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 预测 |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8)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2019年海南卷,19-20) 1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2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2019年江苏卷,19-20)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
1.热点预测:在高考中,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 锋面类型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趋势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特征仍是重要考点。高考主要的命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境,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选择题中,气温、降水、气候作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需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
﹝2018年全国卷Ⅱ,37(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 ||
﹝2018年江苏卷,27(1)、(2)﹞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
||
(2017全国卷Ⅰ,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2016北京卷,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常见 天气系统 |
(2019年北京卷,7)图示区域 (2019年天津卷,3-4)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2019年江苏卷,7-8) 7.该月最可能是 8.此时,澳大利亚 |
|
﹝2018年全国卷Ⅱ,37(2)—(4)﹞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
||
﹝2018年全国卷Ⅲ,37﹞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
||
(2018年北京卷,6)据图推断 (2018年北京卷,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
(2018年江苏卷,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2018年江苏卷,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2017天津卷,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
(2015全国卷Ⅱ,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
(2019北京卷,6)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2018全国卷Ⅱ,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2018年全国卷Ⅱ,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2018年江苏卷,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2018年江苏卷,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
(2017全国卷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
﹝2017全国卷Ⅲ,37(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 ||
﹝2017江苏卷,27(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 | ||
(2016天津卷,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2017海南卷,21)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 分布规律 | ||
时间 变化 |
日变化 |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 |
年变化 |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 ||
空间 变化 |
垂直分布 |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
水 平 分 布 |
全球 |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 |
海陆间 |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 ||
内陆地区 |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 ||
沿海地区 |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
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
|
|
|
|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2017•新课标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解析】1.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为②。故选B。
2.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故选C。
3.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考法一 以地理事象为背景,考查保温作用的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读某大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甲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冬季浮冰界线a段偏南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①温度低 B.寒流①势力强 C.寒流②温度低 D.暖流③温度高
2.关于甲岛上冰尘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全球变暖 B.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减缓全球变暖
C.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减缓全球变暖 D.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加速全球变暖
【答案】1.B 2.A
【解析】1.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说明该地浮冰向纬度较低处分布,此处温度受某些因素影响低于同纬度地区。结合本题图示,可知影响该地气温较低的因素应是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经过,排除A、D,再依据冬季浮冰界线的延伸方向可知B正确、C错误。故选B。
2.冰尘为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深色尘埃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加速全球变暖。故选A。
考法二 结合区域等温线分布,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答案】1.C 2.D
【解析】1.1月图中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故选C。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温度西北低、东南高,地势高气温低,说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故选D。
考法三 以地理事象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年海南卷)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1.C 2.D
1.从材料可以分析出,谷风主要形成于白天,从图示信息尤其是11时以后的风向、风速信息可以看出,白天主要是北风,即当地谷风的风向是北风。故选C。
2.从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夜间主要是南风,白天主要是北风,可判断出该山谷为东西走向;从风速来看,南风强于北风,说明该山南高北低,南风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作用而导致风速加强。故选D。
考点二 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提醒 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特别提示
(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
(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降水、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考法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特征(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2018年1月5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
A.风向:甲地与乙地相同 B.气压:乙地低于丙地
C.降水概率:乙地小于丙地 D.风速:甲地小于丁地
2.未来两天,丁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 B.气温升高,风力增强
C.出现暴雨、冰雹天气 D.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答案】1.C 2.A
【解析】1.图示时刻是1月份,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中心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北风,风向不相同,A错;气压值乙地高于丙地,B错;乙地受高压控制,丙地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乙地小于丙地,C对;甲地等压线较丁地密集,风速大于丁地,D错。故选C。
2.未来两天,丁地是冷锋过境,天气变化是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A对、B错;此时是1月份,出现暴雨、冰雹天气主要在夏季,C错;雨过天晴,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D错。故选A。
考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1.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
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③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项错误。故选C。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考法 结合局部区域图,考查气候特点及成因(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2.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
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C.都位于30°—40°N大陆西岸 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高影响小,受副高影响时间短
【答案】1.D 2.A 3.D
【解析】1.结合四地位置和表格资料,P地海拔最低,冬季(1月)气温最高,夏季(7月)降水量为0,年降水量应是最少,对应④地尼罗河三角洲,此处为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最长;M地海拔较高,降水量较多,对应②地在亚平宁山脉附近,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N在冬季(1月)降水最多,对应①处于西风迎风坡;③位于背风坡,1月降水偏少,对应Q。故选D。
