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高考·新动向
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命题动向一:考查思维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内容改革的亮点之一,即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协调引导中学教育教学与服务高等学校选才的双重任务。
试题命题方式以情境为载体和背景,设置学习探索情境,重点考查必备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回归地理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突出对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引导。
2024安徽卷第19.(1)题:说明分汊口处堆积体的形成过程。按照外力地貌的形成条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物质条件:沉积物来源;动力条件:外力搬运;沉积条件:风速降低/遇到障碍物/气流中的含沙量过饱。凸显对逻辑思维的考查。
2.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命题动向二:考查国家安全。
2024安徽卷第17题:在“碳中和”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高度依赖镍等关键金属(镍因其高延展性、耐腐蚀性和强磁性,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各国围绕关键金属的争夺日趋激烈。为提升产业链掌控力,未来中国应注重对海外镍矿资源的投资开发,推动构建区域供应链,并通过加强主要上游产品进口国家(地区)对中国镍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的依赖来对冲中国从这些国家大量进口上游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高考·新情境
1.常见考查内容换个名词,作为新情境考查。
2024安徽新高考演练第9--11题,考查盐结皮,即土地盐碱化。

本套信息卷第14--16题,就是变式考查喀斯特地貌相关知识。
2.聚焦思维品质,选拔创新人才。
2024安徽卷第19.(2)题,通过思维链和高阶思维的考查,助力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和贯通培养,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打基础。
自然地理重点考查地理逻辑推理能力、逆向反推的创新思维。2024安徽卷第7--8题,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b1占比最大,属于古风成沙,平均粒径较大,则该时期风力最大,气候相对干燥;a2时期为沙质黄土,粒径次之,风力较小,气候较为湿润;c1为沙质古土壤,粒径最小,也就是风力最小,气候最为湿润,因此总体上为冷干趋于暖湿,同时可推测,受西北风影响,风力由大减小,沙尘暴次数由多减少;其过渡地带应先向东南移动再向西北移动;最终也导致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后向西北收缩。
本套信息卷第18.(3)题,考查思维链和高阶思维。
3.可持续发展的变式情境--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4安徽卷第1--3题聚焦“研究所在该装备研制过程中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创立科技公司,创造性地探索‘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助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新质生产力;主语是“我国”;科研机构长于技术开发,企业长于工程转化,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推动我国形成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的融合发展→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本套信息卷第1--3题,聚焦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命题·大预测:
1.命题趋势:以选择性必修3课本内容做情境
本模块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三部分内容。关注点是国家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国家资源、能源政策和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这些对当前,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并且安徽高考重点考查。选必三体现国家意志,是地理学科育人效果集中体现,很受出题者偏爱。
2.备考建议
(1)搭建课堂到高考的桥梁
交给学生应对高考题的正确心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按逻辑分析出答案是最好的;但分析不出来,也可靠技巧多得分。
高考题的整理。研究试题答案,不断形成答题智慧。高考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题目,我们不能拖泥带水,啰里啰嗦,答题应该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具体到位。
(2)训练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和心理
单选秘笈:两要两不要1.要选最符合题干要求和材料提示的那一个(最主要/最优)。
要记住,宏观规律和局部情况可以不一致(尺度观)。
不要发散(材料是甲方爸爸,不能脱离材料--文字、图表、图例等)。
不要和命题老师battle(我们是来破案的,不是辩论的,用他的逻辑打败他)。
很多同学高考失败的原因是,快速的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没有质量的速度等于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平度是山东省辖县级市,有130多万人口,其中有5万多人从事假睫毛产业,生产了全球约七成的假睫毛,有逾3000多种款式。2022年,平度假睫毛年产值达100亿元。假睫毛制作并不很复杂,但需要经历压毛、切毛、卷管等近10道精细工序才能完成,需要大量熟练女工以手工作坊式生产,工人收入按件计酬,不用坐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平度在假睫毛产业最初发展阶段,利用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对外交通便利   B.当地市场需求大    C.劳动力成本低        D.原料和政策优惠
