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试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确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各部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
(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1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C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5莫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2)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
(3)下列采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桶
[说明]该题围绕"王教授"的一篇日记构建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时间包含着时刻--早晨,季节--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气候寒冷--达零下40 "C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又有"强劲的东风"和"天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 1 )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做出正确选择。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信息及数字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能力等。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帮助自己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