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回归地理教材重难点10 差异性与自然环境

归属:地理高考专栏 2023-06-05 

差异性来自于必修一课本和选择性必修一课本,是课本的重难点。
 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或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自然带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非选择题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和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陆地自然带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这些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一般为综合性很高的题,所有每年高考全国各地均有考查。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比较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表现,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结合具体区域的环境特征,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的主要成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观察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现象,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探究其成因,提升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2022年,全国乙卷、山东卷有考查。

0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植被变化: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植被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6)山地中的雪线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的雪线高;而阴坡、迎风坡的雪线相对较低。
02  非地带性现象的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属性 自然带典型分布举例 影响因素分析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 巴塔哥尼亚荒漠带、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带 地形起伏(前者为地形阻挡,后者为地势高)
地带性自然带中的斑状分布 热带荒漠地区和温带荒漠地区的绿洲 有河流水、冰雪融水或地下水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超过60°N;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 洋流(西岸是暖流、东岸是寒流)
热带荒漠带纬度分布的差异 南美洲西海岸阿塔卡马沙漠和非洲索马里半岛的沙漠接近赤道 寒流的影响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范围受到地形的限制 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 地形分布(高大山地的阻挡)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答案】1.C    2.D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选项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选项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选项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选项错误,所以选D。
【点睛】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沿纬度方向变化和更替,具有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的有规律变化。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3.B    4.A
【分析】3.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域分异的判断方法:地域分异的判断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是垂直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分异。
(2022·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6.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正确,C错误。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错误。所以选B。
6.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①②正确。由于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低,难以形成大片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所以③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还分布在墨西哥、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东部、印度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一模)下图为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调查,在该山北坡,山地草甸比山地草原植株密度更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该山地自然带分布发生了变化,其中山地草甸与针叶林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该山北坡,山地草甸比山地草原植株密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更大                                                              B.热量条件更好
C.昼夜温差更大                                                         D.水分条件更好
8.全球变暖会使该山山地草甸(   )
A.上下界线整体上升                                                B.上下界线整体下降
C.上界上升,下界下降                                           D.上界下降,下界上升
9.导致该山山地草甸与针叶林过渡带草类植株密度减小的直接原因是(   )
A.风速减小                    B.湿度减小                    C.光照减少                    D.降水减少
【答案】7.D    8.A    9.C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到天山北坡山腰处其降水量明显更大,北坡山腰附近有针叶林分布;天山北坡位于山地迎风坡,其山腰处降水比山麓更多,水分条件更好,其植株密度较大,D正确;山地草甸的分布海拔更高,气温更低,蒸发弱,A项错误;山地草甸的分布海拔更高,热量更低,B项错误;山地草甸分布海拔高,气温更低,白天气温更低,夜晚气温降低的少,昼夜温差小,C项错误。故选D。
8.植被带界限受山地温度影响显著,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草甸带之下的草原或针叶林带,其界限会向上运动,使得山地草甸带的下界会向上移动,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山地草甸带会在高海拔地区也会出现大范围生长,故其上界也会上移,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9.风速的大小不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所以对植株密度影响小,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草甸与针叶林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是因为针叶林上界有向上变动的趋势,其过渡地带森林开始逐渐增多,而随着森林增多,光照被大量阻拦,到达地面的阳光进一步减少,使得草甸带密度有明显的减少趋势,C正确B错误;全球变暖不会直接导致降水减少,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2022秋·山东济宁·高三济宁市育才中学校考期末)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落基山脉(37°N~41°N,104°30′W~108°40′W)平均海拔2712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山地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山地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山体增温效应的成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
A.吸收地面辐射多      B.吸收太阳辐射多      C.反射太阳辐射少      D.大气保温作用强
11.受山地增温效应的影响,从山地东部边缘到山地内部(   )
A.山地垂直分异增强  B.雪线降低                    C.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下降        D.林线上升
【答案】10.A    11.D
【解析】10.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山体增温效应是由于山体内部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且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故A正确;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大气逆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少,不是大气温度高的原因,C、D错。故排除B、C、D,选择A。
11.从图可以看出,从山地东部边缘到山地内部10℃海拔高度是升高的,山体内陆比边缘的增温效应更显著,同一海拔上气温更高,导致自然带分布海拔更高,林线升高和雪线升高。山体内部基带海拔高,山体垂直分异现象不显著。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点睛】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个规律:①基带。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③迎风坡、阳坡。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或者说,同一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④自然带的个数:同一座山脉,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个数越多)。
(2022春·广东江门·高三鹤山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黄河源某河湾宽谷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兼有少量金露梅灌木。凸岸边津向北有规律地分布着优势植被种群。研究发现河湾横向迁移过程中各种群依次演替,在曲流地貌的循环演化过程中灌木始终无法占据河谷的优势地位。如图示意该河湾宽谷地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河湾凸岸地区植被种群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13.华扁穗草—高原蒿草群落将演化为(   )
A.近岸水草群落                                                         B.华扁穗草群落
C.华扁穗草—高原毛茛群落                                  D.金露梅—鹅绒委陵菜群落
【答案】12.B    13.D
【解析】12.图中已保留比例尺,从选项设计的角度来看,光照、热量、降水是可以排除的,因为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区域,这三个要素的差异不大,故ACD错误;图中所示是凸岸,处于不断堆积的状况,离河道越近,堆积形成土壤的时间就越短,加之受河流水位变化影响较大,如洪水期受到淹没等,因此,离河道最近的位置形成了近岸水草群落,与土壤的厚度及堆积物的粒径有关。故B正确,故选B。
13.河湾横向迁移过程中各种群落依次演替,华扁穗草-高原蒿草群落向河岸更远处的植被种群演化,华扁穗草—高原蒿草群落更远处的植被种群为金露梅—鹅绒委陵菜群落, D项正确,A、B、C 项错误。故选D。
【点睛】河湾凸岸地区不断的堆积,凹岸不断的侵蚀,灌木生长在水淹不到的高处,随着凹岸的不断侵蚀崩塌,灌木失去生存环境,数量减少,凸库则形成边滩,开始新的原生演替。
(2022秋·广东江门·高三鹤山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下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刻
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4.逆温是气温随高度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该地区不同坡向出现逆温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01时至07时南北坡同时出现逆温                              B.13时南北坡同时出现逆温
C.19时南坡由于地形与河流出现逆温              D.南坡比北坡更容易发生逆温
15.对比北坡,该地区南坡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大的原因是(   )
A.受河流影响湿度较大                                           B.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C.受山谷风影响较大   D.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答案】14.A    15.B
【解析】14.根据题文气温垂直梯度定义,01时至07时南北坡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为负值即升高,故出现逆温,A正确;13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同时正值,没有逆温,B错误;19时南坡气温垂直梯度正值,没有逆温,C错误;一日内,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时间较长,容易发生逆温,D错误。故选A。
15.冬季南坡位于冷空气背风坡,北坡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而湿度大,A错误;冬季南坡位于冷空气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使得山麓与山顶气温差异大,北坡冷空气迎风坡,冷空气堆积山麓地区,山麓地区低温,山麓与山顶气温差异小,B正确;盛行风较强的季节,山谷风的影响弱,C错误;太阳辐射使得南坡获得热量相对多,但相对于冷空气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D错误。故选B。
【点睛】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影响因素:湿度大因潜热的释放,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较小;山麓地区不同季节的气温对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影响大。
16.(2022秋·江西南昌·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区域是我国现代冰川分布总体海拔最低的区域。其中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曾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冰川地貌类型特征明显,尤其是喀纳斯河谷,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分布着多级U型谷,新槽谷镶嵌于老槽谷之中,形成多级台地。考察发现,该流域卧龙湾河段东坡越往谷底,冰川漂砾体积越小,磨圆度越好。下图为喀纳斯河卧龙湾处河谷地形剖面图。

