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江西省旅游名胜_庐山

时间:2022-08-25 归属:中国名胜词典
【庐山】又名匡山,或匡庐。在江西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 湖。相传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草庐为舍,故名。有“匡庐奇秀甲天 下山”之称。长约 25 公里,宽约 10 公里,略呈椭回形。最高的汉阳峰海拔 1.474 米,云中山城——枯岭镇,海拔 1.167 米。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多 险绝胜景,匡庐瀑布更是 名传天下。其中仙人洞石松横空,五老峰山姿奇特, 龙首崖苍龙昂首,含鄱口势含鄱湖,大天池霞落云飞,白鹿洞四山回合,玉 渊潭惊波奔流,秀峰碑刻如林,温泉设备齐全,四季风景如画。夏季凉爽宜 人,七月的平均气温为摄氏 22.6℃,为避暑胜地。庐山云雾缥缈,年平均雾 日为 190.6 天,年降水量 1,833.6 毫米。峰奇山秀,自古有名,《史记》上 就有记载。据传夏禹王疏九江,秦始皇南巡,都登过庐山。东汉明帝时,成 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有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五大丛林(海会、 秀峰、万杉、栖贤、归宗)。历代诗人墨客慕名前来,陶渊明、李白、杜甫、 白居易、苏拭、陆游、范仲淹等纷纷赋诗填词,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徐 霞客也曾到此。山上的历代名家书法、碑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解放后,开 辟登山公路,兴建疗养院、休养所、文化宫等,已成为劳动人民疗养和游览 的胜地,国外游人向往的名山。
【花径】在庐山枯岭西谷。迎面一座石门,两边分刻着“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的石联,上横刻“花径”两个大字。相传唐元和十三年(公元 818 年)著名诗人白居易登山游览,漫步花径,正值山下桃花已谢,而大林 寺桃花盛开,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 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负盛名。花径亭里有一横石,上刻“花径”二 字,传为白居易手书,1930 年被石工发现,后定为唐代“花径”所在地。亭 侧十几米外的树木花丛中,有一彩色方形石亭,即景白亭。从景白亭拾阶而 上到花房,内有四百多种奇花异草,万紫千红,香飘四季。四周条案上、屏 风前盆景秀丽。墙内假山玲珑,墙外雪松亭立。1953 年建为花径公园。出花 房过九曲桥,可在湖心亭中观看湖光山色。画面各异,妙趣横生。 【仙人洞】在庐山枯岭西北处。系悬崖绝壁之天生石洞。圆门上刻有“仙 人洞”三字。圆门三尺之外即悬崖,崖旁一块横石悬空,往北伸展,叫“蟾 蜍石”,石背裂缝处长一古松,即石松。石上刻着“纵览云飞”四字。洞口 有“佛手岩”石刻,乃南宋宝祐三年(1255 年)所刻。洞深约三丈,相传为 唐吕洞宾修仙之地。洞后一滴泉,池边壁上有“天泉洞”、“洞天玉液”等 石刻。洞北一小路,尽是悬崖和竹林,名仙路。石上刻“竹林寺”三字,即 神话中的“竹林隐寺”。 前为观妙亭,亭下巨石即访仙石,与朱元璋访周颠的故事有关。
【御碑亭】又名白鹿升仙台。在庐山仙人洞西北的锦秀峰上。亭内有碑 高约 4 米,碑文为明太祖所写“周颠仙人传”。石门上对联两幅:“四壁云 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故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据 传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南昌行乞,口唱 “太平歌”,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朱得知后,便邀周颠同行。在横 渡长江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不能前行,周颠立船头,向天呼叫,遂风 平浪静。后僧辞归,问其所注,答:“我乃庐山竹林寺僧也。”朱元璋建都 南京,特遣使来庐山,不见周颠,人传已在此乘白鹿升天。朱元蟑即建亭立 碑,以张其事。倚亭可北眺长江和九江市景色。峰下是锦秀谷。北宋王安石 曾专门写诗赞美:“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 相邀锦秀谷中春。”
