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沿海平原泥炭分布区 东部堆积平原是中国埋藏泥炭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带。长江中下游沿河两岸的漫滩地、旧河道以及湖滨,埋藏有2~3层泥炭,平均只有0.5米左右,多为芦苇和芦苇-苔草泥炭。沿海地区的泥炭主要分布在古潟湖和河滩洼地,埋深较浅,约1米左右,泥炭平均厚1米。在山地和平原接触的山前洼地带,因地下水溢出,曾发育了泥炭沼泽,堆积了1~2米厚的泥炭层,目前已被掩埋形成埋藏泥炭。
2.泥炭利用状况
中国泥炭多属中灰分、中分解、高腐殖酸、微酸性的富营养型草本泥炭。主要特征如表10。
泥炭具有多种用途,目前不仅在农业上被广泛利用,而且在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表10 中国泥炭的主要特征
项目 分布区 有机质(%) 腐殖酸(%) P2O5(%) pH(H2O) 发热量(千卡千克)
东北地区 92.50~30.65 60.07~18.60 2.52~0.64 0.53~0.11 7.02~3.71 4 361~1441
67.72(109) 37.17(96) 1.80(112) 0.33(104) 5.73(112)
华北平原 68.69~30.28 39.84~10.25 2.13~0.51 0.28~0.07 8.18~6.20 2 000~2 500 41.66(40)
19.28(60) 1.20(39) 0.13(11) 7.05(22)
新疆高原 71.79~37.08 43.82~11.10 2.58~0.67 0.76~0.03 8.20~4.60 2 000~2 500
50.77(16) 23.13(16) 1.93(28) 0.24(28) 6.18(26)
青藏高原 85.85~31.13 49.60~15.58 2.42~0.87 0.14~0.03 8.47~5.20 2500~3500 57.76(126) 33.77(40)
1.66(99) 0.07(47) 6.18(26)
南部沿海 90.90~35.28 77.97~10.17 0.62~0.27 0.07~0.01 5.50~4.00 3000~4000 64.11(46) 39.99(33)
0.42(26) 0.04(26) 4.32(26)
(1)在农业上的利用 泥炭用于农业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方式也愈来愈多,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泥炭堆肥:在有泥炭资源的广大农村,很早以来,人们就用泥炭制造堆肥。如泥炭与粪便混合,泥炭与垃圾混合,泥炭与绿肥混合堆沤发酵,经过微生物“加工”,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元素。
泥炭圈肥:这是最早在农业上利用泥炭制肥的一种方式。分解较差的泥炭具有很强的吸水、吸气能力,利用它来垫牲畜圈,能吸附牲畜粪便散失的氨,既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牲畜疾病,又能得到质量好的圈肥。如果把圈肥再经堆沤,肥效更加明显。
有机矿物质肥料: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用腐殖酸含量高、分解中等的泥炭与含氮、磷、钾的矿物肥料混合堆沤,制备各种有机矿物质肥料。如腐殖酸铵、腐殖酸钾,以及腐殖酸氮磷复合肥料。施用这种肥料作物都能增产,特别是经济作物,增产更为明显,一般可提高10~30%。
营养土和营养钵:泥炭具有良好的透气、保水性能和很强的代换能力。把泥炭进行简易加工,再配以适量的其他复合肥料,可制成营养土或营养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近些年来研制营养土用于蔬莱、花卉和育苗,效果都非常好。江苏省以泥炭配制的营养土与其他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的对比,充分说明营养土能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利用泥炭土作培养基栽培食用蘑菇,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