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地理预习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归属:地理教研论文 2024-10-1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预习,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动机和兴趣的学习活动。它为课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的、活跃的探究心理,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智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课堂效益的提高。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地理预习,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两种:一种是机械性学习,另一种是有意义性的学习。前者不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内容,往往对所学知识产生遗忘,而后者则能够理解知识的实质内容,包括其内在联系的逻辑,并能有效地保持有用的知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有意义学习原理指导教学全过程。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只有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意义学习才能实现。

  地理课堂结构中,预习是使学生的学习由机械性的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名词术语等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地理事物特征、分布、变化规律及成因、地理现象分析等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具有自由度,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区分先后学习的材料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防止学习过程中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从而能够更好地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干扰现象,保持记忆,防止遗忘,促进知能迁移。那么,从控制论上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对预习实施控制呢?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是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一节课的前奏。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初步感知新课,为听讲和理解新课做好准备的主动学习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课外预习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由支配,充分思考,但没有教师解惑、释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而中断或放弃,且占用时间太多。而课内预习,虽然时间较短(实践证明,一般以5分钟~10分钟课堂效果为佳),但因有教师的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去探究知识的实质及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习由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学习,这更加有利于新知识的获取和长期保持,使学生抑制并克服或消除因学习障碍所产生的焦虑、忧郁、怨恨、烦恼甚至厌学等消极的心理反应,而将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倡导预习,特别是课内预习,以减少课堂教学内耗,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预习这一教学环节,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调查与实践经验表明:首先,预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教材所要求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激发情趣,增加学习动力,形成探究心理和探究能力,开发智慧潜能,从而形成合谐的、探究的课堂氛围,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又一重要前提。其次,预习时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大体了解教材的内容,形成本节课的基本概貌和框架。再者,详读教材。带着问题目标去阅读,找出难点、疑点、重点和关键词,分析比较容易的地理概念,从而充分了解教材的特点,并使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旧有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及经验等)与新知识之间构建出一条信息通道和内在的思维通道,形成知识点的逻辑识记,分析内容的性质(图形或文字,描述或论证,现象或推理等),熟知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了解、记忆、理解、综合运用与创造性探究等。最后,做好总结记录。详读后,学生应对预习到的难点、疑点、重点和关键点等做出必要的读书总结笔记,以便于及时的矫正、评价。

  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事先对教材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在听讲时,能紧紧抓住讲解的过程,从教材章节的关系上掌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系统、结构,进一步深化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关键点,在听讲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根据听课内容执因索果或执果索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脉络更加趋向于分明,针对性很强,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把握主次、详略,解决“困惑点”。同时,由于预习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敏捷性、探究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得到很大程度的训练和培养,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从而更容易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降低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达到了学生知能的迁移。

从教师方面而言,成功的预习也使地理教师能够真正地从单调的照本宣科,过量过度的机械训练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精讲精练,这样,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地理素质的养成。通过预习,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教师的主导性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点、拨、诱、导,对品德的发现和激励上,使学生能够积极深入地思考,并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课堂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学习思路(如查漏补缺、补充练习或改进方法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预习是上好地理课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其探究动机,开发其学习的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并使学生由机械性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使新旧知识得到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原有的地理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加强,而新知识不断被获取、保持,从而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极大地提高了45分钟课堂教学效益,实现了地理教学中知、情、能的目标迁移。因此,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地理预习,特别是课内预习。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预习
  • 上一篇:享受地理课堂中的“生活”
  • 下一篇:浅谈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