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影响意义类

归属:地理高考专栏 2023-08-08 
一、题型简介
1.近些高考地理综合题中影响意义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词语等。
2.在备考复习时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掌握影响意义类答题模式,强化分析能力,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其实质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指褒义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意义、作用、积极影响的含义相同。
二、典例在线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却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个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1)分析建设亚吉电气化铁路难度大的自然原因。
(2)指出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吉布提港与亚的斯亚贝巴之间货物运输的有利影响。
(3)简述亚吉铁路的商业运营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4)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您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答案】(1)吉布提与亚的斯亚贝巴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沿线有河流流经;沿线主要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施工困难。
(2)货物运输量显著增加﹔运输安全性显著提高;运输时间显著缩短;运输成本显著下降。
(3)工业生产需要运输大量的原料﹑燃料和产品,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可为工业园区提供便捷的交通;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的出海大通道,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扩大工业园区的辐射范围;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与美化环境,从而增强工业园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4)赞同:地处红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亚吉铁路修建实现了海陆联运,拓宽了吉布提的服务范围;位于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上,石油资源较丰富。反对:沿海地形崎岖,沙漠广布,筑港条件差;本国及周边地区经济落后;经济腹地狭小,货运量小。
【分析】本题以亚吉铁路为背景,涉及交通修建的困难、影响及意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交通区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铁路修建困难的自然原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河流、地质等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条铁路穿过地区“从零海拔的吉布提到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势起伏较大,靠近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复杂;沿线有河流流经;沿线主要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施工困难。
(2)从铁路的特点来分析,铁路运量大、连续性好、运费较低,材料中提到“从原来的7天降至10小时”,时间成本降低。之前以公路运输为主,地势起伏大,多盘山公路,线路长、速度慢,因此铁路的建成通车对货物运输的有利影响是铁路运量大,货物运输量显著增加;连续性好,运输安全性显著提高;“从原来的7天降至10小时”,运输时间显著缩短;运费较低,运输成本显著下降。
(3)从工业区位因素考虑,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运入原料和燃料,输出产品,铁路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工业园区可以通过铁路扩大辐射范围,带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工业生产需要运输大量的原料﹑燃料和产品,铁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输时间缩短,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可为工业园区提供便捷的交通;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的出海大通道,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扩大其经济腹地,扩大工业园区的辐射范围;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与美化环境,从而增强工业园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4)该题目为开放性题目,赞同不赞同均可。赞同:当地地处世界主要海上运输线路的沿线,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临近石油丰富地区,货运需求大,铁路的修建扩大了港口的经济腹地,可实现海陆联运,增强运输能力。不赞同: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周围沙漠广布,修建港口的条件较差;附近地区经济落后,腹地狭小,运输市场需求量较小,建设港口效益较低。
三、解题技巧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 影响意义类大题是高考大题中答题套路痕迹化最明显的一类题型。影响类、意义类 均可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进行描述,影响类答题要注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描述。
影响意义作用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审图文获取关键信息。仔细阅读图文材料,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影响意义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
第二步,瞄准要素主体进行归类分析。(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第三步,巧作答。结合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切入,把握关键词,合理运用地理术语,简洁明了地组织答案。注意要善于从题干文字中寻找答题语言,切记不能照抄材料,要巧妙地将材料转换成自己理解的知识作答。
 
一、影响类题目
问题 答题方向 组织答案
水利
工程
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生态
退耕
有利影响 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地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有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不利影响 导致耕地减少
产业转移 有利影响 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缓解就业压力。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
不利影响 转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转出地:就业压力增大
人口迁移或流动 有利影响 对迁入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改善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迁出区: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与外界的经济、社会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 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
能源开发 有利影响 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地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
二、意义类题目
问题 答题方向 组织答案
农业
发展
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农产品综
合产业链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生态农业园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绿色优质;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生物燃料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
工业发展 生态工业、
清洁生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工业集聚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生态工业园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区开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能源 主要侧重新能源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交通建设 线路本身、沿线地区 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情况。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交流,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 经济、社会、
生态
经济角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问题治理 以水土流失为例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平陆运河项目起于南宁市横州,经钦州进入北部湾,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梯级枢纽建成运营后,库区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航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且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下图为平陆运河位置示意图。

