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长江中下游区自然条件分析(2)

时间:2022-07-17 归属:中国地理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区位于北纬25°~35°之间,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 4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长江以北 0~2℃,江南 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 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1600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1800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 1000~1200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mm(屯溪1507.8mm,黄山 2263.9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0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50mm左右,2月份在60~80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5月末到6月初,东亚上空南支急流消失,夏季风开始从华南进入本区,与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相交绥,形成又一次比较持久的降水过程,本区进入梅雨期。梅雨的范围包括北纬25°以北、35°以南的长江、淮河流域。南岭山地5月下旬就进入梅雨期,6月下旬结束,为期40天。江南丘陵大致从6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为期约一个月。长江下游,如南京、芜湖一带,6月下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梅雨期也是一个月左右(图12.1.3)。梅雨是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站的统计,梅雨期的降水各占该站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对本区旱涝影响极大。

  7月下旬到8月中旬,随着西风带再一次向北推移,华中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大部分地区在单一热带海洋气团控制下,气温增高蒸发加强,常常出现晴热少雨的天气,这就是一般所称的“伏旱”。

  初秋,地面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位置南移,夏季风开始南撤,冷空气进入本区,可以产生短期的降水过程。东南沿海一带,受台风影响,此时如果北方有冷空气南下,可形成30天左右的秋雨期。雨期一般8月下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上海、温州等地秋雨比率可达20%左右。如果地面为冷空气控制,高空的副热带高压又未南撤,则9、10月份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常导致秋旱。

  10月中、下旬以后,大气环流转为冬季型式。

  总之,本区在季风环流影响下,气候温暖而湿润,是我国热量条件优越的“热区”,又是降水丰沛的“湿区”。冬季气温较低但不酷寒,降水较少但不干旱。这种水、热兼优,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对地表径流的形成、富铝化土壤的发育以及喜温好湿生物的衍生,十分有利。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区 自然条件分析
  • 上一篇:长江中下游区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 下一篇:晋陕内蒙古区省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方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