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0年-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农业

栏目:地理高考专栏 2022-07-21 
一、单选题
  (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C 3.A
  【解析】1.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原因,A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吉林主要位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故选D。
  2.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3.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发展,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③正确,A正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④错误,故BCD错误。故选A。
  (2022·广东·高考真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5.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4.D 5.C
  【解析】4.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达到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
5.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6-8题。

6.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7.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6.D 7.B 8.C
  【解析】6.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借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并不能出租牧场而是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也是资金,为公司打工,也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均获得得事资金收入故D正确。ABC是公司增加的,故错误。
7.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体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
8.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③适宜。而临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选C。
  (2022·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完成下面9-10题。
9.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
  A.海运价格下降 B.国际市场需求大
  C.土地资源丰富 D.劳动力数量增加
10.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属于()
  A.混合型农业 B.商品性农业
  C.有机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9.B 10.B
  【解析】9.依据材料“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大,B正确;海运价格本就较低,不会下降,A错误;土地资源影响生产量,对出口量影响不大,C错误;巴西大豆生产位于人口稀少的巴西高原地区,劳动力不充足,D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可知,巴西大豆主产区以生产的大豆为主,且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农业生产属于商品性农业,B正确;混合型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A错误;有机农业强调的是使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的农作物是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等。D错误。故选B。
11.(2022·浙江·高考真题)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持土壤温度②减少水肥流失③增加土壤厚度④改善土壤质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农田覆盖地膜可以保温、保土、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增强光效等,①、②对;土壤层次分为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土壤厚度是母质层以上的那部分,地膜覆盖不会增加土壤厚度,③错;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地膜覆盖不会改善土壤质地,④错,A对。故选A。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农业 三年高考 地理真题
  • 上一篇:2020年-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
  • 下一篇:2020年-2022年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