2.平度部分假睫毛厂把厂房从村镇搬到市中心,主要考虑(   )
A.降低厂房租金   B.方便宝妈们兼职    C.降低工资成本        D.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3.平度假睫毛产业未来的发展出路在于(   )
①向自动化生产转型            ②向劳动力价格低廉地区转移
③往知名品牌方向发展        ④收缩销售市场提高销售价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2.B    3.A
【解析】1.假睫毛制作需要经历压毛、切毛、卷管等近10道精细工序才能完成,需要大量熟练女工以手工作坊式生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高,但对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要求不高,这说明假睫毛产业最初发展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平度当地地处县城,廉价劳动力较丰富,利用这一优势而逐渐发展,C正确;平度地处县城,经济发展程度一般,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并不发达,且假睫毛产品质量轻,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不高,A错误;当地生产的假睫毛主要销往国际市场,而当地地处县城,消费假睫毛市场受众人群数量有限,B错误;题干信息中并未提到有政策优惠,且没有提及原料成本,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C。
2.生产假睫毛的工人主要是熟练女工,且工人不用坐班,绝大多数工人是没有固定工作,且需要照顾家庭的已婚女性宝妈,如果能就近工作,会吸引更多劳动力参与,市中心人口更密集,有更多宝妈,更能方便方便宝妈们兼职,B正确;市中心较村镇厂房租金贵,A错误;市中心劳动力价格高于村镇地区,不能降低工资成本,C错误;主要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搬到市中心也不能降低产品运输成本,D错误。故选B。
3.假睫毛产业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向劳动力价格低廉地区转移只能是一时权宜之计,若那些地区劳动力成本也上升或借此也发展了假睫毛产业,降不利于平度假睫毛产业发展,②错误;收缩销售市场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④错误;未来当地以及周边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廉价劳动力数量将会越来越少,而向自动化生产转型将大大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符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①正确;往知名品牌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利于假睫毛产业可持续发展,③正确。①③正确,故选A。
林盘是川西的一种乡村聚落形式,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不同的林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左图为川西部分林盘分布区,右图为川西林盘的土地利用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cd86d7ef759420eb3e966f097c2be79
4.最能体现甲地地域文化特点的是(   )
①山环水绕稻花香②水绕稻田竹绕宅③鱼塘台田麦棉果④林盘处处是家园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5.川西林盘布局特点及其主要目的是(   )
A.聚中,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B.分散,更接近大自然
C.分散,方便田间耕作                           D.聚中,节省耕地资源
6.川西林盘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扩大林盘用地规模②加强土地流转,规划功能分区
③保持乡野田园风光④开发林盘景观,发展休闲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4.A    5.C    6.B
【解析】4.读图可知,甲地区为林盘景观,林盘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水绕稻田竹绕宅,没有山环水绕,②正确,①错误;林盘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没有鱼塘台田麦果棉的特征,③错误;林盘形态小巧如盘,分布分散,房舍散布随田居,林盘处处是家园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读图可知,林盘形态小巧如盘,分布分散,主要是为了更接近农田,便于田间耕作,C正确,AD错误;林盘分散布局,但周围基本为农田,接近大自然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C。
6.林盘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形态小巧,扩大林盘用地规模会破坏林盘原有风格,①错误;加强土地流转,规划功能分区,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②错误;保持乡野田园风光,维持林盘特色,有利于林盘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开发林盘景观,发展休闲旅游,既减少了对林盘的破坏,又可以增加收入,有利于林盘可持续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构建多层次的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交通方式的优势,满足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是超大城市的普遍选择。表为城市常见交通运输方式的标准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交通方式 运输能力/
