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山西太原晋祠三泉

时间:2022-04-20 归属:中国名泉

  从太原市南行40里,到达悬瓮山脚下,有一处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的园林。这里的百余座殿、堂、楼、阁,古色古香,造形优美,还有那著名的周柏、隋槐,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这便是我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一一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魂,为纪念周武土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姬燮即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人们缅怀叔虞的功绩,便在这晋水源头修了一所词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的山美,树美,建筑也很美。然而,最令人陶醉的要数那甘醇清凉的晋祠泉水。

  晋祠有三泉,即善利、圣母、难老三泉。这三股清泉为晋祠增添了小桥流水的情趣,曲径通幽的意境。信步园林,只见这里一汪深潭,那里一渠澈水。殿下有泉,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问涓流潺潺,如丝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充足,游鱼、碎石、水草,沥沥可见。当年李白游晋祠,曾赞曰:“晋祠流水和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

  这么美的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下到一处泉眼。相传,这是水母柳氏留于世间的。聪慧贤淑的柳氏嫁千古唐村(晋祠)为媳之后,遭婆母虐待,命她每口从远处挑水。某口柳氏路遇一位白衣大士,讨水给他骑的白马饮用,柳氏慨然允诺。饮马完毕,白衣大士将手中两龙吐须的马鞭赠给她,并告诉她,只要将鞭子插入水瓮,需水时只要一提,便会水来瓮满。柳氏到家一试,果然十分灵验。三天过去,婆婆一次也没见媳妇去挑水,却见瓮里水满满的。仔细一看,瓮中还插着一条马鞭,于是抓鞭在手,欲扫媳妇。谁知鞭刚被抽出瓮外,清水立即顺瓮口涌泻。大水冲走了婆婆,危及到全村人生命财产安全。柳氏见状,毅然用坐垫盖瓮,坐压其上。大水压住了,村庄转危为安,柳氏却因此而献身。难老泉上水母楼的水母,就是依“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传说塑造的。

  其实,晋祠泉水并非神鞭所抽出,它的形成时期,距今至少有二三百万年了。最早记载见于《山海经》:“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据《山川志》记载:“悬瓮山又名结细山……山腹巨石如瓮形故名。宋仁宗时地震,巨石摧崩无复瓮形矣。”所谓山腹巨石如瓮形,不一定仅那块被地震摧崩了的石头;而是指那些由于地下水对碳酸钾的溶解作用而生成空穴的石灰岩溶洞。

  经勘查,悬瓮山和山前倾斜平原的疏松盖层下面的基岩面为一东西向的三级阶梯构造。此阶梯是由大断层造成的。第一条断层在山脚下,落差约100米,此断层使原来在山顶上的本溪统页岩落下来为第四系坡积洪积物所覆盖,构成第二级台阶。第二条断层在第一条断层的东面,使原来在山顶之上的砂岩落下与灰岩直接接触而构成了第三级台阶。中间的台阶由于受两个断层的影响,受地质动力作用最强,造成张裂隙发育。这些裂隙又受地下水的侵蚀、溶解,成年累月地扩大,以至形成了溶洞。悬瓮山石火岩中的地下水,就是从中间台阶的溶洞中涌出,并冲破松散益层而成泉的。

  晋祠水源的补给,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靠汾河何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蓄水构造获得的补给,尽管在水量、水质、水温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但经过长时间、长距离的渗流、混合、滞留与调节,使泉水不因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而变化。晋祠泉的涌水量四季稳定在6480立方米/小时上下;水温恒为17℃;矿化度保持在0。 7克/升,水质经久不变,清澈晶莹。据《晋源县志》载:“晋水无蛙,有亦不鸣。”这无疑是与晋泉的水温、水质有关。

  晋祠三泉的水从洞中泊泊流出,千年不息,昼夜不舍,世代为人类造福。早在公元前4S3年的战国时代,晋祠泉前已修建渠道,使用泉水浇田。经历代人民的不断修缮,到宋时,晋祠一带己呈现出“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景象。现在该泉是太原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除了供应居民食用之外,还广泛使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生产诸方面。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山西 太原 晋祠三泉
  • 上一篇:河北邢台百泉
  • 下一篇:山东青岛崂山泉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