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的海洋--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时间:2022-04-25 归属:中国的海洋

1.寒潮

  是指北方的寒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的过程,但决不是每次冷空气的南侵都叫寒潮。按中国气象部门规定为“凡 24小时内气温下降 10℃以上,而最低气温在 5℃以下的冷空气爆发过程叫寒潮”。实际上这个标准太高,故又补充规定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气温下降 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 4℃或以下,陆上相当于 3个行政区出现 5~7级大风,海上有 3个海区出现 6~8级大风”的才叫“寒潮”。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一般称为冷空气活动或冷空气南下。

  侵入中国的寒潮,其突出的天气表现是:大风和剧烈降温,常伴有雨雪、暴冷、霜冻或冰冻等天气现象,有时还带来沙暴等恶劣天气,直接影响和危害到人们的正常活动和生产,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据 1951~1976年的资料统计,影响中国的寒潮平均每年 5次。但各年的差异很大,最多为 10次(1968~1969年),最少仅 1次(1974~1975年)。寒潮主要出现在 11月至翌年 4月,其中 11月和 3~4月出现次数最多;而12月至翌年 2月隆冬时期并不是寒潮最活跃的月份。

  影响中国近海的寒潮路径主要有三:

  西路——强冷空气自源地出发,从中国新疆侵入,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有时横扫华北平原后向东出海;有时向东南抵达长江流域;有时还可南侵达北部湾、雷州半岛一带。后者在北部湾出现 6~8级偏北大风,随后琼州海峡也出现 6级偏东大风,甚至珠江口附近海面也有大风出现。每年入秋后爆发的第一次较强的寒潮,大多沿西路南下。这类寒潮除对内陆有较大影响外,中国沿海都有可能受其影响。

  中路——发源于极地、西伯利亚等地的强冷空气,经蒙古国侵入中国。此路径距中国路程较短,气团变性增温不明显,所以势力较强,降温剧烈。自北向南倾泻,经河套、华北平原直冲长江流域;有时可越过南岭侵入南海北部,使南海北部出现 6级以上的大风。这条路径较为常见,主要出现在冬季。到达时气温可下降 20℃或以上,有严重霜冻。由此路而来的较弱的寒潮,有时到了淮河流域后转而向东出海,造成黄、东海 6~8级的偏北大风。

  东路——发源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和鄂霍次克海的强冷空气,有时从中国东北地区入侵;有时经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南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有时也从东海穿过台湾海峡侵入南海。使渤、黄、东海甚至南海北部出现降温和大风。就冷空气本身的强度而言,一般比上述两条路径的寒潮要弱,次数也少;但因它经过的是光滑海面,风力较大。此路径的寒潮多发生在晚冬和早春。

  此外,还有两股冷空气同时从两路侵入中国。东路从黄河下游南下,西路从青海东部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河以南、长江一带汇合,再侵入长江以南,影响江南和华南地区,这种情况称东路加西路。此路径的冷空气,首先造成中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随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降温。

  一般说来,冬季的较强冷空气常可影响到华南沿海及南海北部,而晚秋或早春的冷空气影响往往比较偏北。有的强寒潮中心还在河套附近时,其前锋已达华东。随着寒潮中心的移动,各种灾害性天气相继发生。首先是风灾,一般有 6~8级偏北大风,最大达 12级或以上;接着是暴冷霜冻,特别是晚秋及早春,天气突然变冷,造成连阴雨和低温。

  寒潮南下的速度各次均不相同,平均而言,在准噶尔盆地为 50公里/小时,河套地区为 10~20公里/小时,华北、江淮平原为 50公里/小时以上,两湖盆地大于 100公里/小时,西南山地和东南丘陵为 10公里/小时。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天气系统 灾害性
  • 上一篇:主要气候要素的特征
  • 下一篇:中国的海洋--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