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麓山寺

时间:2022-04-19 归属:中国名寺

  麓山寺坐落在湖南长沙市西郊岳麓山半山腰,枫林深处,林木葱葱,流泉漏漏,景色宜人。每当深秋季节,遍山的枫叶红似烈火,层林尽染,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的枫林胜景。

  麓山寺又名岳麓寺,始建于晒晋秦始四年(268),是法崇禅师所创,最初叫“古鹿苑”,北未元佑年间改为寺。麓山寺是湖南最早的一所寺庙,如山门对联所言:“汉魏最初名胜,湘湘第一道场。”延至隋唐时代,已是驰名全国的寺院。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自为此写了《麓山寺碑》,历述了该寺自晋至唐的盛况。此碑是李岂写作精品,词藻华丽,笔刀道劲有力,集汉魏碑刻之长,是研究书法的重要作品。诗人杜甫路过潭州时,慕名而往,写下《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引用佛经典故,对庙貌景观作了生动的描绘。诗中说:“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撇行,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凤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又说:“塔级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莲池交响共命鸟,金膀双回三足鸟。”

  麓山寺,明神宗时曾改为“万寿寺”,后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1648)重建,光绪年间(1875一1908重修。到民国初年恢复古麓山寺原名。

  麓山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弥勒殿和藏经殿。山门为砖结构,上面刻着“古麓山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入山门原是大雄宝殿和弥勒殿,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枚侵华的口军飞机炸毁,成了一片荒凉的瓦砾。后来辟为花圃,陈列各种兰花,芝兰溢香,沁人肺腑。从花圃拾级而上,就到了后殿藏经阁,也称观音阁,为硬山式二层楼,阁内供有观音菩萨的塑像。阁前左右各育罗汉松一株,称为“松关”。据说其中一株为六朝时期所植,人们称它为“六朝松”,树龄已存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另一株为明代补植。

  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有白鹤泉,又名双鹤泉。传说古时候有一对白鹤,常常飞来栖息其上,从此以后,泉水一直留有一对鹤影。因此人们称之为“灵水”。北宋诗人赵标有诗曰:“灵脉木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享,谁识洞中仙。”白鹤泉水自石隙中流出,清冽甘甜,宜于烹茶。现在这里建了一座白鹤茶室,是游人小想的好地方。

  麓山寺是湖南佛教发祥地,高僧辈出,如隋初开皇九年(589)天台智者大师曾在寺中讲经说法。有些高僧不仅对佛学有深入研究,而且能著书立说,挥毫作诗,文学造诣颇深。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先后出现五个诗僧,他们是智檀、阿诺、弥高、天放、笠云。其中以弥高和笠云最为突出。弥高禅师有不少著作,而且有的在民间还有很大的影响,如现实主义作品《荒年卖儿行》。文中说:“去年木尽死,今年禾尚迟。米价口腾贵,户户争糠批0东南军铜急,秋赋当夏支。虽有半升粟,又为官纳之。东家不可贷,西家不可称。入门空饿妇,踌躇欲卖儿。儿去口亦去,儿饿我更饥。与其死共处,不如生别离。将儿出门去,得栗泪垂垂。”文中道出当地人民生活的疾苦,读之令人潜然泪下。笠云掸师不仅擅长诗歌,而且精通书法,曾参加筹建碧湖诗社,并著有《听香禅室诗集》。清光绪末年笠云听从口本僧人水野梅晓的劝说,率门徒云游口本讲学,著《东游记》和《口本纪行诗》。

  麓山寺虽然历尽沧桑,几经兴废,但仍基本保持古刹风貌,加之地处麓山风景胜地,寺旁又有禹土碑、舍利塔、蟒蛇洞、云麓宫等古迹,游客终年不绝。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麓山寺
  • 上一篇:开福寺
  • 下一篇:塔尔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