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
东北区是国家重点建设地区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东北区已经成为一个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形成了一条发达的产业带。
一、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
东北区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60年代、70年代重工业比重高达70%。经过调整,至90年代初,重工业比重也在65%左右。在重工业中形成许多在全国居优势的产业,钢产量占全国钢总产量的16.5%,冶金设备和汽车分别占全国的30%和16%,发电设备占1/3以上,石油占1/2,东北重工业产品纳入全国调配的比较多,钢材、纯碱、机床、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原油、木材、汽车等行销全国,充分发挥了重工业基地为全国服务的作用。
1.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本区铁矿资源丰富,储量为124.6×108t,占全国的1/4,其中辽宁储量113×108t,集中于鞍山、本溪附近的大孤山、齐大山、东鞍山、西鞍山、弓长岭等9个矿点。铁矿资源类型多,储量大,分布集中,含硫少,易采选,多数矿区交通方便,开发条件好。冶金辅助原料也较丰富,锰矿资源储量大,已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品位22%,集中分布于朝阳地区的瓦房子和凌源。
鞍钢的原有设备落后,又遭受过严重破坏,但在旧中国原有钢铁工业中,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造,重点建设,加以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原料产地,又接近沈阳、大连等钢铁消费中心,发展条件良好,已形成包括地质勘探、设计勘查、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加工运输、科研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冶金工业生产科研体系,年产钢能力达1000×104t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本区有色金属资源种类较多,但规模较小。全区16种有色金属矿产中,较重要的有金、钼、镍、铜和铅锌等。钼为本区优势矿种,保有储量占全国30%,以辽宁锦西杨家杖子、吉林永吉大黑山储量最大。杨家杖子的钼矿已开采多年,产量居全国首位,多供抚钢、鞍钢炼钢用。辽宁海城、大石桥一带的菱镁矿,储量占全国的80%,也是世界最大的镁矿床,多用做冶金耐火材料。金矿储量约占全国l/5,主要矿床类型是脉金(主产于吉林东部山地)及沙金(主产于黑龙江沿岸)。
以有色金属资源为依托,发展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制材企业。沈阳、抚顺是两个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沈阳以生产铜、铅、锌为主,原料主要来自吉林、辽宁的东部山区,抚顺以炼铝为主,原料来自当地的高铝矿。
2.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工业是东北工业体系的核心,其产值一直居于各工业部门的首位。早在50年代,国家就重点发展了东北的机械工业,有13个项目被列入当时156个重点项目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为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又经过一系列建设和改造,使东北机械工业成为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部门,已具备向全国提供成套大型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化工设备、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内燃机车、船舶、拖拉机的能力。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能够生产250多种金属切削机床、大型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化工设备。
·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行走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
·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
当前,东北区老机械工业基地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产品结构单一,装备陈旧,技术投入不足,产品滞销,行业亏损面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现在正在改造现有企业,推进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素质,努力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
机械工业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产业间的关联度看,机械行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加工化和技术集约化过渡的主导产业。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已成为制约其他产业加速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瓶颈”产业,因此,机械制造业要围绕实现机、电、仪一体化的目标进行技术改造,为实现现代化提供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机械设备。
3.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建设强大的重工业基地和具有地域特点的经济体系,需要有相应的能源工业来保证。东北区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为建立能源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西部煤资源储量大,约占全区的60%以上。但开发比重小,均为褐煤,发热量低。目前已开采的有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三大露天煤矿,并与铁路、电厂同步建设。东部煤田煤质好,发热量高,焦煤比重大,主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铁法、浑春等矿区。辽、吉、黑三省的煤多年来长期处于高强度开发状态。目前,辽、吉两省的抚顺、阜新、辽源、通化、蛟河等老矿区,产量均已进入下降期。而黑龙江东部和内蒙古东部各矿产量仍处在上升期。从产销平衡来看,辽、吉二省煤产量虽不少,但消费量更大,动力煤和焦煤均感不足,需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华北购入,北煤南运和东煤西运是本区产销的重要特点。稳定辽、吉二省煤的生产,扩大黑龙江煤的开发规模,加快开发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是今后相当时期的建设布局方向。
煤矿建设是电力建设的基础。目前东北区电力紧张,需要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以火电为主,积极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核电。在西部扩建新建火电基地;在中部用电负荷中心适当增加火电装机容量;在北部大力发展水电,调整水电火电比例;在南部、中部需新建核电基地,努力建成以50万伏电压为骨干的统一输电网,力求缓和缺电局面。
