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中地理老师如何研究高考地理试卷-以2023年广东卷为例

栏目:地理高考专栏 2023-07-27 
试卷是由试题组成的,试题具有学科特性,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实施考核的测量工具,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就是以区域为主题,在真实的情景材料中设置地理问题,以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直接的考查就是对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识图读图的能力、区域背景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023年地理高考试题广东卷采用了“16+3”的模式,即16个选择题和3个综合大题,又进一步细分为8个选择题组,2个综合大题分别有3个设问,第3个综合题10分,设问为2个,考查海洋相关知识,相当于在2022年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二选一的基础上演变为海洋地理必答题。
    作为试卷研究,第一步是在第一时间拿到试卷的基础上,首先将电子版打印一份纸质版(或者直接有现成纸质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考试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把试卷认真做一遍,做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与试卷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试卷的难易程度,哪些试题较难,哪些试题比较简单,全卷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比重怎样,着重考查了哪些核心知识点,哪些知识点继续是高频考点,与历年真题有哪些异同……边做题也是“真相”逐渐呈现的过程。最关键的是通过专注做题,能够感受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顺畅和阻碍点在哪里,无形中也是在指引接下来的地理教学。
    第二步等自己全部把题目做过一遍之后,再来核对答案,核对答案的过程也是一个纠错和反思的过程,有些题可以肯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有些题可以立马明白自己的纠结之处,甚至可以感受到哪些题分明是在考查一种代入感——地理实践力。在这个过程中也瞬间明白,哪些试题考查的是永恒的精华内容,而哪些又是相对冷门频率较低但又是学科发展的必备素养,在此过程中也大概可以知道学生做题过程中心理的起伏状态,也是一个理解学生的过程。
    第三步就是把能够找到的地理同行写的答案详解认真看一遍,或者用自己的理解撰写答案详解,然后再阅读同行的解读,在发现有失偏颇或者错漏时从而可以将答案详解进行完善和校准,当然最权威的解题思路还是来自于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年报命题意图剖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高考试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述即可。
    2023年广东卷以区域为主题,在真实的情景材料中考查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影响;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城乡人口迁移以及乡村振兴;电商的发展和演变;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岩石的差异性侵蚀;青藏高原土壤发育;长三角城市化的演变;农业综合与乡村振兴;自然地理综合(沙丘成因、地质构造与地下水、河道硬化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海洋地理(海水交换与洋流)。
    第一个选择题组对交通运输的考核,已经连续三年放在选择题第一个题组,都需要通过从图文信息中获取地理信息来做题。
    第二个选择题组考查锋面天气系统,文字材料给出了“露点温度”的概念,也需要认真从曲线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第三个题组考查老广东的人口迁移问题,相对简单。
    第四个题组涉及到电商的发展,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地理生,对这一点试题的把控不在话下。
    第五个题组考查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主要要分辨“时刻”和“变化”的差异,其实问题很简单,但往往容易考虑复杂了。
    第六个题组关于差异性侵蚀,要理解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不同,与此同时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新教材,地理信息技术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更何况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七个题组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与土壤的关系,逻辑推理是重点。
    第八个题组看图说话,对比不同阶段的三幅图,考查眼力见是关键。
1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图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图2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图3),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图片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8分)
【参考答案】地处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2分)季风和地形叠加,降水丰富(2分)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排水(2分)坡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土壤呈弱酸性,适宜大规模种植(2分)
(2)简述农户参与图10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6分)
【参考答案】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2分)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2分)农户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2分)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8分)
【参考答案】培育优良品种,扩大龙胆草种植规模;(2分)吸引人才、资金、企业、技术等;(2分)加大宣传和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2分)发展科普、旅游、研学、文创等第三产业。(2分)
或者: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加强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扩大市场影响;(2分)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夯实良种繁育及供应基地;(2分)建设深加工基地,吸引知名企业及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进入,生产龙胆系列优质产品;(2分)利用品牌优势,建设康养、科普、研学和文创等产业基地。(2分)
【做题反思】本题应该是三个综合大题中最简单的一个,农业的产业化之路是一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很常规性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基地”题材,平时学生练来练去的农业综合题目。第(1)问结合图文材料以及龙胆草生长习性本身,答案很常规;第(2)问主要围绕图3来进行回答,无非是“经济收入+知识技能+市场保障(稳定)”,学生大概可以回答得八九不离十;第(3)问是精准扶贫的常规化模板,很简单。
1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图片
图片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
【参考答案】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区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2分)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加厚;(2分)徳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2分)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2分)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影响:下游地下水位抬升(2分);理由:该河段河道硬化后,会导致该河段下渗量减小,使下游河段流量增加;(2分)从而使下游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2分)。
【做题反思】本题主要侧重于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性表达,涉及到冲洪积扇、含水层(较厚)、背斜、向斜、断层、地下水溢出、河道硬化、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字眼揉进一个综合题目里面,仅仅是图(b)可能在学生拿到试卷的第一眼心里或许就会咯噔一下。地质地貌类综合题历来就是学生的头痛粉,特别是过程性表达中的“我心里可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我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的内心苦楚,没准问问已经毕业“解脱”的高中生们,心里可能还留有一大片阴影。第(1)问和(3)问应该说只要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应该来说还是不难的,无非就是河流沉积形成的冲洪积平原上的泥沙在盛行西风的搬运作用下,遇到山脉地形的抵挡,风速下降沉积而形成沙丘。以及硬化河道使下游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但是要用专业性的语言在不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顺畅地表达出来,不容易。并且第(3)问但凡是结论出现错误,就会满盘皆输,失分的风险极其之大。无一不体现学生能力的分层啊,考试的选拔性可见一斑,做题时我都可以感受到学生笔尖的如履薄冰。就更不用说第(2)问,应该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一只大老虎,能否打赢这只大老虎,就全靠自己的实力:需要对向斜、背斜和断层精准的判断,对“含水层较厚”、“地下水溢出”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中还需要把问题的本质说清楚,无疑是本卷的难点所在。
19.(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換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图片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換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小(2分);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2分);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2分)。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支持对马暖流形成于8000年前。距今约8000年前,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增强,说明此时对马暖流形成扰动海水(2分);现代对马暖流分布在日本海的东部、中部和南部,与8000年前相似(2分)
不支持对马暖流形成于8000年前。距今约8000年前,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才增强,证据单一,不能判断对马暖流此时形成(2分);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非常多,不能通过一个因素来判断。(2分)
【做题反思】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海(西部近岸、中、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的交换问题,初看以为涉及到大洋洋流问题比较简单,再看时夹杂着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就有些目瞪口呆,无怪乎10分的题目平均分只有2.88分,相当于原来海洋地理10分的试题只回答对了不到1.5个点,专业选拔性极强,难度大。且不说第(1)问中夏季风势力弱不容易回答到,第(2)问中要回答出“现代对马暖流分布在日本海的东部、中部和南部,与8000年前相似(需要据图对现代洋流分布与材料中所说的与8000年前具有相似性的意识提炼和判断)”以及“证据单一到需要表达出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非常多或者说列举出来”的思维阶梯是非常高的,还不能说“思维阶梯”,因为压根就没有“梯子”,学生只会从“暖流增温增湿增盐”的角度跳进固有的思维范式里。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中地理老师 高考地理试卷
  • 上一篇: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总结
  • 下一篇: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