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省联考文科综合科目已于2月24日上午结束,本次考试对于老高考新课标地区意义十分重大,在仅剩倒计时100天的备考时间里,其导向作用不言而喻。当天下午笔者反复研究了这套题,满心期待中还是有一点点忧伤----适应考,多少有点不适应了。现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部分题组谈谈个人感受及其带来的教学启示。
一、试题特点
1.试题情境多样
本套试卷由四组选择题和两道大题构成,其中第一组选择题取材于航空业与鞋业跨界合作,第36题以扬州三湾片区转型发展为依托,属于生活情景;第二组选择题素材来源于我国全面建成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第37题以我国援建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为主题,属于生产情景;第三组选择题聚焦于青海湖流域北部土壤性质差异,属于学科情境;第四组选择题则关注冰川消融量和融水径流量变化,属于学术情境。四种情境分数配置相对均衡,能从不同视角考查考生的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2. 考查新课标新增内容
本套试卷第二组试题着重考查了土壤的特征、影响因素等,属于新课标新增内容。突出了新课标适应考的特色之一。
3. 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
本套试卷突出考查地理特征的分析、综合比较,如36(1)归纳图示3个年份三湾片区文化景观的特征;37(1)简述帕德玛大桥处河流流量、水位、河道宽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第7、9题考查乙、丙样带土壤特征。相比于以往高考试题及模拟试卷,对部分关键能力做了集中考查。
4. 突出开放性设问
试卷第37(4),结合“中国克服世界基建难题建成帕德玛大桥”,简述你的两点感受。突破了以往高考开放性试题的两种固定模式,给考生以更大的答题空间。
二、几点反思
1.第一组选择题
本题以鞋业公司与航空公司合作为情境,试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了考生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但本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淡化了学科痕迹:12个选项中接触高端客户、赢得旅客赞誉、吸引成熟客户、获得订单、高性价比、交际机会、休憩时间、有趣体验等都没能从地理学科的视角设计,学科特色不明显。
(2)情境真伪难辨:笔者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平台搜索题目信息竟然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任何相关信息,因此可推测命题者大概是取材于外文期刊了。
(3)刻名不算真定制:文字材料所谓的定制鞋仅是在鞋底刻有旅客姓名、航班号和目的地,没有交代是否可根据旅客的需求定制尺寸、款式、颜色等。另外,鞋底上刻有自己的名字和航班信息,不仅透露了个人信息,并将名字踩在脚下,多少显得有些不适。笔者在读题时联想到平日里买手机赠茶杯,茶杯上也可以刻字、日期等,这属不属于定制呢?
(4)句子语病明显:材料中“国外某鞋业公司与英国某航空公司合作”这里英国算不算国外,国外与英国是什么关系?真心希望命题人能完善细节,写出好题。
2.第四组选择题
本题组属于学术境类试题,难度系数并不大,设问与图文关联度不高,弱情境明显,尤其是第11题,学生完全可以不看图文信息解答此题。在高考试卷设计中,此位置的题目应具有较大的区分度与强情境特点。另外,第10题的设计需要命题人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上继续加强,建议修订如下:
10.融水径流量小于冰川消融量所损失的部分主要来自于( )
A. 蒸发 B.蒸腾 C.下渗 D.冻结
3.两道非选择题
(1)两组题考查能力过于集中。两组非选择题36(1)、37(1)均侧重与考查地理特征的描述、分析、综合比较,36(3)、37(2)(3)侧重考查地理事物的影响,这两种高密度的设问方式在历年高考和大型模拟考试中实属罕见。主观题具有很强的区分性,应该均衡各项能力的考查。
(2)开放性试题淡化了学科性。纵观近10年高考试题,地理开放性试题大致有两种设问模式:一是给出两种观点,要求学生选择其一给出支持理由;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措施。而本题简述自己的感受,则很明显没有了学科逻辑的限制,只要价值观没问题,什么样的感受都是可以给分的。所以,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科逻辑设计,自由应有度,开放非无边。
三、教学启示
如果抛开对过去老高考的研究,仅从“新课标、新教材、教育部、四省、适应考”这些关键词出发去看待这张试卷,那么他所凸显的特点应是今年高考的考查趋势。那究竟给我们在剩余不足百天的时间里应调整哪些复习策略呢?
1.注重对新增内容的教与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增内容相对较多,对自然地理基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内容,需要加深学习。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山东卷、湖南卷,都增加了土壤、粮食安全等内容的考查。本套试卷也涉及了土壤的特征、形成因素以及能源安全的考查,因此应回归课标、重视教材新内容的学习。
2.强化五大关键能力的培育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五大关键能力是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俗称看问题找材料)、知识的调动与运用(如何用书本知识解释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地理事象的描述与阐释(常见的特征、原因、结果、说明类问题)、地理问题的论证与探讨(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及结果的组织与表达(答案的书写如何避免口语化,使用精炼、精准和学科化语言答题)。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努力从书本知识、模块知识讲解过渡到能力提升层次,把握“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的高考命题思路,多做好题,求甚解,建议多以近三年全国卷、山东卷、湖南卷为研究目标,深化能力培育。
3.探索各类情境试题的基本解题策略
本套试卷中有关于学生生活类情境(生活、生产)和学习探索类情境(学科、学术)试题分布较为合理,也就是说今年高考四种情境可能均会呈现,因此应探索出基本的解题策略,优等生怎样快速解决,后进生如何大概率“蒙”对,这就需要专家引领、教师教研共同解决了。
写在后边:不管是适应考还是省级联考,作为一线教师的使命始终离不开对试题的研究、对高考的研究,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技能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被考试的名头吓到,“四省适应考”“八省联考”亦或是“三省四市模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备考效率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正如,我们不会做饭,但是都会品尝;我们不清楚做菜的流程,却知道菜品的可口与否。其实,高三本没有完美的模拟题,研究的多了,也就有了完美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