(1)分析梯级枢纽形成的库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原因。
(2)说明梯级枢纽可能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平陆运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意义。
【答案】(1)航道水深增加,水量增大,水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水面扩大,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空间;透明度增大,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2)梯级枢纽会阻碍鱼类游动,不利于鱼类洄游繁殖,不利于鱼类繁衍,梯级枢纽会影响鱼类生存,影响鱼类多样性。
(3)平陆运河提高广西服务大西南的能力,平陆运河的建成将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并通过铁水联运,减轻长江通航压力,提高交通通达度;扩大消费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国外消费市场;提高产品外运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平陆运河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梯级枢纽形成的库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原因、梯级枢纽可能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平陆运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对运河开通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梯级枢纽形成的库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梯级枢纽建成运营后,库区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航道水深会增加,水量增大,河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食物来源;水面扩大,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空间;透明度增大,有利于增加光照,使得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2)梯级枢纽可能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梯级枢纽建成后,河流流速变缓,会阻碍鱼类游动,不利于鱼类洄游繁殖,不利于鱼类繁衍,鱼类数量减少,梯级枢纽会影响鱼类生存,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不利于鱼类生长,不同种类鱼类难以适应生态变化而死亡,影响鱼类多样性。
(3)平陆运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意义:平陆运河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将提高广西服务大西南的能力,平陆运河的建成将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完善;并通过铁水联运,减轻长江通航压力,提高交通通达度;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扩大消费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国外消费市场,促进产品外运;提高产品外运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1小时公交化通勤。到2035年,全面建成供需能力精准匹配、服务品质国际一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图示意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线。

(1)简述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2)简述浙江省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答案】(1)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推动区域城镇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区域整体优势。
(2)经济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增大,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发展,地区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线为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交通运输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交通运输的意义: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进一步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城镇一体化,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
(2)重点分析是经济带动交通运输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加,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发展,地区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点睛】交通运输的积极意义: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资源、产品、劳动力等的合理流动,优化其空间配置;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扩大城市经济辐射范围;带动当地及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产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
年份 玉米 大豆
补贴(元/亩) 播种面积(万/亩) 总产量(万/吨) 补贴(元/亩) 播种面积(万/亩) 总产量(万/吨)
2018 25 9476.73 3982.16 320 5351.60 657.80
2019 30 8811.90 3940.00 255 6420.00 781.00
2020 38 8221.00 3646.50 238 7248.10 920.50
 
(1)说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意义。
(2)据表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选择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影响。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答案】(1)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带动相关农业发展,保障种子安全;降低大豆依赖度,提升粮食安全;缓解供需矛盾,提升自给率。
(2)增强豆农种植信心,促进新豆农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会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3)大豆可以固氮减污,提升作物品质;大豆根深玉米根浅,土壤养分利用率上升;轮种利于土壤恢复,提升土壤肥力。
【分析】本大题以大豆农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的功能与养护、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有助于大豆产量上升。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85%,其依赖度相对较高,受国外大豆种植及国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进而保障国家安全。大豆功能较多,用途较为广泛,国内经济增长快速,大豆需求快速提高,扩大种植面积,可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大豆自给率,降低大豆依赖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其国内种植量相对较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能够带动大豆育种、大豆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大豆种子的安全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补贴的高低,玉米补贴力度虽上升,但整体补贴较低,影响力依旧较弱,大豆补贴即便有所下滑,但整体补贴金额较高。大豆补贴较高增强豆农种植信心,由于其补贴金额较高,种植大豆的收益增加,促进新豆农增加。玉米整体补贴较大豆低,通过补贴大豆收益相对较高,故玉米未来种植面积会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3)从材料可知大豆根部根瘤菌可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一部分用于生长,一部分留在了土壤中,促进土壤氮元素增多,提升作物品质。大豆根扎的深,吸收的是深层土壤的养份,玉米根扎的浅,吸收的是浅层土壤的养份;种完大豆种玉米,深层浅层的养份都利用了,土壤养分利用率上升。大豆根茬落叶多,腐烂快,还田后增加肥力,利于土壤恢复,玉米、大豆相同的病虫害少,轮作减少病虫害。
2.2023·重庆·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州古城位于太湖平原,古城依地势而建,城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水巷呈棋盘格局,四通八达。城内外河道相互贯通,水城门供船只进出和调控水量。人们临水而居,两千多年来,河水极少漫街。苏州古城的历史格局、小桥流水人家风貌至今被完好保存,展示了古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智慧。保存古城特色,延续了城市文化,也为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苏州出台了新的城市规划,绿地系统以嵌入方式从郊外延伸至城市中心。下左图为苏州古城水系平面图,下右图为苏州城市格局示意图。

