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风能。风速325米/秒能正常推动风机发电工作,风速过低不能正常发电,过高容易损坏风机。2012年福建中部沿海地区(莆田市)的萩芦风电场安装成功,主要选用直径90米的大叶片风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迎风地带。2020年我国海上最大风力发电机在福建平潭海上安装成功,左图为莆田位置和风频图,右图为为福建中部沿海地区的各月平均风速变化表。
(1)从风力条件角度,分析秋冬季福建莆田沿海地区适宜风机发电的的原因。
(2)与莆田萩芦风电场相比,分析平潭海上风电场建设运营成本较高的原因。
(3)有专家建议,我国现阶段适合实施风能+煤电互补型发电系统,阐述该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1)秋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平均风速大。又有盛行东北风与台湾海峡走向一致,“狭管效应”明品使东北风风力增强,发电效率高。少台风等极端大风天气的影响,盛行风向风速和风向稳定,保障机组的运行,发电时数多。
(2)海上风力机安装的施工难度较大,其过程复杂;风电设备的维护检修难度很大,成本较高;海况复杂、海盐水对设备的腐蚀强,对海上风电设备技术要求高,设备国外进口比重大,费用高。
(3)该系统优化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促进风电良性发展,保护大气环境;风电发电量不稳定(或存在季节性波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煤炭发电,使得系统稳定供电。
【分析】本题以福建中部沿海地区(莆田市)的萩芦风电场为背景材料,考查风能的开发的条件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文材料可知,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风速过低不能正常发电,过高容易损坏风机。福建莆田沿海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平均风速大,秋冬季节盛行东北风,与台湾海峡走向一致,“狭管效应”明显,使东北风风力增强,发电效率高。秋冬季节少台风等极端大风天气的影响,盛行风的风速和风向稳定,保障机组的运行,发电时数多。
(2)由图可知,蒲田获芦风电场位于陆地上,平潭海上风电场位于东部海上,与蒲田获芦风电场相比,平潭海上风电场建设运营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海上风力机安装的施工难度较大,其过程复杂;风电设备的维护检修难度很大,成本较高;海况复杂、海盐水对设备的腐蚀强,对海上风电设备技术要求高,设备国外进口比重大,费用高。
(3)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且污染严重,实施风能+煤电互补型发电系统,可以优化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促进风电良性发展,保护大气环境;由于风电发电量不稳定(或存在季节性波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煤炭发电,使得系统稳定供电。
2.(2023·广东东莞·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左图示意辽东湾位置,右图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答案】(1)春季,气温升高,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度最高。
(2)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3)由于辽河口口外水深较浅,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表层与底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分析】本大题以辽东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盐度、海水性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温回升,地表径流补给量增多,同时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入海径流量增大,同时也是一年中海洋受到的补给量最大的时候,海水盐度最低;秋季,季风结束,降水量减少,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气温最低,海水结冰且地面径流暂时性停止,补给量达到了最低值,海水盐度达到了最高。
(2)根据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海水位在一日中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分别为涨潮和落潮,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
(3)河口是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半封闭水体,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三道沟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潮汐会影响盐度;根据第一题可知,径流也会影响盐度,故径流与潮汐是影响河口盐度分布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夏季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主要通过转化为径流,最后流入海洋,垂直变化较小;同时海洋上的海浪等因素也会造成影响。
3.(2023·全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三角洲沉积中心的形成受地形、地表径流、海水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影响。距今117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壳持续下降。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较稳定,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泥沙沉积速率加快。图为距今117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中心及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简述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沉积中心形成的原因。
(2)描述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沉积中心的空间变化特点,并指出其与海岸线的关系。
(3)与距今11700年相比,推测距今7000年海岸线位置偏西的原因。
(4)分析距今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泥沙沉积速率加快的原因。
【答案】(1)河口处地形平坦,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河流泥沙携带能力减弱。
(2)先向西(向河口),再向东(向海洋),最后向(东)南;与海岸线变化方向一致。
(3)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
(4)海平面较稳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长江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入海泥沙增加。
【分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沉积中心及海岸线变化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河口沉积物沉积的因素及沉积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河口地区沉积中心是河流挟带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泥沙沉积是因为河流流速减慢。长江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沉积,形成沉积中心。
(2)本题考查读图。读四幅图的沉积中心位置可知,距今11700-7000年到距今7000-4000年沉积中心向西移动,然后到距今4000-2000年沉积中心向东移动,再到距今2000年至现今沉积中心向南移动。再结合四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判断,海岸线变化也为先向西,后向东,最后向南,二者变化方向一致。
(3)结合材料“距今117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壳持续下降”可知,地壳持续下降,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海水对海岸侵蚀作用加强,海岸线向后(西)退。
(4)结合材料“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较稳定”可知,海平面较稳定,同时2000年来人类活动明显增强,对长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最终入海泥沙增加,泥沙沉积速率加快。