(1)说明阿尔泰山区域现代冰川分布高度总体为我国最低的原因。
(2)判断卧龙湾河段东坡T0-T3级各级台地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读理由。
(3)推测喀纳斯河谷东坡越靠近谷底,冰川漂砾体积越小,磨圆度越高的原因。
【答案】(1)(相比我国其它存在现代冰川的高山,)阿尔泰山纬度高,气温低;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冰川发育,雪线低:山体总体海拔较低。
(2)T3最早形成,从T3到T0,形成时间越来越晚。
(U型谷由冰川侵蚀形成)喀纳斯河谷经历了多次冰川作用,(且冰川规模依次变小;)并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使新冰川活动在老U形谷底的基础上继续下切侵蚀,从而形成多级U型谷。
(3)河谷高处,流水作用弱,冰川漂砾主要受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海拔较低的谷底,流水作用较强,冰川漂砾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体积缩小,且磨圆较好。
【分析】本大题以阿尔泰山区域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阿尔泰山区域现代冰川分布高度总体为我国最低的原因、卧龙湾河段东坡T0-T3级各级台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以及喀纳斯河谷东坡越靠近谷底,冰川漂砾体积越小,磨圆度越高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额能力。
【详解】(1)阿尔泰山分布有我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的原因,主要从该地能够形成冰川和冰川海拔最低进行分析,具体从降雪、气温低方面进行分析。和我国其他存在现代冰川的阿尔泰山的纬度高,深居大陆内部,冬春季节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阿尔泰山的纬度处于北半球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大量降雪补给,形成冰川,雪线分布低,由图可知山体海拔为1950米左右,山体总体海拔较低。
(2)根据材料“因第四纪期间曾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该河谷分布着由多级U型谷形成的多级台地”可知,多级U型谷的形成与多次冰川的进退有关,是冰川侵蚀的结果。喀纳斯河谷经历了多次冰川作用,同时伴随着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内力作用),使新冰川活动在老U型谷底的基础上继续下切侵蚀,从而形成多级台地。所以最上面的台地先形成,最下边的台地最晚形成,即T3最早形成,从T3到T0,形成时间越来越晚。
(3)由图可知,图中的冰川漂砾从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向下滑落过程中,流水作用弱,砾石在被搬运过程,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受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逐渐被磨圆,砾石被搬运的距离越大,砾石的磨圆度越大,砾石越接近于谷底,砾石被搬运的距离越长,流水作用较强,冰川漂砾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体积缩小,砾石的磨圆度越大,即越接近与谷底川漂砾体积越小,磨圆度越高。
17.(2022秋·河北唐山·高三开滦第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型丹霞地貌的海拔大多为300~400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最典型的代表为广东的丹霞山。湖南怀化万佛山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品相较为罕见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这里“万座丹峰拥翠环”,“境幽、景秀”,山外有山,林外有林。下图甲示意广东某典型块状丹霞山的植被分异现象,图乙示意湖南省怀化万佛山3座山峰植物群落分布。

