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崖三洞】在四川乐山市北 5 公里。洞名白云、朝霞、清风。朝霞又 名蕴真洞,亦称治易洞,传为宋逸民程公里注《易》处。南宋开禧元年(1205 年)永嘉陈谦题“程公洞”三字刻于清风、朝霞商洞间,嘉定十五年(1222 年)诗人张方来游,惜其剥蚀,重书,刻于白云洞口。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游 览题咏者甚多。洞下有小溪环流,名竹溪,碧水浓荫,景色清幽。
【乐山大佛】在四川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 大渡河三江台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坐像,故又 名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载,大佛为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 名僧海通创建,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 前后工程进行了约九十年时间;上覆十三层重楼,名大像阁,易名天宁阁, 明末圮毁。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遁高 71 米,头高 14.7 米,头宽 10 米,肩宽 24 米,眼长 3.3 米,耳长 7 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 一圆桌,赤脚上可围坐百亲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右侧有凌云崖 九曲栈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上。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 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
【乐山岩墓】在四川乐山市郊柿子湾、麻浩、萧坝、蕴真侗、车子等地。 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在今四川流行的一种墓葬,前人称为“蛮子洞”。四川 岩墓以乐山市为最多。岩墓依天然岩石凿成,宽敞如室”高低参错,高的难 以攀登,低的埋藏地下,大的深约 90 余米,小的约 6 米。有的岩墓中还保留 着题字,萧坝台子洞象鼻嘴墓中有东汉延熹二年(公元 159 年)三月十日墓 表,和尚冲墓壁上刻有东汉建和年间墓表,其他墓中也有类似题刻。墓内外 浮雕,题村丰富多样。有停车话别图、将进酒图:孙叔敖故事图、老莱子娱 亲图、荆轲刺秦王图、力士调弓图、猿乐及熊乐图、牧马图、车骑图等。雕 刻古朴劲健,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鸟尤寺】在四川乐山市东 1 公里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 府河(即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上。乌尤山与凌云山相连,战国秦昭王时蜀 郡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凿开,故又名离堆。山上有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 唐,北宋改今名。今寺内天王殿、弥勒殿、如来殿、大雄殿,系明、清建筑 “大雄殿内释迎牟尼、文殊、普贤像系香樟木精雕细镌而成,全身镀金,高 约 3 米。寺中有尔雅台,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 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住”四大字,字径 5 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
【尔雅台】在乌尤寺内。相传尔雅台是汉代郭合人注释《尔雅》的地方。 郭舍人所注《尔雅》虽早已失传,但在晋人郭璞注释中可见。北宋诗人苏辙 《初发嘉州》诗亦有“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辩虫鱼,尔雅细分缕” 之语。后人因筑尔雅台,以为纪念。明袁于让知嘉州时,再修尔雅台,树碑 作记。
【灵宝塔】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塔建于宋,明、清均曾修葺。为砖 筑、方形十二层空心密檐式,高约 40 米。下层特高,以上层层收缩,直至塔 顶。内实为五层,有通光小孔,每层设佛室,有石刻佛像。自塔门人,可通 塔顶,俯瞰嘉州景色,丹山碧水,尽收眼底。塔以灵宝峰得名,凌云山有九 峰,灵宝峰最奇,峰以塔取胜。清人有诗:“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文投万 马奔;光相姿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是对此地景色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旧居】在四川乐山市东 35 公里沙湾场正街。座北向南,背负绥 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 四合院和一个小后花园。第一院的左侧房间,是郭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 郭“结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 郭四岁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 月四日茶天岗扫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诗,即作于儿。旧居年久失修,面 目全非。近年经维修恢复原貌,于 1981 年 11 月 16 日郭诞辰九十周年时公开 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