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内陆区与外流区
从西藏最西端的班公错与森格藏布(印度河)之间的分水岭起,经过昂龙岗日—亚龙赛龙日、冈底斯山、青藏公路西侧、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至冷龙岭可勾画出一条不规则的、南西—北东向的内外流区分界线。界线东南面是外流区,包括藏南谷地、藏东、藏北东部、青南东部、河湟谷地及祁连山东段南翼,面积为92.85×104km2,占青藏区的48.3%,界线西北面是内流区,包括藏北西部、可可西里、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西段南翼,面积为99.45×104km2,占青藏区的51.7%。内陆区面积之广,在全国仅次于西北区居第二位。
作为“高亚洲”的主体,青藏区是亚洲最重要的河流的发源地,诸如印度河、恒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湄公河、黄河、长江等大河,均源于青藏区。另一方面,青藏区还孕育了许多内流河,并且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这些湖泊以其海拔高、面积大、数量多、分布密集、含盐量高、盐类资源丰富、成因复杂、自然风光独特、地域色彩浓厚等等,对学者和旅游者具有巨大的魅力。
二、河流
青藏区的主要外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长江、黄河等。除长江、黄河外,其余都是国际河流。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大河干流多沿主要构造线走向发育,但水系格式比较多样化。仅就青藏区境内而言,雅鲁藏布江干流年径流量最大,为427.2×108m3,其支流帕隆藏布(311×108m3)、尼洋曲(184×108m3)和拉萨河(104.98×108m3)也拥有丰富的水量。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约171.6×108m3,长江干流通天河129.6×108m3。怒江108.7×108m3。如果比较以上河流的流域面积(雅鲁藏布江24×104km2,怒江10.25×104km2,通天河15.86×104km2,黄河12.06×104km2)就会发现,分布于青藏区东南部多雨区的河流,径流量也相应增多。
径流的年内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与降水季节分配一致。5~10月为丰水期,径流一般占全年80%~90%, 11~4月为枯水期,径流仅占全年10%~ 20%。
内流河主要有注入河西走廊的黑河(上游),注入青海湖的布哈河,注入柴达木盆地的巴音河、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和柴达木河,注入色林错的扎加藏布,注入达则错的波仓藏布,注入依布茶卡的江爱藏布,注入扎日南木错的措勤藏布等。由于内流区降水量少,这些河流多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年径流分配与温度状况密切相关。
青藏区地表水资源共有1729.6×108m3,其中外流区为1515.86×108m3,而内流区尽管面积超过外流区,却只有213.74×108m3,仅占12.4%,这当然是内陆区气候干旱所致。
三、湖泊
青藏区是我国著名的湖区。如果把位于现代冰川末端的冰碛湖和分布于多年冻土区的小热融湖等包括在内,湖泊总数当数以千计,面积≥1km2的湖泊,有800个左右,其中青海266个,西藏600余个。
全区湖泊总面积约为36610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8%。湖泊率为1.88%。局部地区更高,例如藏北为3.54%,可可西里地区为7.5%。后者几乎与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的湖泊率(8%)相当。有5个湖泊面积超过1000km2。其中以青海湖最大,湖面海拔3194m,面积4200km2,居全国第一位;纳木错海拔4718m,面积1920km2,是本区第二大湖;色林错面积1865km2,是本区第三大湖。班公错虽然只有604km2,但它是一个国际湖, 68.3%在我国境内,其余部分位于克什米尔地区。喀顺湖海拔5558m,是全区和全国的最高湖。可可西里地区的雪莲湖海拔5274m,为青海第一高湖。羊卓雍湖海拔4442m,面积649km2,是喜马拉雅山北麓外流区内的一个内陆湖,近年因建成羊湖电站而驰名中外。察尔汗盐湖面积5856km2,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和钾盐的生产基地。
青藏区湖泊的特点,是:
1.成因类型以构造湖占绝对优势;
2.湖面海拔普遍在4000~5000m间;
3.依湖泊水文地理特征分类,以内陆湖居多;
4.依据湖水矿化度分类,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5.湖水化学类型复杂,碳酸盐型、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兼备;
6.湖泊普遍处于退缩状态,内陆湖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