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云南省旅游名胜_昆明市(2)

时间:2022-08-22 归属:中国名胜词典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云南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今农业展览馆及 图书馆范围内)。创办于 1909 年,至 1928 年共办十九期,学员达 4.000 余 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第十五期还收有归国 华侨和外国留学生。今保存的讲武堂主楼为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建筑, 东南西北四楼各约长 120 米,宽 10 米,高 12 米,各楼对称衔接,成一方形 四合院;南楼中部的阅操楼约高 15 米,宽 13 米,规模宏大。清王朝创办讲 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 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 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较大的作用。 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如第三期(特别班) 的朱德和第十五期的叶剑英等。
  【东寺塔】在云南昆明市书林街。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又称东寺,故 名。寺早毁。相传原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 至清道光十三年(1833 年)因地震倾塌。现存塔为光绪八年(1822 年)动工 修复时,“因视旧基低下,虑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内”,仿西寺塔 式样、规模重建。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 40.57 米,底层南面 辟门,第二层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内置石雕佛像一尊。塔四角立有四 只铜鸡,故俗名金鸡塔。与西寺塔东西遥相对峙。
  【西寺塔】在云南昆明市东寺街南段。原在慧光寺内。慧光寺又称西寺, 故名。寺早毁。塔形与大理崇圣寺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 砖塔。明弘冶十二年(1499 年)因地震倒塌,五年后在原址重修。现最高二 层已塌陷,残高 31 米。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虽经历代较大修 补改动,仍不失原有形制。
  【西山】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郊 15 公里。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 平山、罗汉山等群峰组成,卓立滇池西岸。最高峰为太华山,高出滇池水面 约 470 米,气势雄伟。起伏的山峦,白云飘渺,好象睡佛卧于云中,故有卧 佛山之称:又犹如丰盈的美女躺卧岸边,故又有睡美人山的美称。俗传古时 有一青年女子,因丈夫被酋长抓到边远地方当奴隶,她日日思念,夜夜悲啼, 泪水积成滇池,最后仰面倒下化为西山。当时有凤凰前来哀吊,人们误当碧 鸡,故又有碧鸡山之称。全山除山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林树 覆盖。名胜古迹分布在层林迭翠的山涧,有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华亭寺、太 华寺、三清阁、龙门等胜境。山茶、兰花、杜鹃、海棠等名花四时竟开,满 山苍翠。为昆明疗养胜地。
  【三清阁】在西山罗汉崖上。是一组九层、十二座殿阁、一石坊的建筑 群。元代为梁王避暑宫,后改建为凌虚阁、玉皇阁,明改为海涯寺,又称罗 汉寺,后又改今称,现存建筑是经元明清三代修建而成。西山公路直通阁下。 沿石级而上,有灵官殿、玉皇阁、三清阁、吕祖殿、凌霄阁、孝牛泉、云华 洞、石室诸胜,均在险峻的峭壁上,有空中楼阁之感。
  【太华寺】在西山太华山麓。建于元代,初名佛严寺。由云南名僧玄鉴 和尚创建。明朝曾加以扩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重修,解放后又经 修缮。寺院宽敞,梵官琳宇,金碧辉煌。殿前的两组大理石浮雕栏杆,图案 浑厚,生动活泼。殿内供十九尊铜佛。殿宇有高筑崖石上的山门、大雄宝殿、 缥缈楼、鬟镜轩、海月堂等,依地势逐层隆起,似在紫霄碧云间。院内古木 参天,花卉繁茂,尤以朱砂玉兰、古银杏最享盛名。两侧游廊相连,右边的 一碧万顷楼,是观赏湖光山色、田野村舍的好地方。
  【龙门】在西山罗汉山崖的峭壁上。从三清阁穿过镌有“别有洞天”四 字的狭窄石道,沿石阶而上,至云海,石林的石室平台,眼界豁然开朗。继 往南行,危崖壁立,岩间开辟一条傍山开窗隧道抵慈云洞。室内雕观音坐像, 其门楹、香炉、藻井及各种装饰,都是在原岩石上雕刻而成。观音像旁立有 清道光年间刻的《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记载了贫道士吴来清开凿 石室的经过。室外有方形平台及石栏,此处题咏刻石甚多。沿隧道石阶上, 即至刻有“龙门”二字的石坊,入内,有石室为达天阁,阁内供奉一尊魁星, 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其他门楹、香炉、合案、供瓶及游龙等, 都是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浑然一体。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 为百丈之悬崖峭壁,有壁联称:“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整 段工程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止于咸丰三年(1853 年)。身临 其境,海天一色,视野广阔,晨观日出,烟霞变幻,气象万千,可称滇中第 一胜境。
