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在广东潮州市之东。因有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的石碑于桥 畔的传说,又名湘子桥。是我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 年),历时五十六年建成。东西两段十八墩,全长 515 米。中间一段,宽约 百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 (1435 年)以后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 共二十四墩。桥墩用花岗石块卯榫砌成,是我国桥梁建筑的一份宝贵遗产。 江心一段,因水流湍急,不能造墩架梁,改用十八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 合,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明代此桥大修五次,并在桥墩上 建起二十四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圮)。清雍正元年(1723 年)又在浮 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早已不存。1958 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 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 桥上。 【湘子桥】即“广济桥”。 【开元寺】在广东潮州市甘露坊。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 年)。 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以来称开元镇国禅寺,是一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式的建筑群。大雄宝殿屋顶为四垂檐、双滴水,还有葫芦、鸱尾为装饰。四 周是石栏,有七十八块唐代石刻,刻着佛像、鹿、猴、莲花等图画及“法轮 常转,佛日增辉,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等文字。殿前竖一对唐代石经幢, 刻着《准提咒》和《尊胜咒》经文。寺内还保存着丰富的文物,有北宋政和 四年(1114 年)铸造的大铜钟,重 3.000 余斤;元泰 定二年(1325 年)雕 刻的陨石香炉;明代的金木雕千佛塔;清雍正版《大藏经》一部,共七千二 百四十卷。1980 年殿宇进行大修。 【凤凰塔】又名涸溪塔。在广东潮州市东南 1 公里。地处韩江东溪、北 溪分流点东南岸上。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十五年竣工。由潮州 知府郭子章主持兴建。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重修。塔门向北,因遥对潮 州最高山峰凤凰山,又与西北面对岸的凤凰洲相望,故名。塔八角七层,塔 身中空,有石阶可登第三层,第三层起夹墙内有旋梯可登塔顶。塔尖为高达 3 米的铁葫芦。塔门首镶着明万历十三年的石匾“凤凰塔”。门两旁有郭子 章写的对联:“玉柱擎无风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塔 身第二层正面石壁上镶着“万古瞻依”的碑刻;塔基围以石构件,刻有千姿 百态的花卉、鸟兽,属明代石刻艺术的风格。 【西湖】在广东潮州市区西北:南宋嘉奉间浚为湖,架桥梁,辟路径, 历代增建亭台楼阁。园中有寿安寺、莲花池、处女泉,还有清代摹唐贞元间 潮州刺史韩愈手书的王维《白鹦鹉赋》碑石,存于景韩亭。湖内有艮山,恰 似由南而北平放的大葫芦,故又称葫芦山。其间洞穴幽雅,岩石嶙峋,石上 镌刻许多自唐以来的题咏。还有涵碧楼,楼台倒映水中,增添湖山景色。 【涵碧楼】在西湖公园内。建于 1922 年,原为西湖游人宴集场所。1925 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周恩来曾到此进行革命活动。1927 年“八一”南昌 起义部队到达潮州时,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郭沫若等也驻此指挥战 斗,抗日战争时期,此楼被日本侵略军毁平。1964 年重建,1965 年郭沫若重 访涵碧楼时,曾题七律一首,“弹指光阴卅八年,潮安每在梦中旋,楼台倒 映涵虚碧,旗帜高扬似火燃。一夕汤坑书附羽,千秋英烈血喷烟。今来重到 金山里,明日更新别有天。”后来又题”涵碧楼”三字。 【葫芦山摩崖石刻】在西湖内。唐贞元间(公元 785—805 年)潮州刺史 在葫芦山(即艮山)南麓建“观稼亭”。其后历代增辟老君洞、吕仙洞、古 瀛洞天等岩穴;还有怪石簇拥的栖霞洞,石壁平直如削的寿安岩,幽静别致 的李公亭、文昌楼等佳胜。摩崖石刻分布在山脚和山坡上,利用天然石壁刻 有二百余处,属明代以前的占一百二十多处。远的有李公亭及五代的拓路题 记;宋代的海阳社坛禁示、雁塔、重辟西湖诗、重辟西湖记、俞献卿葬妻文, 明代的王源除怪石诗、除怪石记等,现存一百三十八处,在书法艺术上有一 定的价值。登山顶,可俯瞰潮州全景。 【韩洞】在广东潮州市东笔架山,与潮州市仅一水之隔。为纪念唐代文 学家、潮州刺史韩愈而建。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 年)潮州知州丁允元主持 修建。自元至明维修二十次,清康熙十九年(1680 年)重建,光绪十四年冬 (1888 年)又重修。建筑形式简朴雅致,墙壁用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两 进,后进台基高约 2.5 米,正中供韩愈塑像,左右还有韩湘子,唐潮州进士 赵德,宋潮州知军州事丁允元,通判陈尧佐,清初潮州知府龙为霖等塑像(已 圮)。祠内有历代碑记三十六块,其中有苏轼撰的《韩文公庙碑》和明成化 二十年(1484 年)御史徐瑁的《潮州昌黎庙碑》等。
【中山故居】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66 年诞生于此。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海。故居是中西结合的 赭色砖二层楼房,左边部分于 1885 年建成,中间和右边邮分于 1892 年建成。 费用由其兄孙寿屏支付。楼房的图样及庭院中的水井均是孙中山在 1892 年亲 自设计的,庭院左边的酸子树,是 1885 年从南洋带种子回来亲手栽种。庭院 中间还有砖砌的花台。解放后,复原故居原貌,陈列了他当年用过的遗物, 设专人管理。1956 年在故居前面开辟了公园。1966 年,为纪念他诞生一百周 年,在故居旁边兴建辅助陈列馆,系统地反映了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馆名由 宋庆龄亲手题写。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