(1)根据左图,分析苏州古城极少水漫街道的原因。
(2)说明苏州较为完好地保存古城格局和风貌的意义。
(3)简述城市绿楔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古城选择在西部多山、东部低平的过渡地带;外护城河水先流入内护城河,然后分散流入纵横交错的河道,水流更加平缓;古城东部地势低,水从城东水门排出城外。
(2)因古城格局和景观的完整性,成为地域文化活的标本;因水制宜,规划设计的古城双棋盘格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典范;产生新功能,例如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和社区服务等。
(3)可以将城郊生态资源如郊外新鲜空气导入城市,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美化市民健身、休闲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美的环境成为教育科研、创意产业的首选之地,在承载新经济、新功能方面潜力巨大等。        
【分析】本题以苏州古城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苏州古城完好地保存的意义、城市绿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古城选择在西部多山、东部低平的过渡地带,地势较高;外护城河水先流入内护城河,在此滞留,可以延缓水流上涨,然后分散流入纵横交错的河道,水位降低,水流更加平缓;古城东部地势低,水从城东水门排出城外,不易流入城市内部等。
(2)因古城格局和景观的完整性,成为地域文化活的标本;如果它残缺,我们就无法完成对它意义的全面理解;古城涉及独特,因水制宜,规划设计的古城双棋盘格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典范;在不破坏原有特色和环境所具有的功能前提下,产生了新功能,例如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和社区服务等。
(3)城市绿楔从城市不同方位楔入,可以将城郊生态资源,如郊外新鲜空气导入城市,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城市绿楔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绿地系统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可以美化市民健身、休闲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美的环境成为教育科研、创意产业的首选之地,可以吸引对环境要求高的企业,利用承载新经济;城市新功能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潜力巨大等。        
3.2021·天津宁河·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云贵两省地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两省贫困人口较多,在部分地区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截止到2020年5月,单是贵州跨省外出务工人员就有709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两省启动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尽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说出两省劳务输出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从生态和经济发展视角,简述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积极意义。
(3)从地貌、民族特色角度,说明云南省发展山地及文化旅游业的有利的资源本身的条件。
(4)云南南部相对平坦的地方发展橡胶种植,写出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及季节。
【答案】(1)有利影响:增加收入;有利于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劳动技术及科学文化素质等。
不利影响:劳动人口不足;产生耕地抛荒现象、妇老农业等。
(2)云贵地区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将人口易地搬迁,有利于保护迁出地生态环境;为迁入地提供更多的劳动人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喀斯特地貌广布,自然风光秀丽;多民族聚集,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4)洪灾;夏季或者冻害,春季。
【分析】本题以云贵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区域地理环境、气象灾害、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两省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较多。外出务工,可以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同时有利于与外界交流沟通,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劳动技术及其科学、文化素质等。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人口外出,导致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不足,增加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易产生耕地大量抛荒、妇老农业等现象。
(2)题意中要求从经济和生态角度入手分析。据材料可知:云贵山区贫困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农业基础水平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易地扶贫搬迁将人口易地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不仅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迁入地提供更多的劳动人口,繁荣迁入地商业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结合区域特征,该地为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区,多峰林、峰丛等地上景观,地下多溶洞,自然风光秀丽,旅游价值高;云南多少数民族,多民族聚集,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旅游业提供了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故而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组合性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旱灾、寒潮和台风等。结合材料,云南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南部地形相对平坦,排水不畅,易产生洪涝灾害;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冷气团入侵,易出现降温天气,在早春、晚秋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多发冻害。
【点睛】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流动形式,是指将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与发展条件较好地方,根本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
4.2023·山东·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班列从我国内陆城市重庆始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下图)。此后,沿线各国共同协商,确定了班列“五定”开行模式(定地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海关总署在班列上成功测试“关铁通”项目:沿线各国海关无需开箱,只需读取集装箱上加挂的安全智能锁,便能查验货物图像和数据。相关部门利用低温下结晶凝固放热、高温下融化蓄热的新材料,成功研发出“蓄热恒温箱”,实现自动蓄放热,控制班列集装箱内温度。
近年来,重庆相继发运中老泰铁路、渝滇缅印度洋等班列,通过港口辐射更广范围的运输通道。重庆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拓展渝新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不断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