2.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得知,四地的共同特点都是夏季(7月)气温高、降水少,冬季(1月)气温低、降水多,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正确;①地位于大西洋沿岸而非地中海沿岸,B错误;②地位于40°N以北,C错误;此区域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非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A。
3.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来自于西风带,夏季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西风带在北侧,副高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副高控制时间短,降水较多;纬度较低的地中海气候则反之,D正确。此地的降水类型不是锋面雨,A错误;C项气候类型判断错误。故选D。
位温指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空气块受热时位温上升,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三个纬度范围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导致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东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洋流
2.据图可知,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巴西高原 D.墨西哥湾
3.①地对流层顶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冰雪多
【答案】1.C 2.A 3.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1.7—8月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海洋,陆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显著,因此对流层顶的位温较高;以30°—40°N纬度范围为例,0°—120°E和120°W—75°W范围内以陆地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高,120°E—120°W和75°W—0°范围内以海洋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低;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大致位于30°—40°N的纬度范围,而恒河平原大致位于20°—30°N的纬度范围,两个地形单元均位于60°E—120°E的经度范围内;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恒河平原,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故选A;该图表示北半球的三个纬度范围,而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排除C;墨西哥湾地表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陆地,下垫面对空气的加热不显著,上升气流较弱,对流层顶的位温较低,高度较低,排除D。故选A。
3.由前述分析可知,①地位于青藏高原,②地位于恒河平原;由于地表增温速度比空气增温速度快,夏季时,青藏高原地表的温度高于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高原地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较为明显,使上升气流增强,从而使该地区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位温较高,故选B。
下图为沿25.6°N绘制的某时刻我国一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时刻最可能是
A.夏季的正午前后 B.夏季的子夜前后
C.冬季的正午前后 D.冬季的子夜前后
5.该时刻湖泊东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若湖泊干涸,则该时刻湖泊西岸
A.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增强 B.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减弱
C.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增强 D.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减弱
【答案】4.D 5.A 6.B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4.读图可知,根据湖面上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说明湖泊的气温较同高度山坡的温度高,是由于夜晚山坡岩石降温速度较快所致,再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气温在9℃左右,较低,为冬季气温状况,所以此时为冬季子夜前后的气温曲线,故选D。
5.读图可知,图中湖泊面上的气温较东西两岸高,形成低压,而东西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湖泊东岸近地面风由东吹向西,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故选A。
6.湖泊干涸以后,由于湖泊与湖岸之间的热力差异变小,所以风力减弱,而湖泊所在位置为山谷,夜晚山谷气温高,吹山风,与上题分析的风向基本一致,风向基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只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
下图为某年4月某时刻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7—9题。
7.引起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8.此时,北京和银川的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东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不利于PM2.5扩散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7.D 8.B 9.A
【解析】7.根据图中的气压数据判断甲处是高压中心,西南方向是低压中心。在图中的雨区是低压槽的位置,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由于是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方向的气流是逆时针运动的,所以该处形成的是暖锋。故选D。
8.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北京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向右偏转,风向为东南风。银川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偏西指向偏东,向右偏转,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9.甲位于高压中心,气流稳定,且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故最不利于PM2.5扩散。故选A。
【点睛】此图考查锋面气旋及等压线判读等知识。正确区分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这题难度不大,是个常规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区域形成的天气系统与①地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裸地 B.冬季晴朗夜晚的湖泊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11.关于图中四地的天气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垂直气流辐合上升,天气晴朗 B.②地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易现雨雪天气
C.③地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大于④地 D.④地此时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10.C 11.C
【解析】10.由图可知,①地为大陆冷高气压中心,该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春季大陆降温快,为大陆寒冷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从而形成高气压中心。夏季白天内陆裸地升温快,气温高,应形成低压;冬季晴朗夜晚的湖泊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低压;郊区温度低于城区,形成高压;暖流流经的海面温度高,形成低压。故选C。
11.①地为高压系统,气流下沉,天气晴朗;②地为北半球低压系统,水平方向气流逆时针辐合,多阴雨天气;③地风向为西北,等压线比④地密集,风力大于④地;④地此时处于冷锋过境前,冷锋过境时,将有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故选C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A.华北地区 B.江淮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3.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 B.台风
C.冷锋 D.反气旋
14.“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A.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B.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答案】12.D 13.A 14.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12.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根据材料,“回南天”是在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结合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的时间等,初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受冷高压控制,温度较低,故A、B、C错误;此时气温回升,可推断该天气发生在我国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故D正确。
13.由材料可知,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徘徊形成准静止锋将使得“回南天”时间较长,故A正确;初春时北半球海水温度无法达到台风形成的要求,不易形成台风,故B错误;冷锋会使温度降低,故C错误;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空气凝结,故D错误。
14.“回南天”结束时应为春季。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天气,B对;江淮地区梅雨发生在初夏,为6月份;长江流域伏旱和东北地区多雷雨发生在7、8月份,故A、C、D错误。
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马赛市。下图为气旋中心经过前后,马赛气压变化情况。完成15—16题。
15.受该气旋控制,马赛4日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6.该日前后
A.马赛市仍以晴朗为主 B.悉尼日出方位持续往北偏
C.北海道地区温和少雨 D.松花江流域即将进入春汛
【答案】15.A 16.B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5.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马赛市。从图中看出,6日气压最低,位于气旋中心,则4日位于气旋的东侧,北半球气旋东侧为东南风,A正确。故选A。
16.受气旋影响,多阴雨天气,A错误。2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悉尼日出方位持续往北偏,B正确。冬季北海道地区气候寒冷,C错误。4月松花江流域进入春汛,D错误。故选B。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18.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气流运动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19.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7.C 18.B 19.D
