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广东卷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 年 11 月 17 日,新加坡华侨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 (简称“两大盛会”),在会上为潮汕经济发展建言献策。11 月 20  日下午,“两大盛会”圆满 闭幕。表 1 示意冬至日汕头和新加坡的日出、 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 1~2 题。
城市名称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汕头 06:51 17:41
新加坡 07:03 19:03
1.“两大盛会”闭幕时,汕头与晨昏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①B .②            C .  ③          D.  ④
2.仅考虑地球运动,从“两大盛会”闭幕当天到冬至日,新加坡与汕头两地每天昼长的差值
A.保持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增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D    2.C   
【解析】1.11月20日下午闭幕接近日落,故汕头应该处于昏线附近。只有CD选项是昏线,而C选项极圈内极夜为冬至日,故排除。答案选D。
2.从表格计算汕头昼长是10时50分,新加坡是12小时,新加坡处于赤道,全年昼长为12小时。从“两大盛会” 闭幕当天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汕头昼变短,与12的差值变大,故选C。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使上覆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的滑塌现象称为热融滑塌。研究表明,滑塌体中裸露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高,质地松散,常诱发当地再次发生热融 滑塌。热融滑塌会造成多年冻土出露地表,深刻影响当地自然环境。 图 2 示意青藏高原局部 地区的热融滑塌现象。据此完成第 3~4 题。

图2
 
3.泥炭层对热融滑塌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是由于泥炭层
①吸收热量能力较强                        ②易被流水侵蚀破坏
③减缓多年冻土消融                        ④抗风化作用能力强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4.热融滑塌导致多年冻土出露,会使当地短期内
A.地表微生物活动减弱                  B.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
C.土壤矿物质流失减缓                  D.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
【答案】3.A4.D
【解析】3.泥炭层有机质含量高,质地松散,易被侵蚀和吸热,加速冻土消融,故①②正确。选A。
4.全球变暖的环境下,热融使得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故选D。
三堰口村是鄂西丘陵地带传统村落的典型,该村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时期、农耕文明时 期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时期。在不同的时期,该村聚落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形成独特的聚落演变模式(如图3 所示)。据此完成第 5~ 6题。

图3
5.相比于“ 中心式聚合” ,三堰口村空间格局演变为“沿线式聚合”更有利于
A. 方便村民开展经商活动                  B .稳定村内宗族关系
C .缩短农田与聚落的距离                 D .节约村内土地资源
6.三堰口村实现“ 引导式聚合” 的好处是
①集约利用土地  ②减少村民搬迁③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④保护传统村落多元格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答案】5.A6.D
【解析】5.综合图示信息,“沿线式聚合”阶段聚落沿着“对外”交通线布局,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与产品的流通该时期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说明该时期山区村民开展对外经商活动。故选A。
6.村居搬迁,政府引导集中整合,规划整齐。所以集约利用土地,基础设施共享,村落规模扩大,促进乡村振兴。村民搬迁增加,破坏传统村落,不利文化多元。①③选项正确,故选D
 
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空间特征可以反映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密切程度。图 4 示意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和日本东京各距离圈(以城市中心为原点)轨道交通覆盖人口的  情况。 目前深圳核心功能区的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比(车站覆盖人口/商圈覆盖人口)居四个城市的首位,高达 61.31% 。据此完成第 7~ 8题。

图 4
7.推测四个城市受已有的轨道交通影响 ,人口和产业向主城区外疏散最明显的是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东京
8. 由深圳核心功能区的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比特点 ,可知深圳城市核心功能区
A .人口分布分散    B .轨道交通密集     C .商圈密度较低   D .车站数量较少
【答案】7.D6.B
【解析】7.东京外圈与内圈的比值最大,向外疏散最明显,故选D。
8.根据目前深圳核心功能区的轨道交通覆盖人口占比(车站覆盖人口/商圈覆盖人口)居四个城市的首位,高达 61.31% 的材料信息,可知深圳城市核心功能区轨道交通密集,故选B。
 
休闲渔业旅游模式是渔业和休闲产业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式。早期福建省凭借自 身优势开始探索发展休闲渔业。后期福建省以打造“水乡渔村 ”特色品牌为抓手,打造了一 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渔业“打卡地 ”。 当前福建省继续推动渔业与休闲产业融合发 展,实现“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 ”的建设目标。 图 5示意福建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第 9~ 10题。

