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纪念馆】在四川江油县城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筹建,七十年 代后期续建。主要建筑有太白书屋、太白堂等。庭园数十亩,地势开阔,溪 流环绕,林木森森,颇富田园野趣。
【陇西院】在四川江油县城西南 15 公里的青莲场外。为唐诗人李白故 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 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 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 馆)。元符二年(1099 年)彰明县(今瞩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 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 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间,诸殿 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解放后 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月园墓。
【粉竹楼】在江油县西南青莲场外的太华山麓。为李白妹月园旧居。民 间传说,因她每天梳洗后,将脂粉水洒在院内竹上,日久竹皆变成粉竹,故 名。唐代粉竹楼,早已无存;今仅存照壁及庭院,系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 重修。门前有道光《重修粉竹楼记》石碑。照壁高 2 丈许,有石拱门三孔, 皆各有石刻对联,字迹清晰。正门联文为:“月冷江千成胜迹:风来海表识 高贤。”解放后一再修葺,院内院外竹影婆娑,清幽雅静。
【窦圌山】又名圌山。在四川江油县城北 20 公里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 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圈(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 5 公 里许,行道纤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山巅三峰,拔地而起,高逾 100 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一峰有险路可通, 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 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 年)重修。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圌山 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报恩寺】在四川平武县城。占地 24.000 多平方米,以大雄殿为中心, 前有天上殿,后有万佛阁,左有大悲殿,右有华严庄,并辅以二幢、二狮、 山门、三桥、钟楼、南北碑亭等,构成一座布局严谨,规模宏伟的古代宫殿 式建筑群。创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 年),相传龙安府宣抚司佥事王玺,仿 北京故宫修建王府,被朝廷察觉,遂以报恩为名,改府为寺。该寺全用楠木, 顶用琉璃瓦。华严殿内之转轮经庄,用楠木雕成,高 12 米,直径 7 米,整个 重量靠一中柱支撑,中柱立于铁铸地针上,故能转动。转轮经庄用宫殿式斗 栱结构装饰,图案镂空雕刻。大悲殿内有一尊 8 米高的千手观音,用楠木雕 成,甚为壮观。大雄殿和万佛阁有明代壁画。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在四川广元市北 4 公里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 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绵亘长达半里以上。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 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一万七千余躯。1935 年修川 陕公路,毁造像二分之一以上。现有石刻南北长 20D 余米,最高处约 40 余米。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龛窟四百余个,造像七千余尊。龛窟重迭密布,多 者十三层。有南北朝,隋、唐、宋、无、明的作品,以唐代居多。大佛洞高 约 5.4 米,为此崖最早洞窟之一。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主像头部残 缺,左右壁的菩萨像身躯肥硕颀长,头发左右成块,束双害,肩披披风,在 身前十字相交。二弟子,头小身长,衣纹紧裹,富有质感。藏佛洞,有南朝 梁天成(公元 555 年)年号,当属此处的早期造像。睡佛洞,中刻释迎涅槃 像,后刻姿罗双树及天龙八部组成双柱,直连洞顶,设计周密,颇具美学与 力学效果。北壁俘雕,上面人焰一片,下有戴风帽者九人,仅露半身,或坐 或立或卧,相互谈笑,情景生动。另一组,山石峰嵘,有头挽螺髻、身着长 衫的妇女七个,表情真实,姿态多样。大云寺已废,附近毗卢佛龛及释迦坐 像龛;雕刻精美,技术手法熟练,为唐代作品。大佛龛雕刻壮观,唐碑后为 宋碑覆盖,惟“大唐”等字可辨。千佛洞龛,有唐神龙年间题刻。
【观音崖石刻】在四川广元市西南 15 公里嘉陵江东岸的绝壁上。又名五 佛崖,坐东朝西,长约 0.5 公里,为唐天宝十载(公元 751 年)至大和七年 (833 年)开凿造像,约一百三十余龛,现存一百十五龛又一窟,技法熟练, 雕刻生动,造像精美。佛龛中有唐天宝十载《释迦牟尼佛像赞》、“天宝十 五载”、“元和十三年”等题记,可作断代的确证。《释迎赞》中有“云南 招慰使范元逸於益昌郡江岸造像”、“朝议郎大理评事”等官名,这些造像 可能是唐鲜于仲通时征云南军官役使群众所造。
【红军标语碑林】在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西岸皇泽寺侧,距县城 1 公里。 红军碑林保存有 1933 年至 1935 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广元境内留 下的标语一百多条。标语内容,主要是反映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开展武装 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生产和文化建设等情况。
【栈道】一名阁道,又称栈阁。在四川广元市北 45 公里朝天镇南北的明 月峡和清风峡中,濒嘉陵江东岸峭壁上。是古代川陕之间著名蜀道遗迹。历 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有不少描写,以唐李白的《蜀道难》最胺炙人口。栈道 开凿始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历代续有修葺。 今阁道已废,岩壁上洞孔犹存。洞分上中下三层排列,中层孔洞用作插木桩, 上铺木板以作行道,下层作支撑孔眼,上层用以搭篷蔽雨。每个洞孔约 30 厘米见方,深 50 厘米左右。远观栈道,宛若凌空廊阁,故又有云阁之称。
【皇泽寺】在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西岸,乌龙山麓。背依悬岩,下瞰江 流,颇具巴山蜀水之秀。旧名乌奴寺,亦称川主庙,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 后人改名皇泽寺。今寺为清代建筑,有大佛楼、则天殿、小南海、五佛亭、 吕祖阁等。布局错落有致,气势巍峨。则天殿有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公元 959 年)石碑,正面题“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文曰: “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 始生后焉。”碑后刻庙基界,有“则天坝白沙里”字样(则天坝即今广元上 西坝)。殿内存有武后石像,作比丘尼状。寺有郭沫若题“广元皇泽寺”石 碑和对联。至今每逢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乡人均喜来此“游河湾”,相传此日 为武则天生辰。
【皇泽寺摩崖造像】在广元市西嘉陵江西岸,距城约 1 公里的皇泽寺后。 现存石窟和摩崖三十四处,造像千余尊。为南北朝及隋、唐、宋等不同时期 的石刻。龛窟形制和造像风格也不一样。主要石刻有中心柱窟、大佛楼石窟、 五佛亭石龛、则天殿石龛等。中心住窟,又名支提式窟,约 9 立方米,中立 经塔石柱,三壁凿龛,龛楣蚊龙蜿蜒,造像古朴庄重;壁上浮雕千佛,玲珑 精致。其造像特征,似为北周艺术风格。大佛楼石窟为最大的窟,大佛高约 6 米,雄伟庄严,二侍者虔诚肃穆,二菩萨像面颐丰满,衣纹飘洒,力士、 天王像雄伟健劲;窟后天龙八部,形象特殊,为唐代雕刻之代表作。五佛亭 龛的隋代观音像,体态优美,生动活泼。则天殿石壁上大小造像,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