(1)从气温角度,指出“渝新欧”班列使用“蓄热恒温箱”运输的原因。
(2)说明“渝新欧”班列确定“五定”开行模式、采用“关铁通”项目的意义。
(3)简述“渝新欧”班列运营,对哈萨克斯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有利影响。
【答案】(1)途经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冬季沿线区域之间气温差异大。
(2)降低通关成本,减少通关时间,提高了进出境物流效率;保证了货物安全监管,保障了国际通道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3)打通了陆海通道,实现了内陆国家的“沿海化”,扩大了经济辐射区域,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
【分析】本题以“渝新欧”班列的开通运营为情境,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渝新欧”班列使用“蓄热恒温箱”运输的原因,“渝新欧”班列确定“五定”开行模式、采用“关铁通”项目的意义,“渝新欧”班列运营对哈萨克斯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有利影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体现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文材料可知,“渝新欧”班列始发地重庆,属于亚热带,向西北途经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冬季随着纬度的增高,沿线气温不断降低,沿线高低纬度区域之间的气温差异较大;而夏季,“渝新欧”班列在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的路段运行时,又会遇到当地高温酷暑、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因此“渝新欧”班列需要使用“蓄热恒温箱”来保持集装箱内的温度,保证运输的质量、运营安全。
(2)由材料可知,所谓“五定”开行模式,即“定地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五定开行模式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时间、地点固定,保证运期,保证了运输的时效性,价格优惠,降低运输成本;“关铁通”项目即:“沿线各国海关无需开箱,只需读取集装箱上加挂的安全智能锁,便能查验货物图像和数据”。简化了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减少通关时间,货物只需经过一次拆卸封装,提高了进出境物流效率,提高通关效率;“关铁通”项目不仅将提高班列的通关时效,也将提升集装箱运行中的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了国际通道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3)哈萨克斯坦属于最大内陆国家,“渝新欧”班列运营为哈萨克斯坦打通了陆海通道,实现了内陆国家的“沿海化”,有利于开辟东至东亚,西至欧洲的广阔市场,扩大了经济辐射区域,促进该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渝新欧”班列运营可以加强哈萨克斯坦与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本国资源优化整合,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5.2023·江苏·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占地面积2万亩(1亩≈666.67平方米),现已开发建设1万亩,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唯一被命名为国家农业公园的生态农业旅游庄园。园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下图示意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地理位置。

