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4-地表形态与自然灾害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1-18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海拔(米) 400 500 600 500 40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20 140 260 180 100
 
 
 
1.该沉积岩层(        )
A.呈拱形,向下凹陷B.呈拱形,向上拱起
C.单向倾斜,东高西低D.单向倾斜,西高东低
2.一般情况下,五地所在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        )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②④③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⑤              D.⑤③④②①
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页岩属于变质岩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变质岩
某地居民发现有些物品受当地井水浸泡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岩石”。下图为该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成因上看,物品受井水浸泡变成的“岩石”类似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下列岩石最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和田玉古名昆仑玉,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经自然地质作用破碎而发生移动。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岩石与和田玉成因最类似的是(        )
A.大理岩                     B.板岩                         C.玄武岩                     D.砂岩
8.推测古人采集和田玉籽料最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塞拉比斯神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神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10.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     
B.乙处断层发生在丙处花岗岩之后
C.丙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图中显示该地形成3次褶皱
12.图中显示该地至少发生过几次地壳的抬升运动(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6470e682-d36a-4f72-8c4f-20ebad8dff52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泥石流沟剖面图,该流域断裂发育、断裂带内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考察发现该地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可通过(        )
A.暴雨发生次数来验证
B.断层发育规模来验证
C.泥石流扇数量来验证
D.区域地震次数来验证
14.多次发生泥石流会促使滑坡产生,其主要原因是(        )
A.侵蚀坡脚,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             
B.堆积物增多,增加滑坡体的重力
C.水分浸润,增加滑动面的滑动性              
D.冲刷山体,使拉裂缝进一步发育
正常年份,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的强度较北方地区弱,但在一定的环流背景下也会造成急剧降温和极端低温事件,并伴有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下图示意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多年各月累计不同等级冷空气出现次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b3e88018a544f9a037014cf59af75c
15.1—3月,三水区各等级冷空气出现次数(        )
A.寒潮逐渐减少        B.强冷空气持续减少
C.中等强度冷空气逐渐增加                         D.弱冷空气先减后增
16.与弱冷空气出现次数最多关联性最大的是(        )
A.高大山脉阻挡        B.受海洋影响显著
C.平原面积狭小        D.距冷空气源地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figure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figure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9分)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4分)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figure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6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四川省中兴镇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表多裂缝发育。2013年7月8日8时~10日8时,中兴镇三溪村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10日10时,该村发生了高位山体滑坡,主要滑坡体先向东北方向下滑,铲刮沿途地表并剧烈撞击沟壁和对面山坡,然后转化为碎屑流向西北方向下滑,在短时间内到达五显岗附近掩埋了沟道内的许多民房,形成高位山体滑坡-碎屑流灾害。图1为三溪村滑坡-碎屑流平面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M—N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指出三溪村此次碎屑流的物质来源。(5分)
 
 
 
 
 
(2)分析形成三溪村此次高位山体滑坡-碎屑流灾害的原因。(6分)
 
 
 
 
 
 
(3)有人认为图示滑源区还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形成碎屑流,推测其理由。(4分)
 
 
 
 

 
地表形态与自然灾害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绘图(下图)可知该岩层向东倾斜,西高东低,选D。
2.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情况下,山体岩层倾斜方向一致,越向下岩层越老。绘图(下图)可得B。
【答案】3.B; 4.C
解析:3.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石灰岩形成后上升,石灰岩顶部被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地壳下沉,在石灰岩之上先后沉积形成页岩和砂岩;然后发生了岩浆侵入,在石灰岩、页岩和砂岩岩层中形成花岗岩体;最后发生断裂,在各岩层和花岗岩体中形成断层。由此判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⑤、③、②、④、①,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4.图中的石灰岩和页岩均属于沉积岩,页岩不属于变质岩,A错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浆岩,不是喷出岩,B错误。图中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C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浆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
【答案】5.C;6.D
解析:5.物品在含可溶性矿物质很高的井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表面会因化学反应覆盖一层矿物质结晶,类似于沉积岩的沉积作用,C正确;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大理岩高温条件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故选C。
6.最可能找到化石的是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D正确;玄武岩、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故选D。
【答案】7.A;8.C
解析:7.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因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板岩为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砂岩为沉积岩。
8.由“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可知,和田玉主要形成于河流中,昆仑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C正确。
【答案】9.C;10.B
解析:9.本题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那不勒斯湾位于地中海地区,地中海地区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活跃,多火山。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附近曾经有许多岩浆喷出活动,这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C符合题意。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活跃,但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不能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排除A。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不能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排除B。风化作用不是内力作用,排除D。
10.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提取能力。图中显示,从公元79年到1955年,塞拉比斯神庙遗址的三根大理石柱两次下降、一次上升,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以垂直运动为主,③正确;图中显示,与公元79年相比,15世纪石柱明显下降,与15世纪相比,18世纪石柱明显上升,与18世纪相比,1955年石柱明显下降,因此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④正确,②错误;题中没有信息表明那不勒斯湾海岸发生水平运动,①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答案】11.A; 12.C
解析:11.据图,丙处是侵入型岩浆岩,而甲处是砂岩是沉积岩,覆盖在丙之上,说明是在两处岩石形成之后形成的,故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故A正确,乙处岩层先断裂后,岩层才被侵入的岩浆破坏,所以丙处花岗岩形成于乙之后,故B错,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面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故D错。
12.图中岩层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说明该地至少发生过4次地壳的抬升运动。故C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
【答案】13.C    14.A
解析:13.泥石流流出谷口后,因地面坡度变缓,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泥石流扇(拓展:泥石流堆积体多呈扇形,故称泥石流扇或石洪扇),故可以通过泥石流扇的数量判断曾发生过的泥石流次数,C正确;暴雨、断层和地震的发生虽与泥石流的发生有相关性,但不一定会引发泥石流,通过这三种方法验证并不准确,ABD错误。 故选C。
14.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对比: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谷流动),对山坡上的滑坡体所产生的浸润、堆积作用较弱,BC错误;泥石流会侵蚀沟谷,使沟谷加深,同时对坡脚进行侵蚀,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诱发滑坡,A正确;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会冲刷山体,但对滑坡体上部的拉裂缝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答案】15.A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三水区1月寒潮次数最多,3月最少,即1—3月逐渐减少,A正确;1—3月,三水区强冷空气次数持续增多,B错误;1—3月,三水区中等强度冷空气先减少后增多,C错误;1—3月,三水区弱冷空气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A。
16.结合材料可知,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在影响该地的冷空气中,弱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最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加上受到众多高大山脉的阻挡,导致冷空气到达三水区时,势力已经大大削弱,A正确D错误;受海洋影响显著和平原面积狭小对于该地区受弱冷空气出现次数最多的关联性不大,BC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17.(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9分)
(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4分)
(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
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6分)
 
18.(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8分)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6分)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6分)
 
19.(1)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表层坡积土(土壤);长期的地壳运动(地震、断层等)导致的破碎岩石;滑坡体铲刮沿途地表形成的岩石碎屑;滑坡体撞击山坡、沟壁后自身发生解体形成的破碎岩石。(5分)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层多断裂;位于山区,坡度较大,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差;出露基岩为砂岩、砾岩(沉积岩),易风化,破碎严重;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大量地表水通过裂缝进入坡体形成静水压力。(6分)
(3)剖面显示,滑动后的滑源区留有大量的松散岩体和土石混合体;且坡度依然较大;在连续性降水或者发生地震、断层活动时极有可能再次诱发滑动形成碎屑流。(4分)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南昌市 地理试卷 地表形态 自然灾害
  • 上一篇: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5-土
  • 下一篇: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3-地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