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一轮课改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地理教师们簇拥着“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新课堂”的大旗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同仁一道,正昂首挺胸地迈步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路上。但地理课堂教学上的“课满堂”现象应引起重视,要警惕又警惕。
警惕过分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
个别地理教师的观念陈旧,尽管课标改了,教材改了,但教师的观念未改,还是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只给教师一个人提供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贯彻始终的是教师一人表演,学生失去了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一切自认为是标准的答案全部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下面抄写,然后机械记忆,这样,学生失去了思考和理解的时间,无法将知识转化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地把握知识重点,讲授一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即出现通常所说的“烧野火”现象,漫无边际,学生不可能学到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满堂灌”中的师生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你”的关系。教师不能是特权式的人物,而只能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
警惕过分以学生为中心──“满堂议”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但个别地理教师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在课堂教学上,只要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便立即围成小组进行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叽叽喳喳几分钟之后,随着教师的一声击掌,学生的讲座戛然而止,然后由讨论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先发言,至于其它学生,特别是学困学生,在讨论中是否做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一堂课,随着教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几轮热烈的讨论,时间便一晃而过了。这种“神散而形不散”的讨论,掩盖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剥夺了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警惕过分以手段为中心──“满堂电”
时下,不少地理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更新,大量使用“电媒”、“声媒”、“光媒”,把精力不是用在钻研教材、补充教材和丰富完善教材和研究教法上,而是在互联网上收集课件,整理课件,整堂地理教学被图片、音乐、字幕所占据,没有提问,没有讨论,没有思考,没有板书。教师享受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风光,学生个个成了忠实的观众,享受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但这种“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疱之嫌?这种“满堂电”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满堂电”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警惕呀──“课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