(万人次/h)
运行速度/
(km/h)
建设成本/
(亿元/km)
运营成本/
(万元/km/年)
城市地铁 3—5 35-60 7—10 1300
低运量轨道交通 0.5-1.5 40-60 1.5-2 300
快速公交 0.2-1 30 0.2-1 60

 

7.低运量轨道交通适合服务(   )
A.城市外围新城内部交通客流                B.郊区快速公交站点客流转运
C.对时效要求较高的出行需求                 D.客流量小且相对分散的区域
8.为发挥不同层次交通方式的优势,超大城市交通布局适宜(   )
A.单独成网          B.多网融合               C.均衡分布               D.集聚分布
【答案】7.C    8.B
【解析】7.低运量轨道交通平均运行速度是三种交通方式中最快的,适合对时效要求较高的出行需求,C正确;城市外围新城内部交通客流并不需要有如此快速的交通方式,排除A;郊区快速公交站点客流转运应用快速公交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排除B;客流量小且相对分散的区域面积广,低运量轨道交通不可能完全覆盖这些区域,排除D。故选C。
8.单独成网缺少超大城市与外部地区之间的联系,不适宜超大城市的发展需求,A错误;多网融合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交通方式的优势,满足不同需求的旅客出行要求,B正确;超大城市内部人口分布并不均匀,交通布局不适宜均衡分布,C错误;交通布局集聚分布会加剧部分交通分布稀疏的交通压力,不利于超大城市的发展,D错误。故选B。
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改善,村民收入提高。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212869-34e9-4e24-98dc-e0cf96a5f154
9.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坡位的关系是(   )
A.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B.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C.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                    D.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
10.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
A.坡顶                B.上坡                      C.下坡                      D.洼地
1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并兼顾生态经济效益的整治措施是(   )
A.封山育林         B.开采石材               C.修筑梯田               D.种草养牛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读图可知坡位与土壤厚度的关系是随坡位升高,土壤厚度先下降后升高,A、D错误;岩石裸露率在坡顶最高,土壤厚度在上坡最薄,B错误;图示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C正确。故选C。
10. 读图上坡坡度最大,土壤厚度最薄,说明上坡因种植玉米加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成为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种草既可减少岩石裸露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草地养牛,提高村民收入,D正确。石漠化严重,土壤瘠薄,不能育林且封山会降低经济效益,A错误;修筑梯田、开采石材加重石漠化,破坏生态环境,不属于因地制宜,B错误。故选D。
研究表明,台风经过东海会导致东海近岸海平面高于南海,形成穿过台湾海峡向西南的陆架流。下图示意2015年7—8月受台风“灿鸿”“浪卡”“苏迪罗”影响期间东海近岸的水位变化,图中阴影区域所在的时段受台风影响。下表示意三次台风距离该海域最近时连续三天的台风中心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d6794b8217d4924bc1cf9fd92955c6f
  “灿鸿” “浪卡” “苏迪罗”
第一天 (23°N,129°E) (20°N,137°E) (21°N,130°E)
第二天 (25°N,125°E) (23°N,136°E) (22°N,125°E)
第三天 (27°N,121°E) (27°N,135°E) (23°N,120°E)

 

12.台风经过时,近岸海域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因为(   )
A.风暴潮较强     B.海水扰动减少        C.海水热膨胀            D.表层海水下沉
13.与其他两次相比,台风“浪卡”经过时引起的水位增量较小,主要是因为(   )
①台风影响时间短②前期近岸水位高③台风中心距海岸较远④台风中心风力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2.A    13.B
【解析】12.台风经过时,带来大风,海水扰动加强,大风驱动海水形成风暴潮,导致近岸海域海平面上升,A正确,B错误;台风带来降水、大风,太阳辐射减弱,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不会导致海水热膨胀,C错误;表层海水下沉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D错误。故选A。
13.由图可看出,“浪卡”和“苏迪罗”影响时间差异不大,①错误;台风中心为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无风,④错误;由图可知,“浪卡”之前的“灿鸿”影响时间长,水位增加较多,即“浪卡”前期近岸水位高,受海岸地势影响,“浪卡”经过时引起的水位增量较小,②正确;根据台风中心的经纬度位置,可知“浪卡”台风中心距海岸较远,东海近岸水域降水较少,水位增量较小,③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dPr2FX8YUcPNAx1ODbqMbQ==
采样点编号 Fe2O3(%) TiO2(%) CaO(%) MgO(%)
15.54 1.24 0.51 1.30
0.87 0.17 30.29 18.07

 

 