(1)简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人文地理优势。
(2)指出当地气候对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不利影响。
(3)说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在发展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析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对当地的意义。
【答案】(1)位于我国传统农耕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位于我国山东省,劳动力充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交通优势显著。
(2)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容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容易受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影响。
(3)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以增加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文化底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生产效率;建设温室大棚等,营造多样的农业景观;争取政策支持,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设计参与性强的农业生产活动,增强游客体验感。
(4)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
【分析】本题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公园的区位条件、山东省气候特征、农业公园的区位条件建设的意义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人文地理优势可从农业生产经验、劳动力、市场及交通等方面分析。“园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说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我国传统农耕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所在的山东省为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充足。从“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看,交通便利、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的地区更有利于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2)由材料可知,国家农业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气温、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及寒潮天气不利于农业生产;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3)分析材料可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争取政策支持、精心设计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园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因此,公园应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来增加国家农业公园的文化底蕴;国家公园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建设温室大棚等营造多样的农业景观;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应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设计采摘等参与性强的农业生产活动以游客体验感。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国家农业公园的良好发展。
(4)分析材料可知,国家农业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对当地的意义可以从农业与现代旅游两个方面考虑,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意义。从经济意义,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有助于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社会意义分析,有利于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增加就业机会。从生态意义分析,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6.2022·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一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

(1)指出第一次河流袭夺对古汉江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
(3)分析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该地区古人类生存和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对古汉江水文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量增大,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强;对古汉江水系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域面积增大,流程变长,支流增多,落差增大。
(2)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形成宽浅的河谷,第二次袭夺后水量增大,短时间内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V形峡谷。
(3)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水源更加充足,更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洪水更加迅猛,古人类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为趋利避害,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
【分析】本题以汉江上游发生过的两次河流袭夺为背景,考查水文水系特征、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据图可知,第一次河流袭夺后,汉江水系向分水岭以西拓展,汉中盆地内部的河流并入汉江,成为汉江上游的一部分,因此河流汇入的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流程延长、流域面积增大,支流增多等。
(2)注意河谷形成的先后顺序。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故先形成了宽浅河谷。河流长久侵蚀形成宽浅河谷;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嵌套的V形峡谷。
(3)汉江袭夺对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要紧密结合汉江袭夺后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变化。关键在于流量加大带来的利弊和古人类的适应策略。有利方面:袭夺之后,水源更加充足,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不利方面: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
7.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简图,下右图为焚风形成示意图。焚风,是指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研究发现,冬季,图中甲山脉的东坡焚风多发,且夜晚发生频次高于白天。

