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栏目:地理高考专栏 2023-06-06 
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发现,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大气密度为地球的1%,其中二氧化碳占比达96%,没有氧气。在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都未发现充足的含碳矿物,火星不具备全球性磁场。专家推测火星曾经拥有浓厚的大气层。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在火星表面杰泽罗陨石坑边缘三角洲附近登陆。图为杰泽罗陨石坑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甲为小陨石坑,乙为风成沙丘,丙为三角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专家推测火星曾经拥有浓厚的大气层的依据是火星(   )
A.存在河流三角洲                                       B.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高
C.体积、质量较地球小                                D.未发现充足的含碳矿物
2.火星液态水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A.植被光合作用过度消耗                            B.渗透封存于火星地下深处
C.火山频发导致水分蒸发                             D.太阳风剥离导致大气层变薄
3.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的地貌由老到新的形成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1.A    2.D    3.D
【解析】1.稠密大气层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在火星上存在河流三角洲,说明火星曾经有液态水,反映当时的大气层密度要大于现今火星大气层密度,A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高不能说明曾经有浓厚的的大气层,B错误;体积、质量较地球小,不能吸引足够的大气形成浓厚的大气层,C错误; 未发现充足的含碳矿物,说明火星大气层稀薄,大气与岩石圈的碳循环不活跃,D错误。故选A。
2.火星上没有植物,液态水不会被植被光合作用过度消耗,A错误;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引力较小,不能吸引地表水下渗,B错误; 火山频发不会使火星整体温度升高,导致水分蒸发,C错误; 由于火星磁场较弱,在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长期侵蚀作用下,火星大气层被逐渐剥离,大量气体分子逃逸到太空中。随着大气压力的逐渐降低,地表水开始向空中蒸腾,最终蒸发殆尽,D正确。故选D。
3.据材料可知,甲为小陨石坑,乙为风成沙丘,丙为三角洲,其地貌由老到新的先后循序是火星曾经存在液态水,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三角洲;后大气层变薄,水分蒸发消失,陨石撞击形成陨石坑;再后来陨石风化,风化物沉积形成风成沙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火星是地球轨道外侧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自十九世纪天文学家洛厄尔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其表面的峡谷、“运河”之后,人类就开始幻想那是一颗可供生命居住的行星,二十世纪初人们甚至猜测有火星人的存在。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海盗”号无人飞船登陆火星,人们对于火星人的幻想从此破灭。
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相对周边地区,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沉积差异               C.岩性差异               D.褶皱隆起
5.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答案】4.C    5.D
【解析】4.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当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不同的岩石性质不同,因此受到的侵蚀力度不同,花岗岩比较坚硬,不容易受到侵蚀,所以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岩性差异导致的差异侵蚀,故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选C。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区地势较低,距离布兰德山有一定距离,形成的年龄相近,但与布兰德山最接近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时间最为接近,A错误,D正确;变质岩区的变质作用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区别较大,原因是距离较远,其地势较低,B错误;沉积岩的形成是通过时间逐渐推移形成的,不可能和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接近,C错误。故选D。
【点睛】花岗岩是由于岩浆活动时岩浆侵入地表冷却形成的,变质岩是岩石接近高温高压环境时变质形成的,沉积岩是经外力作用固结成岩形成的。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陡壁,呈三叠崖壁形态。嶂石岩岩墙陡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底部为一层较薄,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下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嶂石岩三叠崖壁地貌的形成说明该地曾发生过(   )
A.雨水阶段性侵蚀                                       B.地壳阶段性抬升
C.岩块的相对抬升                                       D.岩石硬度的变化
7.嶂石岩三叠崖壁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少。其主要原因是崖壁(   )
A.风化作用微弱,矿物质含量少                  B.风化侵蚀强烈,土壤较贫瘠
C.地下水储存少,植物难以生长                  D.瀑布常年飞泻,光热条件差
8.与我国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相比,嶂石岩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特点是(   )
A.流水搬运作用较强                                   B.化学溶蚀作用较强
C.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D.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答案】6.B    7.B    8.C
