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后二十年,金矿床地球化学成果较多,金矿大多无成矿专属性;我国绿岩带型金矿成矿时代远比加、澳等国(晚太古宙—早元古宙)晚,为中生代;金矿床中金多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我国沙金矿床密集区多分布在高寒地带,说明金的化学搬运是重要的;金在低温条件下可以活化、迁移并富集成矿;有机质及生物对某些金矿类型的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矿床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对整个学科起带动作用的新生长点:
1.矿床形成的多成因论,既指某一类型矿床的形成,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等方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成因的。这一认识已引起国内外矿床地球化学界公认,过去认为成因比较单一的矿床类型有可能是多成因的,如铜镍化物矿床、矽卡岩与矽卡岩矿床及花岗岩的成矿作用等;
2.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盐类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长期以来,地学界对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分别是由不同部门、按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研究的(除油气外),很少考虑它们之间还存在什么内在的有机联系。这种分割处理的局面在我国表现更为突出,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地质特征、研究方法的确有明显差别。但现在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在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盐类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之间相互存在着有机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化,更多的、非表面的联系将会不断被发现;
3.成矿作用具有演化的特点,总的演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既在地质历史早期,成矿作用本身及所涉及元素与成矿物质较简单、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得愈加复杂和多样化。
矿床地球化学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矿床地球化学与寻找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必需的矿产资源紧密相关,如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矿化与蚀变分带和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等;另一方面是矿床地球化学可以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和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等研究,必将使矿床地球化学朝着更为宽广和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