4.(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龙脑香科树种所组成的龙脑香林是东南亚典型热带雨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植被,是否具有以龙脑香科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成了判断当地是否存在东南典型亚热带雨林的依据。过去,受制于科考条件,学界曾一度认为云南没有东南亚典型热带雨林。1974年,植物学家带领林业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南部的森林,并在勐腊县发现了大片的以龙脑香科柳安属望天树为建群种的群落,由此确认云南有东南亚典型热带雨林。2022年6月~7月,我国林业专家在云南红河州南部的元江河谷发现一片残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热带湿润雨林,远较云南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高大。图示意云南勐腊县和元江的位置。
(1)与海南岛相比,说明制约云南典型热带雨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云南热带雨林多呈现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试分析原因。
(3)简述元江河谷地形对热带湿润雨林形成的积极作用。
【答案】(1)纬度较高,且平均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地处内陆,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弱,冬季温度偏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小,降水量较小。
(2)地形起伏较大,适宜的生境不连续:受人类活动干扰,分布破碎。
(3)便于夏季风顺河谷深入,带来丰富的水汽;地形较封闭,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河谷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高,利于热带湿润雨林的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云南不利于典型热带雨林生长的自然条件、云南热带雨林多呈现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的原因、元江河谷地形对热带湿润雨林形成的积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与海南岛相比,云南不利于典型热带雨林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从热量不足和水分不足两个角度分析。相较于海南岛,云南的纬度更高、且地处高原上海拔更高,这导致当地热量条件相较于海南岛要差;水分条件上,当地地处内陆、受海洋气团的影响小,降水量较少。
(2)云南热带雨林多呈现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与地形复杂有关,人为原因与人类活动的破坏有关。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较为复杂,适宜热带雨林连续生长的环境不连续;同时,热带雨林的不连续分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元江河谷地形对热带湿润雨林形成的积极作用主要从热量更高、水分条件更好、土壤较肥沃等方面分析。河谷地形有利于暖湿空气深入,带来充足的热量和降水,促进雨林的形成;且河谷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利于热带湿润雨林的生长。
5.(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龙沟(下图)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流域面积约1.84km,长度约2.86km。流域内地形总体较陡,两侧支沟发育,植被覆盖率超过60%。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东部,带来短历时超强暴雨,造成青龙沟爆发大规模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其危害程度远超普通暴雨型泥石流。
(1)下图示意台风“利奇马”登陆时,青龙沟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F2、F3,所表示力的名称。
(2)说明此次青龙沟台风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
(3)推测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危害程度超过普通暴雨型泥石流的原因。
【答案】(1)画图:要求箭头与F1方向相反。F2水平气压梯度力、F3地转偏向力
(2)“利奇马”带来的狂风通过树木松动表层物质,为泥石流提供物源;青龙沟地势陡峻;超强暴雨短时间内形成了含有丰富松散物质的洪流。
(3)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更大,诱发的泥石流前进速度更快,居民逃生时间较短;台风暴雨型泥石流携带的物质更多,破坏力更大。
【分析】本题以台风(利奇马)为知识背景,涉及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的关系,泥石流形成和危害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是相互垂直关系,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可以判断F2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青龙沟位于安徽省,属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应该向右偏,故F3为地转偏向力;最后一个F1即为摩擦力,根据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关系可以判断风向应该和F1为(摩檫力)相反。
(2)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包括降水多且集中,地表植被覆盖度,坡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地形总体较陡,两侧支沟发育,可知该地区地势陡峻;台风带来短时超强暴雨可知该地降水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超60%,容易在台风的影响下,促使地表土壤松动,为泥石流提供物源。
(3)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可以从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这一角度展开。台风型泥石流和暴雨型泥石流从形成原因可知,台风型泥石流诱发泥石流的速度更快,进而造成居民逃生时间缩短;同时也会造成强度更大的泥石流灾害,淹没农田,摧毁房屋,给居民造成更严重的财产损失。
6.(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水电发电量已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96%以上。挪威是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宜居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全球幸福报告》中幸福指数排名第8。
2022年,挪威新车销量为17.4万辆,其中纯电动销量为13.8万辆,占比79.3%;插电混动销量为1.5万辆,占比8.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全球最高。该国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纯电动车的政策: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不需要缴纳购置税和进口税,免缴25%的增值税、50%的公路税,公共充电桩免费充电,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等。截至2020年底,挪威已建成1100个公共快充站和7500座公共普通充电站,每万人拥有的充电桩数量全球领先。近年来,多家中国车企进军挪威,该国成为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登陆欧洲市场的首选。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
(1)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车主在换电站直接付费更换电池包)。请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挪威推广选择一种合理续电模式,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中国车企欧洲商务代表,试论证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地的依据。(要求:论据扎实,论证充分,角度全面,表述准确)。
【答案】(1)换电模式,理由:挪威国土面积较小,较大城市集中于南部,出行距离短,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电池工作效率低,充电频率高,换电模式较充电模式车主等待时间短,可以迎合部分车主的需求。
充电模式,理由:挪威充电桩发展快,覆盖率高,可以共享已有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利用公共充电桩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消费者购买充电模式电动车意愿强,消费群体比换电模式大。