14. 读表测试数据表明,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
A. 铁、钛元素流失           B. 钙、镁元素流失           C. 镁、铁元素富集           D. 钛、钙元素富集
15. 图中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
A. 红褐色                         B. 灰白色                         C. 暗黑色                         D. 青灰色
16. 根据剖面结构,推测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的层位是()
A. 旱地耕作层                  B. 岩溶残积层                  C. 岩粉及碎裂岩层           D. 基岩层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14.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土壤中的元素会随着水体淋溶下渗流失,对比表格数据可知,钙和镁在②处的含量远高于①处,而铁和钛元素并没有出现②处较①处多的现象,因此,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钙、镁元素大量被淋溶流失,而铁和钛元素流失较少,A错误,B正确;溶蚀过程是一个侵蚀过程,一般不会导致元素富集,CD错误。故选B。
15.①靠近图中岩溶残积层,读表格中信息可知,①处Fe2O3含量高,铁氧化后会呈现红色,因此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红褐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岩溶残积层由不溶性组分积累而成,不易被溶蚀,因此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B错误;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可溶性物质也较少,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A错误;基岩层还未经风化,裂隙少,透水性差,不易被溶蚀,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D错误;岩粉及碎裂岩层裂隙多,利于水体下渗,且岩石风化强度高,较为破碎,容易溶于水中,因此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C正确。故选C。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水温越高,水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少。波兰查尔纳汉恰河谷发育独特的碱性泉水沼泽。河谷沿断层涌出的富含碳酸钙的水,因二氧化碳散逸形成众多的坝状钙华。末次冰期结束后,富含碳酸盐的冰碛物暴露在外,溶蚀作用加强,流域内冰盖退缩地的植被逐渐开始演替。距今5600年前,全球气候变冷,此时冰盖退缩地已经演替出茂密的针叶林,枯落物多树脂酸,此时河谷碱性沼泽的钙华明显退化。近两百年来,整体上钙华退化减慢。钙华对维持碱性沼泽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局部的钙华退化可能导致环境恶化。图示意查尔纳汉恰河谷碱性泉水沼泽及坡地植被。
@@@7f50fc9d1d624d2191203e9afb9c3abe
(1)说明距今5600年前以来查尔纳汉恰河谷碱性沼泽的钙华退化的原因。(8分)
(2)近两百年来碱性沼泽地钙华退化减慢,据此推测当地气温、降水、植被的变化。(6分)
(3)分析坝状钙华对形成沼泽湿地的促进作用。(6分)
【答案】(1)物理风化:气候变冷,钙华容易受到冰劈作用破坏,导致裂隙增大造成失水;(2分)流水溶蚀:以碳酸钙为主的钙华容易受到流水溶蚀作用而破坏,加速池水沿断层下渗;(2分)生物风化:池水大量减少,水生藻类死亡,植物生长,枯落物增多,(2分)且根系的根劈作用加强导致钙华池不断退化。 (2分)
(2)近两百年来气温回升,水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钙化层增厚,钙华受冰劈作用破坏有所减缓,钙化池裂隙趋于稳定;(2分)降水量有所增加,池水减少速度减慢;(2分)植被增长缓慢并保持稳定,根系的根劈作用有所减缓。(2分)
(3)坝状钙华有助于储存和调节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沼泽湿地的用水来源;(2分)坝状钙华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维持了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2分)
【解析】(1)查尔纳汉恰河谷碱性沼泽的钙华退化主要受外力作用,具体而言是受到气温的变化导致物理风化作用加强、流水溶蚀作用加强、生物风化加强。物理风化方面:查尔纳汉恰河谷内有冰碛物,说明受冰川作用影响,随着距今5600年前以来气候变冷,冰劈作用(物理风化)加强,钙华容易受到冰劈作用破坏,导致裂隙增大造成失水;流水溶蚀方面:以碳酸钙为主的钙华容易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在不断的流水溶蚀作用下钙化层逐渐被破坏,从而加速池水沿断层下渗;冰盖退缩地已经演替出茂密的针叶林,枯落物多树脂酸,池水大量减少,水生藻类死亡,植物生长,枯落物增多,枯落物中的酸性物质对钙化层破坏加剧,且针叶林的根系根劈作用加强导致钙华池不断退化。
(2)水温越高,水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少,而近两百年来全球以变暖趋势为主,气温回升,水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形成钙化层的碳酸盐有所增厚,气温回升也导致钙华受冰劈作用破坏有所减缓,钙化池裂隙趋于稳定;气候暖湿化也使降水量有所增加,钙化池补给水源增多,池水减少速度减慢;植被的枯落物和根系对钙化层破坏较大,故此推断植被增长缓慢并保持稳定,枯落物稳定甚至减少,酸性物质钙化层的影响减少,同时植被的根系的根劈作用也有所减缓。
(3)坝状钙华底部有钙化层,使得钙化池中的水下渗缓慢,有助于储存和调节水资源,坝状钙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沼泽湿地的用水来源;坝状钙华池本身提供了一定面积的水域,增加了水汽蒸发,促进小区域降水增多,有利于湿地植被的生长,同时坝状钙华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维持了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冲积型阶地是指原先的河谷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一侧或两侧的地貌。冲积型阶地砂金矿实际上是老河漫滩砂金矿的残留部分, 分布于河漫滩的一侧或两侧,其保存的完好程度与该区的新构造运动特点及河流侵蚀作用有  关。下图为某河流单向侧向侵蚀形成的阶地及砂金在阶地砂砾层中的分布。

