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三套地理试题(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课标卷)和14个省份自主命制的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充分发挥高考的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功能,在材料选择和设问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尝试,有利于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23年在使用了新教材但仍然施行老高考的地区,首次推出了全国新课标卷。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考查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助推新课程平稳落地。
在等级考地区增多、试卷数量增多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各考区的实际教学状况,在题型、结构、难度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综合2023年地理高考的情况,试题总体有以下特点。
一、紧扣新时代脉搏,聚焦铸魂育人
试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案例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培养劳动观念,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1.立足学科本质,深耕高中地理课程核心价值
地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地理试题响应现代社会对国民基本素养的要求,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生产实际,围绕人地关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认知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和素养,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并将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提高生活、生产方式的文明程度。
2.聚焦国家与地方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的区域背景多落脚在中国区域,聚焦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人口和城镇化等主题,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为国家发展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品质。
试题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素材,充分彰显我国当代伟大建设成就,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如2023年广东卷5~6题通过近年来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这一真实案例,反映了我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7~8题以电商发展对浙江省温岭市某镇制鞋业的促进和影响为素材,契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地理试题选取了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如2023年全国甲卷1~3题,讲述了泉州胡萝卜出口基地由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2023年全国乙卷1~3题,展现了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劳动密集型打火机产业,在区位条件并不突出的湖南邵东市诞生、成长、壮大的历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地区发展优势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控制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有所作为。地球上的碳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生物群里和无机环境中,湿地(泥炭地是分布较广的湿地类型之一)是目前已知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的碳汇,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023年全国乙卷37题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测为载体,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大气组成成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2023年1月浙江卷11~12题,以我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低碳能源发展,使考生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增强国家能源安全责任意识。
3.关注国际联系,培育全球视野
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离不开国际合作。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大量地理试题通过对产业的全球布局、国际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等内容进行考查,意在引导人们用全球视角研究区域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国际比较和国际借鉴,倡导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念。
2023年全国乙卷36题,展示巴西库里蒂巴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