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观】在衡山集贤峰下,距南岳大庙约 1 公里。据宋陈田夫《南岳 总胜集》载,观“在天柱峰下,唐建。”时名魏阁,以祀晋代魏夫人。清乾 隆年间移建于此。山门额题“山不在高”,右侧为“憩足仙关”。有正殿、 过殿、左厢房等,都为清代砖木结构。门外有飞仙石(又名魏夫人飞升石)。 魏夫人,名华存,山东任城(今济宁市)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志慕神仙, 相传在南岳静修十六年,得《太上黄庭内景经》,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 334 年)托剑化形而去,世称南岳夫人。由南岳镇至此,公路平坦,林木婆姿, 风景颇佳。
【藏经殿】在衡山祥光峰下。旧名小般若掸林。相传为南朝陈光大二年 (公元 568 年)僧慧思所建,陈后主妃曾到此避乱,拜慧思为师。明太祖送 来大《藏经》一部,因此名殿。《藏经》早已失散。以后历经修葺,现殿为 1931 年重建。殿为歇山顶,绿色琉璃瓦,素色石台基,白石柱。四周林壑幽 深,古树参天,故历有“藏经殿之秀”的誉称,为南岳四绝之一。
【方广寺】在衡山莲花峰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 503 年),唐 时改为方广圣寿寺。宋初又赐额“方广崇禅寺”,明崇祯年间重修。清初, 寺毁于火,后又经修葺,寺右有纪念朱熹、张拭而建的二贤祠,为清代木构 建筑。寺前有“洗衲”、“啸台”、“恋响”等石刻。方广寺地处深壑,附 近泉石、树木、峰峦均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四 绝”之一。
【上封寺】在衡山祝融峰下。旧名光天观。隋大业年间易为寺。历经重 修,现仅存后殿。前殿已改建为山上招待所,是登山观日出者的宿地。寺后 山顶有望日台,山上有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古木,枝干密接,粗实茁壮。
【祝融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海拔 1.290 米,相传上古祝融 氏葬此,故名。从峰顶俯视,众山罗列,景物雄奇,游人以祝融之高为南岳 “四绝”之一。峰上建有一殿,名祝融殿(又名老圣殿)。明万历年间建开 元祠,以把祝融火神。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 年)重修,用石墙铁瓦建成。山顶上有“天半祝融”、“一日千里”、“山 耸天止”、“乾坤胜览”等石刻及观日出处。
【半山亭】在衡山上,位于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南朝齐梁时代修建。 清光绪四年(1878 年)改亭为观。故又名玄部观,解放后,将观改为半山亭 招待所。
【南台寺】在衡山掷钵峰下,福严寺附近。据《南岳志》载,“寺为梁 天监中创建”。唐天宝二年(公元 743 年)僧希迁(又名石头和尚)居此, 辟为道场。天宝九年(公元 750 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参同契》。 日本僧梅晓送来日本印藏经一部,1911 年《日本僧藏经记》碑文中,称日本 僧六休为石头(僧希迁)四十二代孙,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 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至三十二年时重建。除关圣殿、大佛殿、 说法堂和两侧祖堂、禅堂、客堂及山门外,还有宋人石曼卿写的“释迦文佛” 石刻以及“见相塔”,即希迁墓。
【福严寺】在衡山掷钵峰下,距磨镜台约 0.5 公里,据《南岳志》载。 寺为南朝陈光大无年(公元 567 年)创建,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问 改称福严寺。现寺为清同治九年(1870 年)重建。依山势而建,砖木结构, 硬山顶,有僧房、藏经阁、大雄宝殿、岳神殿、山门和过殿等。山门横额石 刻:“天下法院”,两旁石刻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寺后拜经台岩 上刻“极高明”三字,传为唐李泌所书,寺右古银杏一株,腰围逾 5 米,迄 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寺前里许有“三生塔”,即慧思禅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