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总共安排了约100处“读一读”材料,其总篇幅约占教材总量的7%左右。这些 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取材广泛、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有趣,有些还文旁配画,通俗易懂,感染力极强。
地理教材中“读一读”材料的安排,既是主体教材内容的深入与扩展,也是主体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为实现教学目的,起到了润色和完美的作用。
细读“读一读”材料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从如下九个方面来体现它的功能与作用。
一、充实和丰富了教材内容。新教材在内容上较老教材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和删减,虽说老教材中有些内容 从减轻学生负担角度考虑可以不教,但作为学生必备的地理常识又不可能不在教材中出现,以“读一读”材料 出现在教材中,恰到好处。如《西印度群岛的命名》、《好望角的得名》、《长江各河段的名称》、《“香港 ”名称的由来》、《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在阅读了这些材料之后,大大丰富了地理知识的领域。
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有极浓的求知欲望,好奇、好 问、好学,教材中大量地安排了这一方面的“读一读”内容,如《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为什么不具备生存条件》 、《赤道纪念碑》、《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阿拉伯国家的风俗 习惯》、《傣族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蒙古包内外》等等,学生读了以后,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 视野,还可以培养对于科学向往与追求的情境。
三、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广泛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趣与爱好的培养,往往是学生日后成 材的先导。选编了诸如《一家跨两国》、《印度的牛》、《非洲的鼓》、《有趣的袖珍国》、《珠峰探险》、 《巴西的足球与桑巴舞》等一些奇闻趣事,使学生感觉到学地理有味道、有兴趣,喜欢上这门学科。
四、活泼了课堂气氛,给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很多节新知讲授之前,安排了与新知有关的“读一读 ”材料,从现象引入到疑问的提出,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怎样救援“团结号”?》引入对经纬网的学习 ;用“沧海桑田的含意”引入对地形变化的学习,都联系紧密。还有一些“读一读”材料,以直接提出疑问的 形式出现,引入课题,如“寒冷的南极洲为什么会发现有煤?”提出问题,先设疑,后解惑,提高了讲课的效 果。
五、加强了国情国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西藏社会的巨大变化》、《让黄土地披上绿 装》、“北京的最新建筑”等,学生读了深受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六、引入著名诗词名句,陶冶美育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讲授到我国的江南丘陵时,教材 中安排了杜甫的名诗《泰山》和苏东坡的绝句《庐山》作为阅读材料,形、景、意、气水乳交融。当讲完我国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时,书中引入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和清代诗人高鼎的 《村居》作为“读一读”材料,学生读来,对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和那“拂提杨柳醉春 烟”的南国二月美景情意相触,美味无穷,既赞美伟大诗人的超人笔锋,更赞美祖国秀美壮丽的山河。
七、介绍中外著名学者的伟大科学贡献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励学生树立忘我学习、敢于求索 、勇攀高峰的宏远志向。在《麦哲伦船队的环球探险航行》中介绍了麦哲伦为证实大地球形说而献身环球探险 的感人事迹;在《竺可桢的治学精神和学习方法》中介绍了竺老亲自动手、重视实践的求实精神。读了这些材 料,无疑对学生胸襟情怀的开拓、理想目标的树立、治学精神的熏陶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八、肢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辅之以“读一 读”材料,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当讲到五带的划分时,要接触到“极昼”和“极夜”两个概念, 学生读了《极昼和极夜》材料以后,对其发生的景象、产生的原因都有了了解;在讲到世界气温的分布时,布 置了《水汽温度的差异》这份材料,学生读了之后,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中的海陆差异及规律的发生原因, 有了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