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一、地理位置
我国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3°51′。南北相距5500km。南北之间,太阳入射角大小和昼夜差别很大。海南岛南部一年内最短白昼为11时2分,最长为13时14分,差值约2小时;漠河一年内最短白昼为7小时左右,最长达17小时,差值约10小时。由于太阳入射角不同,气温随纬度而有较大差异。
我国西起东经73°22′,位于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部,东抵东经135°03′,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耶字界碑东南,东西跨经度约62°,延伸约5200km。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显著,季风在一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地域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的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此外,我国大陆东海岸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即使在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也有所表现,夏季较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气温低。
我国国土约有98%的地区位于北纬20°~50°之间,温带和亚热带所占面积广阔,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6%和26.1%。在行星风系影响下,亚热带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属回归带信风带,干燥少雨,往往形成广阔的荒漠带,但在我国受季风影响,水分条件和温度条件都较好,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其他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对比,没有像俄罗斯、加拿大那样具有广阔的严寒冻土地区,也不像位于热带的巴西、印度尼西亚那样湿热,相比之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明显的。
展望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中心将转向亚太地区,而中国正位于亚太地区的中部,这一区位优势无疑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