材料二:近年来,素有“煤都”之称的大同市聚焦“双碳”目标,在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并推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1)描述甲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石家庄冬季夜晚焚风现象显著的原因。
(3)从地形和植被角度,说明石家庄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4)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本地和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石家庄位于甲山脉的东侧,干燥的冬季西北风越过甲山脉,在东侧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或石家庄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多焚风);(与平原上方同高度空气相比)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加强焚风。
(3)石家庄地处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冬季植被凋零(树木落叶),净化空气的能力减弱。
(4)对本地: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改善本地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对京津冀地区: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保障能源需求;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避免了污染物跨区域扩散)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分析】本题以华北地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热力环流、焚风效应,工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甲山为太行山,从省区来看,太行山是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从地形单元来看太行山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从地势来看,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家庄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冬季干燥的西北风越过太行山脉,在太行山脉东侧下沉增温明显,形成焚风效应;夜晚受山谷风影响,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受冷,气流收缩,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使焚风加强,因而石家庄冬季夜晚焚风现象显著。
(3)石家庄地处太行山脉的东坡,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大气的自净能力弱;石家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冬季树木落叶,植被对空气的自净能力减弱,空气的自净能力减弱。
(4)对本地: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对京津冀地区:新能源的发展,为京津冀地区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有利于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减少常规能源的开采,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8.2022·湖北黄冈·黄冈中学校考二模)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耳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农牧、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年来受“一带一路”政策影响,土耳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伊安高铁(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是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于2014年建成通车。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简述伊安高铁对土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1)土耳其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扼守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航道,东部和东南部与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接壤。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了伊安两地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3)(铁路修建需要相关产品)促进了中国钢铁、机械、列车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铁路的修建改善了土耳其海峡两岸的交通联系,刺激沿线农矿资源的开发,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同时激活土耳其内陆消费,为中国商品提供销售市场;加强了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转移,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创新提供空间。
【分析】本题以土耳其地理位置及伊安高铁为材料,涉及地理位置描述、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黑海、土耳其海峡为亚欧分界线,土耳其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地带,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土耳其北部为黑海,西部、南部为地中海,土耳其海峡还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通道,扼守地中海与黑海航道;土耳其东部为伊朗,东南部为伊拉克、叙利亚,其东部和东南部接壤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中东国家。
(2)伊安高铁的修建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之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伊安高铁需要大量铁路相关产品,中国承建相关铁路,使用中国技术以及中国相关产品,可以促进中国钢铁、机械、列车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从材料可知土耳其农牧、工业产品相对较为发达,伊安高铁能够有效的改善土耳其海峡两岸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区农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伊安高铁的修建,使得内陆安卡拉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刺激土耳其内陆地区消费领域的发展,便于中国商品进一步走出国门,扩大海外的销售市场。伊安高铁的修建是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沿线的基础设施,促使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土耳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9.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岸线变动频繁。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的滨海平原,因黄河尾闾(现代宁海以下)摆动等形成了“岗、坡、洼、废河相间分布”的地貌及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1976年以前,黄河入海多经刁口河道北流入海。1976年出于对孤东油田等的保护,黄河在西河口(甲处)人工截流改道,刁口流路废弃,河水东流,经清水沟入海(下左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盐碱地广布,某县人民根据海水冻融原理,每年1月气温低于-5°C后引海水灌溉农田,3月开春冰层完全融化下渗淋盐,通过咸淡分离改良盐碱地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围绕盐碱地产业发展,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选育耐盐植物适应盐碱地,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产量高、品种好的耐盐碱作物,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材料三现代黄河三角洲略图(下右图)和海水冰(融)点温度和盐度的关系图(下右图)。

(1)分析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岗、坡、洼、废河相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分析1976年黄河人工截流改道,对刁口河道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阐述利用海水灌溉融冰后农田“脱盐”的原理。
(4)说明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的转变对实现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答案】(1)原因:①汛期河流水位高,含沙量大,易淤、易决;②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悬,易决、易徙;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又常因人工改道;④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
(2)刁口河道废弃,河流水位下降,海水侵入废弃河道;河道转为海相沉积,河道土地盐碱化;淡水物种灭绝,湿地遣到破坏。
(3)海水冻结时,海水中盐份析出;盐度越高,冰(融)点温度越低,且冰层盐度上低下高;海冰融化时含盐高的先融化,基本不含盐分的冰层最后融化;淡水下渗把土壤中的盐分带至深层并排出,从而使表层土壤脱盐。
(4)①"改地适种"工程量大,投劳多,耗用淡水多,成本高;②"改种适地"工程量少.对原生态影响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改种适地"有利于培养高科技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现代农业;④耐盐物种农产品,风味独特好,利于满足人们品质生活需求。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三角洲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文,气候,盐度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原因:①此处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汛期河流水位高,含沙量大,易淤、易决;②由于下游地形平坦,泥沙容易淤积,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悬,易决、易徙;③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且容易遭到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又常因人工改道,出现很多废弃河道;④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出现很多死水或废弃河沟。
(2)刁口河道废弃,河流水长期得不到其他流水过来补充,大量水蒸发和下渗,河流水位下降,海水侵入废弃河道;海水倒灌废弃河道,河道由原来的河相沉积转为海相沉积,河道土地盐碱化;由于受到海水的盐分影响,淡水物种灭绝,湿地环境遣到破坏。
(3)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水在融冰时,含盐较高海冰先融化,盐度较低的后融冰。海水在结冰时,首先把其中的盐分析出,由于冰密度较海水低,冰漂浮在海水的上方,而剩下的海水盐度越来越高。由于气温在-5℃时,远低于海水冰点,因而海水继续结冰,下面海水盐度进一步升高,直到最后全部结冰为此。所以,冰层盐度分布自上而下逐渐升高。根据冰(融)点和盐度温度规律,含盐高的冰首先融化,基本不含盐分的淡水冰最后融化。所以,最后融化的淡水通过下渗,把土壤中的盐分带至深层,从而使表层土壤盐分大大减少或者脱盐,适合农作物生长。减少蒸发,保持地下水稳定,避免土壤下层盐分上升到表面。
(4)①"改地适种"工程量大,投劳多,耗用淡水多,成本高,此处降水相对较少,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②"改种适地"工程量少,对原生态影响小,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改种适地"有利于培养高科技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现代农业,走向科技农业发展道路,有利于农业更好更专业化的发展,抵抗突发情况的能力提升;④耐盐物种农产品,风味独特好,口感好,满足人们的口味,提升人们的饮食风味,利于满足人们品质生活需求。
10.2022·安徽合肥·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区域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互联网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其占地面积广、耗电量大。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就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内蒙古乌兰察布集聚了20多座数据中心,它与贵州数据中心形成了“南贵北乌”分布格局。下左图是乌兰察布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下右图为蒸发冷却降温原理图。

