乱无章的城市设施恢复导致城市面貌恶化,市政服务功能低下,底层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恶劣。这一切曾酿成1886年“干草市场暴动”等恶性社会公共事件,迫使市政当局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