(2)论据:挪威自然环境优美,居民环保观念强,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电价便宜,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人均收入高,居民购买力强,汽车迭代速度快,市场广阔;政府财政宽松,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大,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口;该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通过与国外品牌竞争,可以不断提升国产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示范性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跳板。
【分析】本题以挪威新能源洗车销售情况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区域发展差异、新能源汽车电池续电方式、服务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分析“换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国土面积、形态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等角度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挪威国土面积较小,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读图可知,挪威国家轮廓南北较为狭长,东西方向距离较短,所以在南北干线公路沿线布局换电站即可辐射东西两侧;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在户外等待充电车主难以承受,所以换电需求较大。
分析“充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充电设施、消费群体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挪威已建成1100个公共快充站和7500座公共普通充电站”,挪威充电桩发展快,覆盖率高,可以共享已有充电设施;“公共充电桩免费充电”,电动汽车利用公共充电桩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消费者购买充电模式电动车意愿强,消费群体比换电模式大。
(2)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地的依据可从挪威的产业基础、市场前景等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成熟,水平较高。由材料“该国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挪威自然环境优美,居民环保观念强,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电价便宜,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人均收入高,居民购买力强,汽车迭代速度快,市场广阔,市场规模较大。从材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纯电动车的政策”可知,政府财政宽松,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大,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口。挪威新能源汽车推广知名度高,进入挪威汽车市场后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挪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结合区域特点可知,挪威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检验汽车产品质量,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示范性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跳板。
7.(2021·天津宁河·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9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同意构建全方位合作格局。青藏高原和尼泊尔相邻,近年来青海和尼泊尔的往来越来越频繁。
(1)尼泊尔交通运输方式以航空业为主,但机场规模较小,分析其原因。
(2)尼泊尔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简述对其三次产业的影响。
(3)尼泊尔北部夏季有哪些地质灾害,青藏高原和尼泊尔共有的清洁能源。(各列举一条)
(4)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区域的水系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
【答案】(1)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陆地交通不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机场修建相对平原来说难度较大;人口不多,经济相对落后,交通需求量较小;资金和技术相对缺乏和落后。
(2)带动商业、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了第一产业(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鲜花、水果比重,降低了种植业比重);促进污染小的工业发展。
(3)滑坡、泥石流、崩塌;地热、太阳能、风能。
(4)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自东向西注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山脉隆起,阻挡东部夏季来的湿润气流,导致气候变干,淡水湖向咸水湖转化。
【分析】本题以南亚地区和青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为材料、涉及影响交通点建设的区位条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地质灾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尼泊尔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与印度相邻,区域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陆地交通不便,而空运便于对外联系,所以交通以空运为主;机场规模小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首先,尼泊尔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条件复杂,机场修建难度大;其次,尼泊尔经济发展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小型机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同时,资金缺乏,技术薄弱,所以机场规模较小。
(2)根据所学知识,旅游业对三次产业的影响要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角度来作答:第一产业:旅游业发展使得大量流动人口拥入,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种植业的比重,提高和花卉、蔬菜、水果的比重;第二产业:旅游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促使当地发展污染小的工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产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对基础设施要求高,带动了交通、住宿等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第三产业的比重,
(3)根据图像和所学知识可得,尼泊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其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因此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列举一条即可);尼泊尔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其共有的清洁能源为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列举一条即可)
(4)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区域的水系和气候特征,读图可知,青海湖的周围有布哈河、倒淌河等多条河流汇入,汇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带来盐分;由图像材料分析可得,水系上,日月山强烈隆起使得原来注入黄河支流湟水的倒淌河被堵塞,原来倒淌河泄入黄河,再如今山地隆起,堵塞青海湖的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气候上,随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东部夏季来的暖湿气流,使得当地气候变干,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使得青海湖由淡水湖向咸水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