图5
9.利于福建省发展休闲渔业旅游模式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水域空间广布                        B .地形平坦开阔
C .海岸线漫长                          D .海水饵料充足
10.为推动渔业与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福建省应着力
①打造精品化旅游路线         ②建设风格统一的渔村
③增加水产加工厂数量        ④举办群众性垂钓赛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答案】9.A10.C
【解析】9.与渔业发展相关,明显在A,C之间选择福建省内西部市县并不沿海,也有众多休闲渔村分布,排除C;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域空间广布,故选A。
10.①打造精品化旅游路线,提升游客体验,促进产业发展;②建设风格统一的渔村,忽视当地特色,不利于旅游发展;③增加水产加工厂数量,食用新鲜,无需加工;④举办群众性垂钓赛事,提升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故①④正确,选C。
镇村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集镇和乡村共同组成的整体,其空间格局形态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云龙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南端滇西澜沧江河谷区,山区面积占全县的90%全县镇村聚落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空间联系强度弱。下图示意云龙县镇村聚落空间联系强度。据此完成11~12题。
 

 
11.云龙县镇村聚落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陡峭B洪涝频繁C主导产业类型D人口数量较少
12.漕涧镇聚落整体联系强,主要是因其聚落(  )
A等级高,距离近B规模大小相近C经济高度发达D商品交易频繁
【答案】11.A12.A
【解析】11.结合材料可知,云龙县地处山区,镇村聚落体系的发展整体受制于山地环境。故选A
12.据图可知,漕涧镇等级较高,聚落与聚落之间的交通距离较小,整体联系较强,故选A。
西洛可风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强风,源自撒哈拉沙漠,在南欧沿海地区时演变为气旋,有时会给当地带来“血雨”。下图示意西洛可风形成模式。据此完成13~14题。

 
13.欧洲南部的西洛可风风速最大的时段是
A. 3-5月B. 6-8月C. 9-11月D. 12月一次年2月
14.研究显示,西洛可风能促进亚里亚德海局部海域渔业增收,主要是因为它能
①提高海水温度②带来大量沙尘
③促进水层混合④增加水汽输送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答案】13.B14.A                    
【解析】13.夏季撒哈拉沙漠气温升高,与地中海冷湿气团相遇,两者温差大,西洛可风风速增大。故选B。
14.西洛可风从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且在其经过海域时,强风能促进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垂直混合,有利于营养盐上涌,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从而促进鱼类生长。故选A。
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山区,区域内多混合岩化花岗岩和变质岩,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阜平天生桥桥面坐落在海拔112.5m的瀑布顶面之上,是一座距今29亿一28亿年的天生石桥,桥长27m,宽13m,高13m,由变质岩构成,呈微拱形,上游紧靠落差为60m的多级瀑布。下图为河北阜平天生桥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阜平天生桥留存时间久远的原因是该地(    )
A.岩石坚硬            B.人类活动少          
C.植被丰富            D.气温较低
16.观赏阜平天生桥上游瀑布磅礴气势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5.A16. B                      
【解析】15.由材料区域内多混合岩化花岗岩和变质岩,可知岩性坚硬,故选A。
16.景观所在地为季风区,故夏季雨量大,瀑布气势磅礴,所以最佳季节是夏季,选B。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海陆风是指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具有日变化周期的局地风, 当背景风(三圈 环流、季风等)势力较弱时,局地风强。 图 8(a)示意海南岛的位置。海南岛夏季盛行偏南风, 某研究表明岛屿北部的临高市夏季白天海风势力较强。 图 8(b)示意临高市2020 年 7 月天气稳 定下平均风速与风向的日变化情况。近年来,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其覆盖面积变化可影响海风的发展。       

注:图(b)风向 0°为北,90°为东,180°为南,270°为西
 
 
(1)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 ,分析临高市 7 月平均风向、风速在 11 点至 13 点变化 显著的原因 。( 8 分)
 
 
 
(2)从地形和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临高市夏季白天海风势力较强的发生条件。(6分)
 
 
 
 
(3)分析森林生态修复后海南岛白天海风强度变小的原因 。(6分)
【答案】17.  (20 分)
(1)(8 分)风向:临高市 7 月 11 点至 13 点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近 地面气温低,气压高;(2 分)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形成海风,(2 分)即风向由偏南风转为 偏北风。( 1 分)风速:11 点至 13 点海陆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 分)风速增大。(1 分)
(2)(6 分)临高市地处沿海,易受海风影响,(2 分)夏季白天海陆温差大;(2 分)临高市地形为 平原,对海风的阻挡小;(2 分)海南岛中南部山地阻挡了偏南夏季风,临高市夏季背景风势力小,对 海风形成的干扰小。(2 分)
(3)(6 分) 由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 白天陆地升温幅度变小,海陆温差变小;(2 分)植被蒸腾 作用变强,近地面温度变低,海陆温差变小;(2 分)地表摩擦力变大,对海风的削弱作用变强,(2 分)故海风强度变小。
【详解】(1)海陆风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去解释,11 点至 13 点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洋升温慢,近 地面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形成海风.风速从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增大
(2)从图可知,临高市南面有山脉,可以阻挡偏南夏季风,临高市夏季背景风势力小,对海风形成的干扰小。地形来看,临高市地处沿海,为平原,易受海风影响,对海风的阻挡小;
(3)森林生态修复,植被增加,削减风速,增加植物蒸腾,升温变慢。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黄花喜光照、忌涝,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黄花通常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至8月采摘。
黄花采摘过程需要精细操作,一节花蕾采摘过多会伤及花莲,采摘过少会导致成品不完整。云州区隶属于
山西省大同市,地处大同火山群之上,平均海拔1000多米,曾于2012年被列为特困地区。云州区黄花品
质优良,但生产成本较高。伴随“大同黄花”被确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品牌,云州区黄花菜品牌价值增长,
成为了国家黄花种植加工示范区,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图甲为云州区地理位置图,图乙为大同黄花景观图。