【解析】6.嶂石岩地貌首先经历地壳的阶段性抬升,后由于嶂石岩上下岩性不同,其底部的泥岩或泥质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易倒空、剥蚀,上面的红色石英砂岩易崩塌,使得岩块下降,从而形成嶂石岩地貌,故B正确;外力作用包括雨水侵蚀,但呈三叠状不是雨水的阶段性侵蚀,而是由于嶂石岩上下岩性不同,A错误;岩块的相对抬升形成断层地貌,C错误;由于沉积岩层上下部分岩性不同,上部岩性坚硬,而下部岩性疏松,而不是岩石硬度的变化,D错误。故选B。
7.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嶂石岩的崖壁由于地形陡峭,常年受风化、侵蚀作用,土层浅薄,土壤发育差,植被覆盖少,B项正确;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强,A错误;底层为泥岩或泥质砂岩,地下水储存较多,C错误;该地位于河北,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
8.与我国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相比,嶂石岩地貌区因降水相对较少,流水搬运和侵蚀作用、化学溶蚀作用均较弱,A、B项错误,C项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差异不大,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由图形信息可以看出,岩墙水平层状明显,缺乏植被覆盖,侵蚀痕迹显著。
阿尔泰山断块发育典型,其南部的喀纳斯湖(48°N,87°E),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5.73km2,湖泊最深处高程1181.5米,是我国水量第三大淡水湖。喀纳斯湖湖口处堆积了多道冰碛物垄岗,喀纳斯河谷两侧有多级阶地发有。下图示意湖口附近河谷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喀纳斯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与冰川作用                                B.地壳运动与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与风化作用
10.喀纳斯河谷东侧阶地的成因是(   )
A.河流间歇性下蚀    B.冰川阶段性侵蚀与堆积                             C.河床间歇性抬升      D.岩浆阶段性喷发并凝固
【答案】9.A    10.B
【解析】9.结合材料“阿尔泰山断块发育典型”,而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南部,故可推测喀纳斯湖的形成应受到了地壳运动的影响,湖泊地区地壳相对下降,易积水成湖,CD排除;结合材料“喀纳斯湖湖口处堆积了多道冰碛物垄岗”可知,该湖泊的形成还受到了冰川作用的影响,冰川在湖口处堆积,使得湖盆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故选A。
10.一般而言,河床在抬升时,河流会下蚀作用会增强,但仅由河床间歇性抬升、河流间歇性下蚀,无法形成阶地地貌,还需要有河流的侧蚀和沉积作用。且结合上题和图片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区应以冰川作用为主,阶地两侧分布有冰碛物,故该处阶地的形成与河流及地壳作用关系不大,AC排除;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纬度和海拔较高,冰川发育,冰川发育在初期时规模最大,随着时间推移,河谷内的冰川逐渐消融变薄,冰川一边消融一边向下游运动,侵蚀和堆积同时存在,由于冰川稳定在不同高度的时间长短不同,便会侵蚀或者堆积出不同高度的阶地,B正确;岩浆阶段性喷发并凝固无法形成阶地地貌,D排除。故选B。
【点睛】常见的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冰碛平原等。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U形谷、峡湾、角峰、刃脊、冰斗等。
松潘—甘孜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有着广泛而巨厚的三叠纪(2.5~2亿年前)沉积层,且保存较好。研究表明,三叠纪时期,松潘—甘孜盆地位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地带的西缘(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松潘一甘孜盆地巨厚三叠纪沉积层的形成有关的有(   )
①三面陆地环绕②海湾水深较浅③纵向河流伸展④地块相向挤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松潘一甘孜盆地巨厚三叠纪沉积层能够保存至今,主要得益于(   )
A.抬升幅度较小                                          B.地表侵蚀较弱
C.上覆岩层较厚                                           D.抗蚀能力较强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三面陆地环绕意味着能够从三个方向获得沉积物,①正确。水深较浅不利于接受沉积,越低越深越有利于接受沉积,②错误。纵向河流伸展主要体现海退,河流发育空间扩大,给松潘—甘孜盆地带来沉积物的更多是横向河流,③错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相向挤压,河流落差增大,侵蚀能力增强,携带的物质增加,④正确。因此,选择B项。
12.目前,松潘一甘孜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从海洋抬升成高原说明抬升幅度较大,A错误。青藏高原边缘落差大,流水的侵蚀强,B错误。由于三叠纪较为古老,三叠纪岩层之上还会有很多其他年代的岩层先被侵蚀,该岩层尚未出露并非抗蚀能力较强,因此C正确D错误。因此选择C项。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受到水流动力的影响,在山口的上游,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和砾石易堆积。侵蚀作用是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分类: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水(浪)侵蚀。
在形状独特的山中,有一种山壁如刀削,形似薄板,被称为墙状山。墙状山的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山体坡度近90°,墙面陡直,墙顶平整,沿一定方向延伸且走向稳定。下图示意某墙状山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符合墙状山岩体特性的是(   )
A.水平裂隙发育        B.气孔构造发育        C.岩性较松散            D.岩性较坚硬
14.与墙状山陡峻山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化学风化               B.冰川侵蚀               C.海浪冲刷               D.重力崩塌
15.墙状山会进一步演化形成(   )
A.孤峰                      B.平顶山                  C.洼地                      D.U形谷
【答案】13.D    14.D    15.A
【分析】本题以墙状山岩体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13.跟周围岩体相比,墙状山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速度较慢,说明该岩石岩性较为坚硬,C错误,D正确;墙顶平整,水平裂隙发育程度低,A错误;墙状山倾角近90°,两壁垂直,可知岩层为垂直层理结构发育,为沉积岩,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的特征,B错误;故选D。