【解析】17.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1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岛效应使人们盖面城市地表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下图为某时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箭头代表风向。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中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N处易形成冷锋天气 B.飓风天气是由②控制形成
C.M处易形成暖锋天气 D.①控制下天气多晴朗炎热
21.图中A、B、C、D四处风向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A处风向标识正确
B.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B处风向标识正确
C.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C处风向标识正确
D.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D处风向标识正确
【答案】20.A 21.C
【解析】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20.从图中可读出,N处为低压中心左侧的低压槽,易形成冷锋天气,A正确;飓风天气是低压系统,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为高压系统;M处位于高压脊,不会形成锋面;①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为低压系统,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21.图中A处风向向左偏,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则正确;图中B处和D处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是错误的,风应从高压吹向低压;图中C处风向向右偏,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则正确。
大气污染物,特别是一般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也就是距离地面1~1.5千米的位置,这一层也叫做边界层。在一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读材料分析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温 C.气温 D.污染物的浓度
23.下图为某市某日不同时间气温垂直变化图,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影响,雾霾层高度最低的时间为
A.5时 B.20时 C.15时 D.8时
【答案】22.C 23.B
【解析】22.据材料可知,在一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说明气温是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故选C。
23.据图可知,20时逆温现象最严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最严重。故选B。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25.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 B.易出现逆温层 C.等压面下凹 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答案】24.C 25.B
【解析】24.夏季的湖面比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底部密度高、上部密度低,会出现“上现蜃景”,A错误。夏季的沙漠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B错误。冬季的暖流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C正确。夏季的柏油路面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D错误。故选C。
25.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说明该地盛行下沉气流,底部密度大、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上凸,对流运动弱,出现逆温层,B正确,AC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是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大导致的,和垂直方向密度、气压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B。
2018年3月17—19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尽管在气象专家看来,1月21日北京的降雪量已达到初雪标准,但在大部分市民看来,此次漫天飞舞的雪花更是今年迟来的初雪。左图为我国26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统计图,右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24日天气资料。据此回答26—28题。
26.造成北京市民认为3月17日降雪较1月21日更像初雪日期的关键因素是
A.冷空气势力强,降温幅度小 B.暖空气势力强,水汽较充足
C.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 D.大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27.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成因不包括
A.新雪反射地面辐射,地温低 B.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D.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28.下列关于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
A.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10月
B.西北地区冬季风弱,初雪日期浮动较小
C.华南地区地势低平,初雪日期集中12月
D.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初雪日期全国最早
【答案】26.B 27.A 28.A
【解析】26.由材料比较可知,1月份降雪量级小,在市民心目中不认为为初雪,而3月降雪漫天飞舞,说明降雪量较大,而降雪量大小主要与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小有关。故选B。
27.降雪过后,新雪覆盖地表,新雪反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热量不易散发,而气温降低,与地温无关。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进入冷冻周模式。故选A。
28.由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所在的位置推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温度低,初雪日期集中10月,A对;西北地区冬季风强,初雪日期浮动较小,B错;华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初雪日期集中12月,C错;西南地区受高山阻挡,初雪日期全国最晚,D错。故选A。
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据此完成29—31题。
29.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26日20时~27日16时 B.27日20时~28日16时
C.29日20时~30日16时 D.30日20时~31日16时
30.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
A.26日22时 B.28日14时 C.29日15时 D.31日10时
31.导致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答案】29.B 30.C 31.D
【解析】29.根据材料提示,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从图中可以看出,27日20时~28日16时,该地风向较稳定,风速小于4米/秒,因此在该时段,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故选B。
30.材料提到,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大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所以气温偏低。读图可知,28日14时和31日10时,该地风向较稳定,风速小于4米/秒,出现大雾天气,26日22时处于夜晚,气温低于29日15时午后的气温,所以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29日15时。故选C。
31.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该机场在12月26日20时~31日24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说明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间断出现东北风,风向出现不连续的变化,结合四个选项的天气系统,只有准静止锋会间断出现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东北风。故选D。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城中是国内张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 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32.【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
(3)合适。连续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基本没有月光干扰。
【解析】(1)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主要从湿和热角度分析。湿说明降水量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产生降水。热,主要是由于其纬度较低。加之,沿岸地区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荧光海形成的原因要从阳光、水质和营养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形成荧光海。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是否合适主要从气候和天气分析。由材料可知,“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农历初三,月相为新月,夜晚没有月光,有利于观赏。从气候看,该时段为春季,此时段天气晴朗,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容易发光,所以可以前往。
33.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左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
(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
(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33.【答案】(1)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高草生长。
(2)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
(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解析】(1)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气流辐合。夏季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纬度较低,蒸发强,导致该区域水分条件较差,只能适宜高草生长,形成草原带。
(2)读图,与东南亚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表现是有突出的热季(3~5月),气温年较差较大;雨季持续时间短,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旱季长;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
(3)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主要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的强度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季风势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