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
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
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
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
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
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
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
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
(2021·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研究发现,该地区地表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乙处坡面径流中K+、Fe3+、Al3+浓度高于甲处,但地下径流中K+、Fe3+、Al3+浓度又低于甲处。下图示意龙潭槽谷地质剖面。据此完成8~9题。
8.与甲地相比,乙地( )
A.土层厚度更小
B.土壤肥力更高
C.流水侵蚀更快
D.坡面径流更大
9.甲、乙两地土壤水中微量元素浓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坡度 B.海拔
C.岩层走向 D.人类活动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千米,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毫米,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为300~400米,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专题突破练(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2.1.C 2.D 解析:第1题,当冻土温度上升时,冻土融化,会导致上限下移,下限上移,冻土减少,A、B两项错误。越靠近热喀斯特湖,热量越丰富,冻土融化越多,上限越深,C项正确。越远离热喀斯特湖,冻土融化越少,下限越深,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并不会向地表水转换,A、B两项错误。随着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湖水面积减小,沼泽和湿地面积减小,C项错误。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草甸、沼泽地区地下水源不足,植被枯死,草甸、沼泽退化,荒漠化将加剧,D项正确。故选D项。
3~5.3.C 4.A 5.C 解析:第3题,蒙古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项正确。第4题,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被生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项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两项错误。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气候干旱,植被生物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项错误。故选A项。第5题,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少,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项正确;气温、降水变化较为稳定,游牧活动一般呈季节变化,因此这些因素不可能导致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
6~7.6.A 7.D 解析:第6题,读图分析,1973-2004年SD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加剧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故选A项。第7题,读图分析,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该湖泊水位上升,导致水域面积扩大,原来单一陆地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项正确;SDI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项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项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项错误。故选D项。
8~9.8.B 9.C 解析:第8题,据图中岩层线可知,甲地位于顺层坡面,乙地位于逆层坡面,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垂直。与甲地相比,乙地水土流失较轻,土层更厚,土壤肥力更高。因土壤条件较好,植被发育更好,乙地涵养水源能力更高,相同降水条件下,坡面径流量更小,岩层受流水侵蚀速度更慢。故B项正确。第9题,乙地位于逆层坡面,土层更厚,受雨水及土壤的淋滤作用,K+、Fe3+、Al3+高于顺层坡;受土层调蓄作用,地下径流中K+、Fe3+、Al3+浓度低于甲地顺层坡,故岩层的差异是两地土壤水中微量元素浓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选C项。
10.答案(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的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也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内陆,且阿塔卡马沙漠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
(3)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且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质物质来源少;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质物质来源;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地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任选四点)
解析:第(1)题,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因此该地多沙漠景观;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第(2)题,读图可知,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从南美内陆吹来,水汽含量少,且该地位于山地背风坡,空气更为干燥,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同时西部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弱,亦难以形成降水。第(3)题,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且流量小,沙质物质少;根据材料分析,谷地地表多被盐壳覆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质物质的产生;读地形剖面图可知,中央山谷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地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谷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
11.答案(1)特征: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与缓坡沟谷地带相比,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气温较高;地势较低,土层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