(1)分析云州区生产高品质黄花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从劳动力角度分析云州区黄花生产成本高的原因。(6分)
 
(3)云州区推广中晚熟多个品种,说明其对黄花产业降本和促销的作用。(4分)
 
(4)指出“大同黄花”品牌建设对促进黄花产业发展的益处。(4分)
【答案】18.  (20 分)
(1)开花期为云州区夏李,温度较高,满足黄花生长热量需求;火山灰土壤肥沃,提供丰富营养元素;
光照充足,有利于黄花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海拔较高,有利于排水。(每点2分,
任答3点得6分)
(2)采摘期集中,劳动力需求量大;采摘任务量大;黄花采摘过程需要精细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对人工
劳动依赖程度高;云州区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外雇劳动力成本提高。(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分批上市降低采摘、仓储压力,降低成本;(必答,2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市场;
分批上市,增强竞争力。(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
(4)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品牌优势,带动康养、文化等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投入,有利于
培育良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详解】(1)有利的自然条件往往结合农作物的习性回答。自然角度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黄花喜光照、忌涝,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开花期为云州区夏季,温度较高,满足黄花生长热量需求;火山灰土壤肥沃,提供丰富营养元素;光照充足,有利于黄花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海拔较高,有利于排水。
(2)限定角度为劳动力,黄花采摘过程需要精细操作,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劳动力外流,需要外雇劳动力,因此成本高。
(3)中晚熟品种,错开上市时间,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多销售收入。以及避开采摘高峰期较高的劳动成本,降低采摘成本。
(4)品牌建设,扩大了知名度,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品牌效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优质产品的培育。
 
19.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2 分)
冰碛湖通常是指冰川消融时,冰川所携带的泥沙和碎石堆积形成冰碛坝,进一步堵塞部 分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喜马拉雅山西段 D 冰川所在山谷发育有冰碛湖,图 10 示意该冰碛湖所 在山谷的纵剖面及冰碛坝位置。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喜马拉雅山冰碛湖溃决事件增加。
c6ec8ec86016ea240fdfe91f216ed87
 
 
(1)分析 D 冰川所在山谷纵剖面坡度变化对冰碛湖形成的影响。(6分)
(2)说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山冰碛湖溃决事件增加的原因。(6分)
 
【答案】19.(12 分)
(1)(6 分)① 距冰川末端 600 米范围以内的山谷坡度较大(1 分),利于冰川的侵蚀与冰川携带的 泥沙和碎石(碎屑物/冰碛物)的搬运(2 分) 。② 距冰川末端 600 米至 1400 米范围内山谷坡度较小 (1 分),利于冰川搬运大量的碎屑物堆积形成冰碛坝,冰雪融水汇集后受冰碛坝拦截形成冰碛湖。(2 分)
(2)(6 分)① 全球变暖促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加剧,汇入冰碛湖的水体补给增多(2 分);② 湖水水位上涨,冰碛坝承受的水体压力增加(2 分);③ 同时,因冰川融化致冰碛湖上游来水携带 碎屑物增多,流速更快,对冰碛坝侵蚀加剧(或冲击力增强),坝体不稳导致冰碛湖溃决。(2 分)④ 全球变暖易使构成冰碛坝的坝体(相对松散或是冻融)不稳/崩塌,导致冰碛湖溃坝。(2 分) (任答 3 点得满分 6 分)
【详解】(1)冰碛湖是冰川搬运大量的碎屑物堆积形成冰碛坝,冰雪融水汇集后受冰碛坝拦截形成。由图可知,距冰川末端 600 米范围以内的山谷坡度较大,利于冰川的侵蚀与冰川携带的泥沙和碎石(碎屑物/冰碛物)的搬运。距冰川末端 600 米至 1400 米范围内山谷坡度较小 ,利于碎屑物堆积,从而形成冰碛湖。
(2)冰碛湖溃决说明水量增加,而水的来源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有关。溃决说明承受的压力过大。流速快冲击力大。坝体不稳造成。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