(1)与贵州相比,说明在乌兰察布建设数据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析乌兰察布和贵州大型数据中心主要制冷方式的差异。
(3)分析数据中心在乌兰察布集聚的意义。
(4)推测乌兰察布数据中心运营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利于散热;乌兰察布地质结构稳定,地震、洪涝灾害发生机率极少,安全性高;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草原地区地势平坦,铺设电线电缆容易,节省成本;距离北京较近,用户市场广而近;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2)乌兰察布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时间长,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
(3)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个体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加强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4)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排出大量的废热,会使当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加剧气候干旱;水资源消耗过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淘汰的设备(电子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干扰当地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以我国数据中心选址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工业区位、工业集聚、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与贵州相比,乌兰察布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少,利于数据中心设备散热。乌兰察布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少,地质结构稳定,地震发生机率极少;位于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洪涝灾害少,安全性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坦荡,风能丰富;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能源资源丰富。结合所学可知,乌兰察布地势起伏小,地势平坦,铺设电线电缆难度低,易施工,可以节省成本。读图可知,乌兰察布距离北京较近,北京地区经济发达,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大,乌兰察布用户市场广而近。读图可知,乌兰察布有多条铁路线经过,铁路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对外联系便利。
(2)结合上题分析,乌兰察布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低温时间长,多大风,因此自然制冷以风冷方式为主。贵州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因此,自然制冷以水冷方式为主。
(3)根据材料“数据中心是区域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互联网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其占地面积广、耗电量大”可知,数据中心在乌兰察布集聚,可以共用乌兰察布地价低的土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个体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提高利润。数据中心间距离近,便于加强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革新,形成规模效应。数据中心集聚可以乌兰察布使企业增加,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数据中心集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4)根据材料“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就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可知,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排出大量的废热,会使当地气温升高,局地蒸发量加大,结合所学可知,乌兰察布降水少,气候干燥,数据中心运营会加剧气候干旱。乌兰察布数据中心运营,企业数量多,水资源消耗过大,而当地水资源不足,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缺水问题严重。乌兰察布数据中心运营过程中会有淘汰的设备,如电子垃圾等,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扰当地生态系统。
1.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
注:第17题缺表。
(1)说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意义。
(2)据表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选择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影响。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答案】(1)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带动相关农业发展,保障种子安全;降低大豆依赖度,提升粮食安全;缓解供需矛盾,提升自给率。
(2)增强豆农种植信心,促进新豆农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会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3)大豆可以固氮减污,提升作物品质;大豆根深玉米根浅,土壤养分利用率上升;轮种利于土壤恢复,提升土壤肥力。
【分析】本题以我国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变化及玉米、大豆补贴价格与播种面积表为材料,涉及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等相关内容,创新地理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有助于大豆产量上升。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85%,其依赖度相对较高,受国外大豆种植及国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进而保障国家安全。大豆功能较多,用途较为广泛,国内经济增长快速,大豆需求快速提高,扩大种植面积,可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大豆自给率,降低大豆依赖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其国内种植量相对较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能够带动大豆育种、大豆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大豆种子的安全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补贴的高低,玉米补贴力度虽上升,但整体补贴较低,影响力依旧较弱,大豆补贴即便有所下滑,但整体补贴金额较高。大豆补贴较高增强豆农种植信心,由于其补贴金额较高,种植大豆的收益增加,促进新豆农增加。玉米整体补贴较大豆低,通过补贴大豆收益相对较高,故玉米未来种植面积会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3)从材料可知大豆根部根瘤菌可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一部分用于生长,一部分留在了土壤中,促进土壤氮元素增多,提升作物品质。大豆根扎的深,吸收的是深层土壤的养份,玉米根扎的浅,吸收的是浅层土壤的养份;种完大豆种玉米,深层浅层的养份都利用了,土壤养分利用率上升。大豆根茬落叶多,腐烂快,还田后增加肥力,利于土壤恢复,玉米、大豆相同的病虫害少,轮作减少病虫害。
2.2022·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舟山群岛拥有较长的深水岸线、优越的国际航道,位于该海域的洋山港、宁波港、舟山港均为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杭州湾及周边地区通过建设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工程,形成了跨海通道群。