(1)说明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4分)
(2)概括砂金在砂砾层中的分布特点。(8分)
(3)简述该河流砂金矿保存完好程度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及河流侵蚀作用的关系。(8分)
18.【答案】(1)河流单向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广阔的河漫滩;(2分)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漫滩被抬升出水面,形成阶地。(2分)
(2)分布极不均匀;(2分)越往表层,含金越少,颗粒越小;(2分)越往底层,含金越多,颗粒越大;(2分)底砾层(基岩)上部形成富集带。(2分)
(3)当地壳上升幅度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时,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较强,不利于阶地和阶地砂金矿的保存,有时可被全部冲刷掉;(2分)地壳上升幅度较大时,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利于阶地和阶地砂金矿的保存;(2分)当河流水量减少时,侵蚀作用减弱,可使阶地和阶地砂金矿得到保存;(2分)河流单向侧向侵蚀时,河谷另一侧的阶地和阶地砂金矿可能保存得很好。(2分)
【解析】(1)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①有较宽阔的谷底;②河流下切侵蚀。河流下切侵蚀是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河流下切侵蚀的原因不同,阶地的形态和结构也不一致。
(2)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归根结底就是看图说话,即用文字准确传递图示信息。如何做到“准确”呢?简单来说就是让没有看过图示的人,仅通过文字就能大概想象出图示的大致样子。图例里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要抓手,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直接点出了描述方向,所以需要仔细审图,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
(3)地壳上升幅度与河流侵蚀方式均对河流砂金矿的保存产生影响,即当地壳上升幅度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时,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较强,不利于阶地和阶地砂金矿的保存,有时可被全部冲刷掉;地壳上升幅度较大时,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利于阶地和阶地砂金矿的保存;当河流水量减少时,侵蚀作用减弱,可使阶地和阶地砂金矿得到保存;河流单向侧向侵蚀时,河谷另一侧的阶地和阶地砂金矿可能保存得很好。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该沙漠除南部沙漠边缘外大部分区域没有植被分布,流动沙丘广布。库姆塔格沙漠表面砂砾颜色有明显差异,颗粒越粗大,暗色矿物成分越多,颜色越深。沙漠北部沙层表层为深色,内部为浅色。下图为库姆塔格沙漠区域图。
@@@bd57a5cdc29e4830bd873a67aafce2d2
(1)说出库姆塔格沙漠南部边缘植被生长的条件。(4分)
(2)推测库姆塔格沙漠表层沙粒粗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从风力作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6分)
(3)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北部沙层内部颜色浅的原因。(4分)
【答案】(1)位于山前,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水分条件好;(2分)流水堆积,土壤肥力较高。(2分)
(2)东北粗,西南细。(2分)
东北部处于上风向,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表层细颗粒物质被风力侵蚀、搬运,留下粗颗粒;(2分)西南部处于下风向,且地势高,风速减小,风力堆积作用强,将搬运的细颗粒堆积下来。(2分)
(3)表层受风力侵蚀,粗颗粒占比高,抗侵蚀搬运能力强;(2分)表层粗颗粒保护内部,内部受风力侵蚀作用小,粗颗粒占比小,颜色浅。(2分)
【解析】(1)据图可知:库姆塔格沙漠南部边缘位于阿尔金山山前,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水分条件好;位于出山口,流水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土壤肥力较高。
(2)风力在搬运沙粒的过程中,对于沙粒的大小和重量具有分选作用。较重的、颗粒较大的沙粒不易被风搬运到远处,而较轻的、颗粒较小的沙粒则可能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结合图示及题目信息,库姆塔格沙漠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因此风力搬运过程中,东北部处于上风向,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只有粒径粗的砂砾可以在东北部沉积,而表层细颗粒物质则被风力侵蚀、搬运走,故东北部表层沙粒较粗。西南部处于下风向,且地势高、风速减小,风力堆积作用强,故西南部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因此,沙漠表层沙粒东北部粗,西南部细。
(3)有材料可知:“库姆塔格沙漠表面砂砾颜色有明显差异,颗粒越粗大,暗色矿物成分越多,颜色越深。沙漠北部沙层表层为深色,内部为浅色”,表层受风力侵蚀,粗颗粒占比高,暗色矿物成分越多,颜色深,而表层粗颗粒可以保护内部,内部受风力侵蚀作用小,粗颗粒占比小,颜色浅。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2(
  • 下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4(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