(1)指出与周边非丹霞地貌区平原相比,图甲山所在的丹霞地貌区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特点。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甲山麓地带性植被类型及该山地典型土壤特性的形成原因。
(3)说出乙图中A处植被生长的环境及分布特点。
【答案】(1)植被种类更丰富多样;植被垂直和水平分布不连续。
(2)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碱性物质流失多从而使得土壤呈现酸性;土壤中的铁和铝等物质会氧化变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累积在土壤表层会使得土壤变成红色,而且大量的雨水会将土壤冲刷成泥浆,等到晴天时,泥浆又会变成土块,反复多次会导致红壤土的土质黏重;湿热气候,植株生长速度加快,会分解土壤中的大量有机质,且多坡地水土易流失,有机质减少而贫瘠。
(3)环境特征:光照充足:土层薄且土壤水分条件差,肥力低。分布于缓坡平台或岩石缝隙。
【分析】本题以丹霞地貌为背景,涉及植被的分布、差异、成因、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据甲图中的植被类型可推知该山类型比非丹霞地区丰富,植被种类更丰富多样;由于是块状山,因此水平存在不连续分布,图中也可以看出植被垂直分布也不连续。
(2)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该山麓典型的土壤为红壤,其形成是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从气候、地形、植被对土壤的形成进行分析。气候: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碱性物质流失多从而使得土壤呈现酸性;土壤中的铁和铝等物质会氧化变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累积在土壤表层会使得土壤变成红色,而且大量的雨水会将土壤冲刷成泥浆,等到晴天时,泥浆又会变成土块,反复多次会导致红壤土的土质黏重;湿热气候,植株生长速度加快,会分解土壤中的大量有机质;地形:多坡地,坡度较大,水土易流失,有机质减少而贫瘠;植被:植被稀疏,枯枝落叶少,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
(3)图甲中山腰处有硬叶林,可推测图乙中A处植被与图甲山腰植被有类似之处,进而推出其生长环境特性为:光照充足;土层薄且土壤水分条件差,肥力低。由于A处山地处于陡坡地带,植被分布于条件较好的平缓台地或岩石缝隙之中。
18.(2022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海拔1600~5199m,一天中肯尼亚山山坡风向剧烈变化,一年有两次雨季,其中大雨季大约是3~5月,小雨季大约在10~11月。下图示意肯尼亚山脉自然带空间分布特征。

(1)从气候角度说明东南坡与西北坡森林带的差异。
(2)分析肯尼亚山山坡风向的日变化特征。
(3)指出影响肯尼亚山各垂直自然带面积大小的因素。
【答案】(1)东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形成潮湿森林;西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干旱森林。
(2)白天,山坡较四周高原面增温快,气流自四周向山顶吹;夜晚,山坡和山顶较高原面降温快,气流自山顶向山下吹。
(3)气候(水热状况);海拔;坡度;坡向;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以肯尼亚山自然带谱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影响因素、热力环流的应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肯尼亚山脉自然带空间分布特征可知东南坡为低海拔潮湿森林,西北坡为低海拔干旱森林,二者水分条件差异较大,东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带来较为丰富的水汽,加之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形成潮湿森林;西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降水较少,形成干旱森林。
(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白天,山坡较四周高原面增温快,山坡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四周高原气压较高,气流自四周向山顶吹;夜晚,山坡和山顶较高原面降温快,山坡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四周高原气压较低,气流自山顶向山下吹。
(3)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而导致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水分组合的分异,进一步产生了植被土壤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山地自然带,所以肯尼亚山各垂直自然带面积大小受到气候(水热状况)、海拔的影响;从第一题中可知,不同坡向也会影响自然带的形成,此外不同的坡度与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各垂直自然带面积大小。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差异性 地理教材 自然环境
  • 上一篇:回归地理教材重难点08 整体性特征
  • 下一篇:回归地理教材重难点11 自然灾害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