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是大犬星座中最亮的星,在整个天空中,它也是看起来比较亮的恒星之一,按其亮度可以排在第六位。它和地球相距8.7 光年,又是离我们较近的恒星之一。
今天人们所看见的天狼星是白色的,而在古代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典籍中记载的天狼星却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视觉假象造成的错误。天狼星接近地平线,而接近地平线的星球让人看上去,总呈现出红色,就像朝阳和落日一样。但是,德国的两位天文学家斯第劳瑟和伯格曼却对这种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们查阅了公元6 世纪时法国历史学家格雷拉瓦·杜尔主教写给修道院的训示,其中谈到了天狼星的颜色是“红色的”,而且“非常明亮”。这两位德国天文学家认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人们所看到的天狼星,都具有同样颜色,这说明天狼星一定发生过重大变化,而不会是他们全都犯了视觉错误。那么,天狼星发生过什么重大变化呢?1844 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天狼星在天穹上移动的轨迹是波纹状的,而不是像其他恒星那样沿着直线前进。贝塞尔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天狼星实际上是个双星,它们之间的相互引力使得天狼星一边旋转一边前进,所以看起来才像沿着波纹状的路线移动。
当时,人们还无法观测到天狼星的那个伴星在哪里。直到1862 年,美国天文学家克拉克在检验用当时最大透镜(直径为47 厘米)做成的望远镜的性能时,才在明亮的天狼星旁边发现了一个微弱的光点,它正好在预先推测的天狼星的伴星的位置上。这一发现证实了贝塞尔的预言。
天狼星的伴星是一个白矮星,它的表面温度很高,约为23000℃,因而呈白色或蓝白色,但是由于体积很小(其质量比太阳大,可半径比地球还小),所以光度很小。在天文学上,这种光度很小的恒星被称为“矮星”,而白色的矮星就是“白矮星”。天狼星本身亮度非常微弱,它的颜色是由其伴星起主导作用的。从现有的星球演变理论得知,白矮星是天体中一种变化较快的巨星,它的前期阶段是红巨星,那时候其核心温度可达1 亿度,当然是相当明亮的。随着它的内部燃料逐渐耗尽,它就暗了下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如果天狼星的伴星处在红巨星阶段时,在它的照射下,大狼星当然会在人们眼中变成又红又亮的星。随着它变成白矮星,天狼星也就会跟着改变颜色。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天狼星伴星的演变速度就不能不令人大为吃惊。仅仅在2000 年左右的时间,它就从红巨星变成了白矮星,这在恒星演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那么天狼星又为什么会改变颜色呢?很显然,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