14.根据材料可知,墙状山的形成过程为沉积岩岩层软硬相间分布,受流水侵蚀,并发生重力崩解,较软的岩层沿裂隙崩塌,坚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陡峭的墙状山,D正确;化学风化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如酸性或碱性等,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尖锐,锋利,如刃脊,角峰等,根据材料,墙顶平整可以推测,不是冰川侵蚀作用,B错误;海浪冲刷主要发生在海边,C错误;故选D。
15.长期地遭受风化、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墙状山会不断减薄分割,形成体积更小的孤峰地貌,A正确。侵蚀只会使得地表越来越矮,平顶山不太可能,B错误;洼地和谷地需要更进一步的侵蚀作用才能形成,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是地表趋于平缓。
河床纵剖面是指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垂直剖面。P江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流域内山高坡陡谷深,降水丰沛,冰川广布,地质灾害多发。近几十年P江某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河段河床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湖泊的成因类型属于(   )
A.火山湖                  B.构造湖                  C.风成湖                   D.堰塞湖
17.汛期时,从空中俯视该河段河道的形态应是(   )
A.宽阔蜿蜒               B.狭窄笔直               C.散乱多叉               D.宽窄相间
18.导致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河床纵剖面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间歇性抬升                                       B.流水侵蚀增强
C.冰雪融水量增加                                       D.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16.D    17.D    18.C
【解析】16.读图可知,图中的湖泊下游均显示有堆积体,故可推测这些湖泊都是由于堆积体堵塞河道,积水而成的堰塞湖,D正确;火山湖于火山口积水成湖,构造湖由构造运动形成,风成湖由风力作用形成,均不具备湖泊前有堆积体的特征,ABC排除。故选D。
17.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P江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流域内山高谷深,河道分布的地区落差大,而宽阔蜿蜒和散乱多叉的河道多形成于地形平坦的地区,AC排除;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段中多发育堰塞湖,堰塞湖区积水处河道会较宽,无湖泊形成的河道则较窄,故河道形态体现为宽窄相间,而非狭窄笔直,B错误,D正确。故选D。
18.结合上题分析并读图可知,图中目前河床的纵剖面比推测的原始河床剖面较高,主要是因为有堰塞湖的发育,使得河床抬高,而堰塞湖的发育与该地冰川融水量增加有关,冰雪融水量增加,使得大量的冰碛物在河道堆积,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并且导致河床抬升,C正确;地壳间歇性抬升无法形成图示阶梯状的河床剖面,A排除;河流侵蚀加强和水利工程建设都可能会导致河床下降,BD排除。故选C。
【点睛】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断面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
石嘴山河道是黄河上游一处峡谷型河道,河岸顺直,河宽变化不大,河床为沙质岩体,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图示意1981年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3次实测河床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的原因是(   )
①存在断裂构造②岩浆喷出频繁③河流下蚀强烈④河流侧蚀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该年此段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1.导致该年汛期距测绘起点0~100米与300~400米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影响侵蚀程度                                   B.流速影响搬运能力
C.坡度影响沉积物厚度                                D.流量影响沉积物粒径
【答案】19.D    20.B    21.C
【解析】19.①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一直靠近左岸,表明左岸可能存在断裂构造,岩石较破碎,流水下蚀变深。故①选项正确;②岩浆频繁喷出冷凝形成岩浆岩,导致河床底部升高,不会使得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靠近左岸。故②选项错误;③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主要与河流下蚀有关,与河流侧蚀关系不大,故③选项正确,④选项错误。故选D。
20.在汛期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河床海拔降低,对应丙。在汛期后,流量减小,但由于河流在汛期时的输沙量较大,汛期后河流含沙量依然较大,由于流量减小,泥沙淤积,河床高度升高,对应乙,但由于汛期整体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汛期后的河床海拔应较汛期前低,所以汛期前河床断面曲线对应甲。所以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甲→丙→乙。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1.河床为沙质岩体,岩性差异不大,故A选项错误;同一次汛期时,两地地理位置相距不是很远,流速差异不大,故B选项错误;读图,距测绘起点0~100米坡度大,河床泥沙本身淤积量较小,且泥沙不易在汛期后淤积,河床海拔变化不大。而距测绘起点300-400米坡度相对平缓,汛期前期本身的淤积量相对较大,松散的淤积物在汛期时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导致河床海拔降低,汛期后泥沙易淤积,河床海拔较汛期时又有所升高,所以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坡度,故C选项正确;同一次汛期时,两地地理位置相距不是很远,流量差异不大,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北半球河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顺直河道右岸接受侵蚀形成断面最深处。石嘴山河道顺直河岸的左岸出现断面最深处,说明有其他因素导致左岸容易接受侵蚀。河流在汛期时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容易对河岸造成侵蚀。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内力作用 地貌形态
  • 上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
  • 下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