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沼泽形成时期(2)

时间:2022-04-25 归属:中国的沼泽
  2.全新世泥炭沼泽形成期

  根据泥炭C14年代测定,全新世各时期都有泥炭沼泽发育,有些泥炭沼泽的形成,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可见冰后期的气候条件,一般是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的。但由于全新世的气候波动大,滨海地区海陆变迁频繁,以及局部地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各时期泥炭沼泽的堆积状况不同。根据对137块泥炭所做年代测定,参考部分孢粉分析和地层资料,将全新世划分为3个造炭期:

  (1)泥炭局部发育期全新世早期,全球气候转暖,冰雪消融,海面回升,发生了海侵。根据孢粉分析,当时北部辽东半岛以桦属花粉为主,气候温凉;长江下游一带,以松、栗、栎等花粉占优势,属温湿气候。由于气候刚刚转暖,与今日相比北方仍较寒冷。内陆地区受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的许多积水洼地和湖泊,为泥炭沼泽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海侵的发生,近海平原一带地下水抬升,河流排泄不畅,下切能力减弱,也出现了有利的造炭环境。如河北省昌黎县毛家沟泥炭(下层)、北京长沟组泥炭、辽宁省普兰店组泥炭,以及许多内陆地区的泥炭均是这—时期形成的。根据泥炭C14年代测定,在距今10 300~9 000年出现泥炭沼泽堆积的第一高峰。

  (2)泥炭普遍发育期进入中全新世后,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3℃,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繁茂,为泥炭的累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根据孢粉分析,当时东北和华北一带以松属和阔叶树花粉占优势,气候温湿;长江下游一带,以栲、青冈栎、水龙骨料花粉为主,气候湿热;南部沿海地区,此时气候炎热而湿润。从水热组合条件来看,这—时期大部分地区出现有利于泥炭沼泽堆积的环境条件。因此,不论南方和北方,平原与高原均有泥炭沼泽发育。

  全新世中期,海面继续缓慢上升,在距今6 000~7000年间达到最高,较今日海面高5~6米,并处于稳定阶段。距今5 000年后海面开始缓慢下降。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在最大海侵线外侧,海侵与海退后的海岸线间,形成许多内陆湖泊、洼地、废弃河道、潟湖,为泥炭沼泽的发有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因此,沿海和内陆一样,也有泥炭广泛堆积。根据泥炭C14年代测定,在距今6 000~4700年和3400~2000年,出现泥炭堆积的第二和第三高峰。

  (3)泥炭发育衰退期晚全新世以来,气候趋于,全国多次出现寒冷。据孢粉分析,东北平原以桦属花粉为主(山区气候冷湿),华北平原以松属花粉占优势,属凉干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热而稍干。由于气候变干,水源补给减少,或受下沉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堆积作用加强,使许多泥炭沼泽被泥沙、粘土等掩埋,形成埋藏泥炭。只有部分泥炭沼泽地仍在继续堆积。

  泥炭沼泽堆积高峰,没有出现在极寒或极暖的气候条件下,而出现在气候由冷转暖和由暖转冷的变更期。因为寒冷气候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泥炭堆积缓慢;炎热气候虽然植物生长茂盛,但分解强度大(除稳定多水环境外),也不利于泥炭的积累。而气候由冷转暖或由暖转冷的变更期,一方面植物生长量较高,同时植物残体分解较缓慢,故有利于泥炭堆积。

  沼泽泥炭的堆积速率,取决于区域气候条件、造炭植物类型及其堆积环境。全新世不同时期、不同地带、不同类型沼泽的泥炭堆积速率均有差异。原苏联欧洲部分沼泽中泥炭堆积速率为0.7~1.0毫米/年;欧亚大陆泥炭堆积的平均速率为0.45毫米/年(0.11~ 1.66毫米/年)。中国在这方面研究不多,但从仅有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全新世泥炭沼泽的堆积速率为0.19~0.94毫米/年。

  中国南、北方气候转暖开始的时间不同,因此,泥炭沼泽开始堆积的时间也不相同。总的趋势是南方早于北方,平原早于山地,沿海先于内陆。全新世早期,沿海平原和南方的部分地区,首先出现有利泥炭沼泽形成的环境条件。如广东、广西、福建、长江口、河北、辽宁南部,渤海、黄海、东海的大陆架(当时为沿海平原)及内陆部分地区,均留下许多早全新世形成的泥炭。此时,东北及大部分内陆地区,气候冷干,泥炭沼泽不甚发育。全新世中期,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变湿,海侵范围扩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湖周围、沿海平原、中部低山丘陵区、东北地区及西北、西南高原等地,先后形成许多大面积的泥炭沼泽地。晚全新世初期,东部和南部沿海平原,以及海岸线变迁带形成一些泥炭沼泽。晚全新世气候趋干,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大部分沼泽进入衰退阶段,唯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阿尔泰山区、若尔盖高原和局部山地的泥炭沼泽至今仍在继续发育。三江平原大部分发育了无泥炭的潜育沼泽和少量泥炭沼泽。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沼泽 形成时期
  • 上一篇:现代沼泽的分布规律
  • 下一篇:中国沼泽的形成时期与分布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