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评价
(1)自然因素
区位 | ||
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气候 |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
地形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
土壤 |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
水源 |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
市场 |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 |
交通 |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的范围 |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 |
政策 |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 |
科 技 |
机械 |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
化肥 | 增加了农业的产出 | ||
良种 | 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 ||
冷藏 |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 区位优势 | |
自然 因素 (基础) |
气候 | 气候暖湿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
水源 | 灌溉条件较好 | |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 | 人口密度 |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便利 | |
市场 | 面向国际市场 | |
机械化 | 机械化水平高 |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 |
政策 | 政府鼓励、扶持 |
(2)特点
分布 |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著名的是墨累—达令盆地 |
经营方式 |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
优点 | 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根据市场决定生产比例,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
不利条件 | 水源不足,灌溉不便;过度引用河水,易造成湿地萎缩;大水漫灌,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
解决措施 | 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3.最大生产国:中国。
4.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
5.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 成因 | 发展措施 |
小农 经营 |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
适度规 模经营 |
单产高、 商品 率低 |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加上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 口数量 |
机械化 和科技 水平低 |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
水利工 程量大 |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分布
(1)世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2)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国营农场较普遍。
3.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区位 因素 |
美国商品谷物 农业的区位条件 |
评价 |
地形 |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土壤 | 土层深厚,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 |
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夏季降水丰沛 | |
水源 | 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
,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 因素 |
美国商品谷物 农业的区位条件 |
评价 |
交通 |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铁路、公路交织→交通便利 |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人口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
工业 | 工业发达,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续表
区位 因素 |
美国商品谷物 农业的区位条件 |
评价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
市场 | 国际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主要分布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3.主要自然条件
(1)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2)草场广阔,适宜放牧。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条件
(2)发展措施及借鉴意义
阿根廷的措施 | 借鉴意义 |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 |
开辟水源 | 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
种植饲料 |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 发展交通事业,提升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 |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高畜牧业的产出 |
(二)乳畜业
1.特点:面向城市、商品化、集约化经营。
2.主要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3.分布
(1)世界: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2)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4.主要区位条件:市场及饲料。
5.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饲料因素 | 地形 | 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
气候 |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 |
市场因素 |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