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位于开封城外东南1.5公里处,因建在繁台之上而得名。
繁台是一个土台子,四边各长100多步。古时这一带住过繁(p6)姓居民,故称繁台。繁台曾经很高,“繁台春色”为汴京八景之一。明清时期,黄河两次在开封决口,泥沙淤积,繁台变得越来越矮小。
繁塔建于北宋初年,具体年代不详,但比开封铁塔至少要早59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繁塔本叫兴慈塔,因建于后周世宗柴荣的功德院--天清寺内,又称天清寺塔。当初塔为六角九层的高塔,是清明时节汴京人踏青登高的去处。
天清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朝时重建了三座不同教派的寺院,从南到北依次为国相寺、天清寺、白云寺。明末黄河大水冲毁了三寺,清初桂山和尚在三寺废墟之上重新建寺,名为国相寺,规模宏大。1927年,此寺又遭到逐僧毁寺的厄运。此后繁台上只剩繁塔一座。
现存繁塔还不到原来的一半高,除自然损毁外,还有人为破坏。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拆除繁塔上部,只留三层。这三层高31.67米。清初将塔顶整修成平台,并在平台中央建造7层实心小塔,于是形成今日繁塔的奇特造型。
繁塔上下里外遍布砖雕的佛菩萨像。这些砖雕全部用33厘米见方的黄灰色砖块烧制而成。每块砖上都有一个圆形小龛,龛内凸起一尊佛菩萨像。据统计,繁塔上现存佛菩萨像共6900多尊。即使小如瓜子的佛像,也是眉发清晰,神态活现。繁塔砖面上共有50多种图案,线条流畅,手法细腻,造型逼真。更珍贵的是其中有21种乐器及乐僧的形象。
塔内各层都镶嵌着宋代至清代石刻题记。宋代大书法家赵安仁楷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十善业道经要略》就镶在塔基南门入口处的左右壁上。
塔基有极高的封护墙脚,南北各有一门洞,互不相通。从南门进去上木梯登塔或从北门进入沿砖登道攀上三层后可以会合。从第三层到塔顶必须走出塔外沿塔壁盘旋而上,形势险峻,令人生畏。
从繁塔上向东北望去,百米开外可见禹王台。相传春秋时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在此演奏过音乐,故又称吹台。明时在这里修建一座禹王庙,以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于是改称禹王台。禹王台高出地面4米,台上建筑物以布局紧凑、小巧玲珑见称,殿廊亭楼俱全。庭院雅静,古木参天,别有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