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东南区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2)

时间:2022-07-17 归属:中国地理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闽东南、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是适于热带作物种植区。热带作物经济价值高,而且一些热带作物种类是国计民生中必不可少的产品。1949年以来,在本区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目前,世界上几十种热带作物,除少数几种外,在本区都有种植。最主要的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腰果、油棕等(图13.2.1)。

  热带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橡胶。1997年全国产天然橡胶45.19×104t,其中本区生产占65.5%。海南岛是全国主要产胶区,产量占全国的59.7%。目前,我国每年还需进口天然橡胶。因此,需要在本区继续发展天然橡胶的生产,以减少对国际橡胶市场的依赖。一方面应巩固现有胶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另方面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选择能避寒害与台风的区域,新辟胶园。

  本区甘蔗产量占全国的30.3%。广东、福建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二位,而且含糖量比其他蔗区高。闽东南、粤南和海南岛甘蔗的糖分含量达14%~15%,比四川(12%)、湖南(10%)的都高。目前,我国食糖产量虽居世界第四位,但产量仅为印度的1/3,每年还需进口食糖。因此,应充分发挥本区甘蔗生产优势,增加食糖产量。但由于东部沿海老蔗区甘蔗同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用地矛盾尖锐,应把甘蔗种植发展重点向西部丘陵、台地和河谷地区转移。

  剑麻的硬质纤维在国防、工矿、渔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部都有广泛种植。咖啡产量约占全国的40%。油棕、椰子、胡椒几乎全部产于本区。

  2.农业生产水平高、创汇农业发达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农业生产多宜性地区,土地生产能力较高。本区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耕地利用率高。广东复种指数达207%,福建达2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很多。闽、粤、琼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1%,而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全国的140%,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9%,薯类产量占全国的13.4%,茶叶产量占全国的30.1%,柑桔产量占全国的23.8%,香蕉产量更高达65.9%。

  闽、粤、琼三省淡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7.3%,海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21%。

  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利用其农业生产多宜性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国内、海外市场需要,积极开拓农业生产新领域,把增产鲜活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一方面满足本地市场对蔬菜、肉类、水产品、水果、鲜奶等的需要,另方面扩大以港、澳等地市场为主要对象的鲜活农产品出口,如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柚子、枇杷、杨桃和海鲜品、各种水产品以及花卉、观赏鱼、鸟等创汇农产品。

  3.耕地减少,粮食不能自给 本区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地区,广东人均耕地0.034hm2,福建0.037hm2,均低于全国平均0.072hm2的水平。农业结构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比重和养殖业的发展,对促进本区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剧了人多地少,缺粮的矛盾。据调查统计,广东省1991—1994年期间,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1.5×104hm2。其中耕地改挖为鱼塘7×104hm2,改种果树4×104hm2。此外,非农业占用耕地严重, 1995年城建占地即达9.57×104hm2。耕地减少,粮食缺口加大。 1980年人均粮食321.73kg,1995年减至261kg。1995年广东粮食缺口911×104t,福建缺口327×104t,海南缺口77×104t。随着人口增加,畜牧、水产养殖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本区的粮食生产供应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性战略问题。

  由于本区有发展热带作物,生产食糖和发展创汇农业的任务,要求本区粮食全部自给是不现实的。今后仍应把粮食生产置于重要地位,立足于自产为主,外援为辅,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粮食问题。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土地,稳定粮田面积,适当开垦荒地和围垦滩涂种植粮食,并且在土地相对较多、生产水平较高的县市建立区内的商品粮基地。另方面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需要与毗邻的产粮省区协作,共同投资建设商品粮基地。

  4.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建设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了使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并使各种农产品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需根据资源的地域差异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特点,有计划地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区分类建设本区优势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1)闽粤沿海平原创汇农业基地建设 包括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广东的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约6×104hm2。近百年来,闽粤沿海平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近20年来农业向高度商品化、外向型创汇农业发展。这些地区在60~70年代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甘蔗基地。珠江三角洲还是著名的鱼桑基地。不过,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已发生巨大变化。粮食生产下降,已从商品粮基地变成粮食调入区,蚕桑已经消失,桑基鱼塘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水果、花卉或象草(塘鱼饲料),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糖厂逐年关停转产。但塘鱼、蔬菜、优质水果、家禽、瘦肉型猪、花卉等高产农业发展迅速。

  珠江三角洲的池塘养鱼有悠久的历史。近年由于市场经济效益好,刺激了流水养鱼大发展。与 80年代初相比,鱼塘面积扩大了 1倍,产量增加 2倍多。塘鱼主产区扩大到西江、北江、东江下游的低洼积水地、沿海滩涂、大中城市郊区。养殖技术不断革新,施用人工配合饲料,多级轮养,使用增氧机,鱼产年收3~4次。引进新品种,网箱养鱼,高密度流水养鱼,逐渐向高价、优质、高产鱼类发展,如淡水白、罗氏对虾、加州鲈鱼、光吻鲈鱼、桂花鱼、鳗鱼、非洲鲫等,进行人工繁殖,品种改良。产品可满足本地消费,并大量出口港澳、日本、东南亚。

  沿海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应着重发展在全国有特殊优势、国内外市场适销和适应本地区城市迅速发展所需要的优质高产名优特产,如荔枝名种“糯米糍”、“桂味”,世界畅销; 东莞涌香蕉、龙海水仙花以及闽南、潮汕的乌龙茶等,也很有名。

  (2) 海南岛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南部年平均气温达24~25.25℃,适于热带作物种植,是我国栽培橡胶的最适宜区,也是我国唯一可种植油棕、可可 、腰果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方。海南岛北部年平均气温22.7~23.8℃,偶有寒潮影响,属橡胶栽培适宜区。海南岛东部降水量多,多台风危害,台风平均每年登陆2~3次。西部冬春季干旱。这些地区都需要有防护林等设施。从世界范围看,海南岛属宜胶的边缘地区,天然橡胶产量偏低,应努力提高单产,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根据海南岛气候南暖于北、东湿西干、东部风害重于西北等特点,应因地制宜在南部发展橡胶,东部种植椰子,大叶茶等抗风的热带作物,西部发展抗旱的腰果、芒果等,中部山区及北部适宜小粒咖啡、香茅、菠萝等植种。

  海南岛有特产南药多种。南药是指南方热带特产药材,为中医传统配方所用。主要有槟榔、砂仁、益智、沉香、巴戟、霍香等。目前,还需大量进口肉豆蔻、丁香、胖大海、檀香等药物。根据海南岛的自然条件,近年已引种多种南药择地培植。

  (3)山区的林业建设 本区山地以丘陵、低山、中山为主,形成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的立地环境。300m以上的高丘和山地应普遍实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水土流失区要采取措施,建设、保护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坡度较平缓的山丘宜发展油茶、油桐、笋竹等经济林。山前丘陵发展茶叶、蚕桑等。

  本区高温多雨,适宜于森林生产与多种经营,闽江流域、九龙江上游是南方重要木材产地。目前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生产水平低。开发山区,繁荣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开发要以林为主,把山区建设成为以松、杉、竹为主的用材林基地、亚热带水果基地、茶叶基地以及土特产生产基地。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区域发展 东南区 闽粤琼 经济建设
  • 上一篇:东南区香港与澳门
  • 下一篇:东南区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