东北区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其次是辽河油田及与大庆毗邻的扶余和前郭(尔罗斯)油田。本区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l/6,主要分布在辽河油田(占总储量80%)。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部,天然气在南部富集,为开采和加工工业的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油页岩储量211.4×108t,占全国总储量的68%,集中分布在松辽分水岭附近的农安、长岭、扶余一带以及吉林东部的桦甸、汪清等地。但油页岩埋藏深,含油率低,开采难度大。抚顺是东北唯一开采油页岩产地,储量约36×108t,已有60多年的开采历史,页岩油最高年产量达78×104t,每吨页岩油耗原页岩约25t。1962年以后,由于大庆油田的开发,且经济效益高,抚顺页岩油产量不断下降,绝大部分技术力量转移到天然石油的加工方面去。
东北区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本区和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1959年9月26日于松嫩平原的大同(后改为大庆)长垣上开采出原油,从此中国有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以大庆为中心的石油开采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连同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1995年生产能力达7 497×104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按1992年的数据,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的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67 350×104t和19229×104t,占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31%和8.9%。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仍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
大庆原油大量供应其他各省,并有部分出口,还有相当部分油流通过管道贯通黑、吉、辽三省,作为区内燃料和石油化工原料。辽河油田1995年产量已达1552×104t,对改变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和发挥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需加强天然气的开发,以缓解能源的紧缺状况。松辽平原向南延向渤海,它们同属一个地质构造坳陷带,经过勘探证实这里为石油、天然气富集地区,石油的地质储量70多亿吨,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前景。
4.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东北区是我国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原来的化工工业是利用本区的煤、海水、硫化矿物、天然碱等资源和冶金、炼焦、电力等副产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6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近年来重点发展石油深加工、基本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精细化工产品,以及无机化工、煤化工、林化工、盐化工,形成比较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
目前,全区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炼油工业从常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烧基化到催化剂、添加剂生产,工艺水平都已达到国际水平,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炼油工业体系。石化产品向深加工、精细加工方向发展。以沈阳、大连、锦西、吉林、辽阳、鞍山、大庆为依托的,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乙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7%,合成氨占9%,硫铁矿占10.2%,烧碱占15%,纯碱占19%,轮胎占13%,化工产值占全国的12.6%,居东北区各工业部门的第三位。随着石油、天然气的进一步开发,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
5.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轻纺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棉、麻、丝、毛、化纤等纺织都有一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近年来,各省区都开始重视本地产品结构的调整,以轻纺工业为主的消费资料生产得到迅速加强。轻纺工业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市场供给能力,为稳定市场、保障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产量居全国首位的亚麻和柞蚕丝(丹东)纺织都具有地方特色。
·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糖、乳、酒、豆制品、山产制品等都有资源优势,而且正向一条龙配套发展。甜菜制糖厂主要分布在黑、吉二省,食糖产量约占全国的8%。乳制品占全国的37%左右。海盐生产居全国第二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国内食品市场日益扩大,食品工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此外,以人参、鹿茸等为原料的制药业,已形成若干名优产品。
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水泥、平板玻璃等生产能力大,辽宁生产的水泥调出量约占产量的1/3。建材工业属于“遍地型”产业,需配置均衡,以利于实现就地平衡,除大力发展传统产品外,要重点发展轻质、高强、保温等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如特种水泥、特种玻璃等。
东北区用于建筑材料的资源丰富。主要有高岭土、滑石、石墨、方解石、玄武岩、玻璃用沙、火山灰、建筑用大理岩,以及珍珠岩、沸岩、硅藻土、膨润土等。
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东北区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和森林采伐工业相结合,在林区的采伐基地以及接近林区的工业中心佳木斯、牡丹江、伊春、吉林、图们、临江、通化等地建立了许多制材工业中心,主要产品有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活性炭、木制家具、机制纸、纸板等。本区造纸工业、木质家具工业在全国有很大优势,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