  【华亭寺】在西山之腹。是游览西山的第一站。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 侯高智升的别墅。元延祐七年(1320 年)名僧玄峰建寺,传说上梁时有群鹤 翔集,诧为华亭仙翩,因以名寺。明末清初毁于兵火,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重修;咸丰七年(1857 年)又毁,光绪九年(1883 年)再建。1923 年 虚云和尚增建藏经楼、大裴阁、海会塔等,并改名云栖禅寺。寺内有天王殿、 大雄宝殿、钟楼等,殿宇巍峨,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大殿内有三尊三世佛 金身塑像,两侧壁上塑五百罗汉像,各具神态,塑工精良。天王殿塑四大金 刚和哼哈二将,正中供奉弥勒佛。寺内外花木繁茂,尤以山茶、牡丹及杜鹃 花为最。周围翠柏苍松,曲径通幽,极为雅致。
  【聂耳墓】在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聂耳(1912—1935) 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0 年到上海后入明月歌舞团。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 剧、电影等活动。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 《大路歌》等。1935 年 7 月 17 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 不幸溺水逝世。1938 年将其骨灰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有徐嘉瑞撰《划时代 的音乐家聂耳之墓》石碑竖于墓前。1954 年重修时,更换新碑。1980 年 5 月 13 日迁葬于此。新墓地背负青山,前俯滇池,呈琴状。二十四级石阶象征 聂耳二十四岁的年轻生命,七个花圃象征七声音阶,墓穴位于琴盘的发音孔 上。琴盘顶端竖七块晶莹的墨石,由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近年又增建了聂耳雕像与刻有国歌曲谱、万里长 城、唤起民众场面的浮雕墙。
  【杨升庵祠】在云南昆明市西 15 公里的高峣村。明万历年间为纪念杨升 庵,将其旧居碧晓精舍改建为祠,供奉其塑像。清康熙年间重修。背靠西山, 面临滇池,其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丽。杨升庵(1488—1559)名慎, 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 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上大 礼议疏”,得罪嘉靖皇帝,流放云南永昌(今保山),曾在此讲学与著述, 对云南地方民族历史、地理、文学等均有贡献。在滇三十余年,在各族人民 中影响较大。碧峣精舍是毛玉之子毛沂专为升庵准备的。毛玉也因参与该案, 遭廷杖致死。今祠已圮,厢房修缮后辟为杨升庵纪念馆。
  【昙华寺】在云南昆明市东约 3 公里的金马山麓、金汁河畔。原为明代 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崇祯年间其曾孙施泰维捐赠建寺。建有正殿、观音 殿、左右厢房和藏经楼。清道光年间遭地震倒塌,后又重修。别墅内有一棵 优昙树,相传来自印度,寺因以得名。今古树依然耸立在寺内藏经楼偏院内, 墙上有石刻题咏“优昙献瑞”四个大字。寺历来以花木繁艳著称。民国初住 持和尚映空“以善艺花名于滇中”.使寺内“花木亭亭,四时不谢”。当年培 植的牡丹、春兰、雪兰、虎头兰、缅桂花、垂丝海棠等花,曾名噪一时。现 绚丽多姿的名花佳木,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寺内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 碑”,更为游客所瞩目。
  【朱德赠映室和尚诗文碑】在昙华寺方丈室旁。石碑以青石镌刻而成, 高 1.22 米,宽 0.55 米。碑文分散文序和韵文诗两部分,共十五行,行三十 字,计三百三十一字,正书,书法挺秀。诗文系 1922 年初春,朱德离滇前夕 书赠该寺住持和尚映空的。作者在文中除记叙游昙华寺观赏花木时的雅兴和 对高僧的欣慕外,还自述了自己的革命抱负和经历,对国事的忧愤,并流露 了他当时苦干找不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正确的革命道路的矛盾心情。是一件 真实反映朱德早年革命活动和思想状况的珍贵实物资料。
  【圆通山】在云南昆明市区东北隅。因山色深碧,巨石盘旋,有如螺害, 古称螺峰山。“螺峰迭翠”为昆明八景之一。元时山在城外.延祐七年(1320 年)在其南侧建圆通寺,因寺得名。明初改建昆明城,山被划入城内,开始 成为登高赏景胜地。清代有人建亭于盘坤崖畔,额题“初霞山麓”。崖上前 人题诗、铭刻颇多。山脚有采芝径,为登山要道。山腰楼阁参差,有观音阁、 接引殿等。山顶有四顾亭,飞阁流丹,曲栏回环,只见远山近水,历历在目。 山上还建有聂耳亭。山下原有潮音、幽谷二洞,今已淤塞。相传元时潮音洞 有蚊为害,寺僧咒而远之。今咒蛟台遗址向存。1927 年辟为公园。解放初, 拆除了山北城墙,扩大园址,辟为动物园。还增建亭台榭阁。假山水池。每 年二月底三月初,满山的云南樱花、日本樱花、垂丝海棠和碧桃一齐怒放, 灿如云霞,游人如织,花山人海,盛极一时。
  【圆通寺】在云南昆明市内东北隅,前临圆通街,后接圆通山。唐代南 诏时,建补陀罗寺。元大德五年至延祐七年(1301—1320)重建,改称今名。 明清时曾多次修建。寺由圆通胜境坊、八角亭、圆通宝殿、水榭曲廊等建筑 组成。八角亭建于一方形大水他中,南北各有石桥相通。过桥往北,是气势 雄伟、富丽堂皇的圆通宝殿。殿屡经重修,仍保持了元朝的结构。正中供奉 如来佛,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佛。四壁塑五百罗汉,衣纹线条优美。殿 内龙柱一对,高达 10 米,雕青黄二龙,舞爪裂须,作欲斗状。殿后石壁前人 题刻甚多。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云南省 昆明市 旅游名胜
  • 上一篇:云南省旅游名胜_晋宁县 嵩明县
  • 下一篇:贵州省旅游名胜_跨地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