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冰期时,冰川大规模扩张或前进;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一个冰期与相邻的间冰期两个对立而又互相转化的气候期,组合一个冰川周期。
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全新世的间冰期由1.14万年前的更新世末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此时高纬度地区的大冰盖面积缩小,中、低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高山雪线大幅度升高,冰缘作用衰退,全球自然地理带向两极方向推移,世界海平面上升。传统划分的第四纪4次冰期,以3次间冰期相隔。
如欧洲阿尔卑斯的贡兹—民德间冰期、民德—里斯间冰期(又称大间冰期,被认为持续25万年)和里斯—武木间冰期。
北美大陆与此相应的3个间冰期,分别称阿夫通(Aftonian)间冰期、雅茅茨(Yarmouth)间冰期和桑加蒙(Sangamon)间冰期,它们都以恢复森林植被和发育古土壤为主要标志。
全新世冰后期也有人称为现代间冰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平均每次约10万年。库克拉(J.Kukla,1977)等人对中欧黄土研究发现,过去170万年里出现过17个间冰期。间冰期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1万年左右。
更新世间冰期
于更新世的250万年间的冰河时期,在北美洲及欧洲每4-10万年就出现一次冰期,大陆冰盖向赤道大幅前进。其特点是冰期持续7-8万年,而间冰期短暂,仅2-3万年。
在间冰期间,包括现在我们身处的时段,气候温暖与现今无异,冻土层向两极收缩,这些地方变成森林。传统上,以陆地及陆缘海的古生物学就可以确定间冰期。植物及动物遗骸都积聚在温带,可以显示出特定的间冰期。主要考察的是哺乳动物及软体动物、花粉及植物微遗骸(种子及果实)。其他的化石遗骸也可以提供资料,如昆虫、介形亚纲、有孔虫门、硅藻等。冰核及海洋沉积岩心都能提供温度及总冰量的更多量化及有年期的证据。
间冰期是地质勘察的有效工具,人类学家也可以利用间冰期来测定人科化石的年代。
冰期内部一段较温和气候的时期称为间冰段(interstadial)。类似的,间冰期内的一段较短的低温干燥的时段称为冰段(stadial),例如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就是全新世间冰期中的一次冰段。
间冰适宜期
间冰适宜期是于间冰期内出现宜人气候的时期,一般都是在间冰期中段出现,期后会出现稍差的气候。于间冰适宜期内,海平面会上升至最高点。
于全新世的4冰期,适宜期出现于亚北方期(5000-2500年前)及大西洋期(8000-5000年前)。现今的气候环境已经过了适宜期,但仍在同一间冰期之内。
对上一次间冰适宜期于更新世晚期的伊缅期出现,约为13.1-11.4万年前。在伊缅期,适宜期是于花粉时期E4的典型地区(荷兰的阿默斯福特)出现。在地区内会出现栎属、榛属、红豆杉属、榆树、梣属、鹅耳枥及云杉属的扩展。于伊缅期,海平面比现今高出8米,北海的水温亦高出2℃。
冰期之地球
近200多万年来的大冰期中,气候时冷时暖,伴随着冰期—间冰期的频繁更迭。今天我们幸运地生活在间冰期里,而距今18 000年前后,我们的祖先经受了冰期严酷气候的考验。上图示冰期之地球。当时北美北部以及欧洲大片土地全被厚厚的冰层所掩覆。由于大量水体转移到冰盖中,海平面比现今下降了100多米。
图中亚洲东部大陆向东扩展,爪哇群岛与亚洲大陆连成一片,南海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日本海一度变成了巨大的湖泊。当时亚洲人可能通过出露成陆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并南下经印度尼西亚到达澳大利亚,成为当地居民的祖先。图中黄色表示沙漠,其范围较目前有所扩展。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在近200多万年就有数十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