(1)说明图中所示地区建设跨海通道群的意义。

(2)右图所示的秀山岛西侧甲地为淤泥质海岸,说明其形成原因。
舟山群岛地区潮流能丰富。秀山岛南部乙地沿海建有潮流发电站。
(3)说明利用潮流能发电对秀山岛的有利影响。

(4)据图说明浙江沿海地区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答案】(1)修建跨海通道群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岛屿与大陆间的地域联系(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通达性);促进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甲处位于岛屿西侧,面向河口,接受河流泥沙沉积明显;有岛屿阻挡,风浪较小;海岸地区平坦开阔。
(3)利用清洁能源发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活(利于生产)。
(4)规律:夏秋季节(6~11月)高,冬春季节(12~次年5月)低。
原因:夏秋季节气温(水温)较高,海水体积膨胀;夏秋季盛行东南风,向岸风推升海平面(沿岸河流处于丰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大)。
或: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海水体积收缩;冬春季盛行西北风,离岸风使海平面下降(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小)。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的港口建设为背景,涉及交通布局,海水的运动及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地理实践能力。
【详解】(1)图示区域岛屿众多,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缩小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经济交流,促进人流、物流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合理配置,利于区域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图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多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秀山岛西侧甲地,面向杭州湾,是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明显;甲地位于岛屿与大陆之间,风浪小,利于泥沙沉积;沿海地区平坦开阔,利于泥沙沉积。
(3)现代生产生活离不开电力,潮流能发电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产生活;潮流能可再生,清洁污物,对环境友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海平面的高度。曲线6月到11月在常年平均海平面以上,说明夏秋季节海平面高;曲线12月到次年5月,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说明冬春季节海平面低;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温度下降,海水体积收缩,海平面会下降;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为东南风,属于向岸风,海水涌向陆地,海平面上升;冬春季节为西北风,为离岸风,海水从陆地退回,海平面下降。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要
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世界
占比(%)
钾盐主要
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
(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
(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的判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大题限时集训 影响意义类
  • 上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
  • 下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