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刻】在河南郑州市博物馆内。北宋元祐 六年(1091 年)苏轼知颍州时,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 写成《醉翁亭记》长卷,卷未有赵盂 明隆庆五年(1571 年)秋,刘巡邀请文彭、吴应祈为之双钩勒石,立于鄢陵 县刘氏家祠内。原件墨迹,其时为高拱所得,不久又为张居正所有,张氏获 罪抄家,被没入官廷,后焚毁。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高拱的侄曾孙 高有闻因原刻磨损不清,出其家藏拓本重新刻石,立于新郑县高氏祠堂。刻 技之精,不在鄢陵刻石之下。鄢陵石刻已全部散失,新郑石刻于 1959 年移置 郑州市博物馆,建立长廊,妥善保存。石刻共分十八块,每块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左右;其后还有六块宽约 40 厘米、长 60—90 厘米的石刻,是赵孟頫、沈周、高拱等人的题跋。
【郑州商代遗址】在河南郑州市区内。面积 25 平方公里,1950 年秋发 现。1955 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 7 公里的城垣,为早于安阳殷墟的 商代前期遗址,是商王朝重要的都邑之一。在此发掘出大量的房基、地窖、 水井、壕沟、墓葬等遗迹,以及铜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陶器、原 始瓷器等遗物,还有少量的刀刻字骨和陶文符号。在城的北墙和南墙外有冶 铸青铜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墙外有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墙外 还有磨制骨料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在城内东北部,有大面积的带有石柱础的 夯土台基,很可能是宫殿遗址。在西城墙外的杜岭街和城墙东南角,出土大 量青铜器,有方鼎、圆鼎、尊、卣、觚等,是商代文物之精华。郑州商代遗 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仕会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实物资料。
【城隍庙】全名城隍灵祐侯庙。在河南郑州市东大街路北。明代初年建, 弘治十四年(1501 年)重修。其后屡有修葺。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乐 楼、大殿、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 结构紧凑。乐楼高达 15 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飞 舞,荷花、狮子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 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杨香打虎及苍松翠柏、人物鸟 兽,构图和谐精致。庙内碑碣很多,其中有明张大犹草书石碑“福赞”、“寿 赞”两通,笔迹苍劲挺拔。前者碑高 180 厘米,宽 82 厘米,厚约 21 厘米; 后者碑高 181 厘米,宽 80 厘米,厚 21 厘米。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在河南郑州市二十里铺瓦屋孙村东南。原武王名 朱朝埨(1552—1607),别号凤山,是明太祖的八世孙。墓在地面下 7 米处, 为一坐北向南的砖券墓,墓室正面有一高大门楼,两扇石门可以启闭。墓室 长 6 米,宽 5 米,高 3 米,墓后壁上方有一盗洞。墓室内有一石供桌,现已 损坏,靠后壁是停棺的石棺床,床上镂有花纹。墓内残存四块墓志铭,均为 72 厘米见方的石碣,说明该墓是原武温穆王及其元配张太妃的合葬墓。墓室 内布满彩绘壁画,后壁中央绘有释迦佛像,两旁绘有护法灵禽、麒麟、大象。 东西两壁绘有帝土和王妃画像及其亲人、侍者、菩萨、比丘,以及亭台楼阁 和各种乐器等。墓顶绘日月星象,云气缭绕,仙鹤翩舞。壁画构图协调,情 节生动,色彩鲜明,为研究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53 年墓上方新建保护房, 墓志铭镶砌在室内墙上,墓室年建有长 20 米的隧道,历四十六级可达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