【大天池】在庐山天池山,御碑亭西。山上有一方池,池水终年不涸。 池旁长亭,为东晋僧人慧待所建天池寺原址,宋称天池院,明改名护国寺。 附近有宋、元、明以来石刻多块及天池塔、天心台等遗迹。寺西平台即文殊 台,是观赏云海之地。每当春夏之交,山中水气郁结,云雾漫天,谷中薄雾 如轻纱缭绕,白云时而傍山升腾,时而翻滚直下。尤以天他晚霞最美,高台 看红日彩霞满天,极目长江如练,放眼平川生辉,为庐山胜景。 【小天池】在庐山枯岭街东北 1 公里处,为山北主要风景点。山上松林 覆盖,山顶有一圆形泉池,久旱不涸,久雨不淹,小天池之名由此而得。相 传是明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饮马之地。由此南望即女儿城、大校场。 东南山腰即捉马岭河谷。当年朱元璋南登庐山,曾扎营女儿城,练兵大校场, 放牧捉马岭,饮马小天池。登天池亭可眺望鄱湖风光和与汉阳峰争雄的大月 山。天池口西的望江亭,可见一泻千丈的剪刀峡,云中滴翠的枯岭山城。亭 下有一羊肠小道婉蜒而下,为解放前登山的主要道路,叫莲枯路。一边陡坡, 一边悬崖,道路险峻。
【龙首崖】在庐山大天池侧门外数百米处。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 深不见底,一块横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上覆劲松,下临绝壑,似苍龙昂 首,故名。站在崖上,耳边则闻汹涌澎湃的松涛和山泉击石的巨响,声如万 马奔腾,鼓角齐鸣,古人称为“奇绝”。崖下即狮子崖、方印石,清凉石、 百丈梯等名胜。龙首崖下 0.5 公里处有文殊洞,凹人崖壁之内 2 米多,宽约 8 米,好似堂屋,相传天池寺僧曾以崖为屋,壁外有“文殊古洞”四字。解 放后,修有小亭供游人纵览全景。
【三宝树】在庐山庐林大桥的西边。其中两棵为柳杉,高约 40 米,树干 需四人合抱。另棵为银杏,古老挺拔。树底石上,刻着“晋昙洗手植”五个 大字。传为晋昙诜和尚自西域带回的树苗,亲手栽于此,距今约一千五百年。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溪上树大三人围,非桧非杉,枝头着 子累累。”可见三宝树年代久远。 【含鄱口】在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 1,211 米。左为五老峰,右即 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以势含鄱湖、气吞长江而得名。 放眼口外,江湖浩荡,千帆竞发。东南汉阳峰古松盘结,北面大月山云雾蒸 腾。岭前石坊刻“含鄱口”三字,左右各刻“湖光”、“山色”两字。往前 一伞形亭即含鄱亭,中央有一方型楼台,门上题“望鄱亭”三字,是看鄱阳 湖日出之佳地。每当晨光微曦,水天一色,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 绚丽多彩。若月夜登含鄱口,则奇峰错列,群星灿烂,渔火万点,波光月色, 相映成趣。是庐山胜景之一。 【汉阳峰】在庐山东南部。海拔 1.474 米,终年云雾缭绕,是庐山最高 峰。峰呈馒头状,附近还有呈金字塔型的小汉阳峰。大汉阳峰顶有石砌的汉 阳台,据说月明风清之夜,可观汉阳灯火,故名。台附近有黝黑石碑,上刻 “大汉阳峰”四个大字,碑上藓苔漫布。台前悬崖形同靠椅,相传大禹治水 时,就坐在这崖石上俯视长江,考虑如何“疏九江”,因称禹王崖。《史记·河 渠书》载:“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顶峰黑松遍布,矮小盘结,形状奇 异古雅,为别处所罕见。夏日庐山芙蓉盛开,布满山沟边缘。登顶峰,南俯 鄱阳湖,波光似镜。北望长江,一泻千里。东北五老峰、太乙峰、晒谷石, 峭然屹立,星子县城历历在目。 【五老峰】在庐山万松坪 1 公里处。五峰耸立,雄伟陡峻。从山麓明代 所建的海会寺仰视群峰,似五个老人并坐,故名。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 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勇士高歌,有象渔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第三 峰最险,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顶云 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 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峰后山谷为青莲寺。 李白号青莲,传此乃李白当年“巢云松”隐居之地。五老峰东面有三叠泉, 西南为庐山松、一线天,峰麓为海会寺,是庐山的胜景,游人必登之地。 【三叠泉】也叫三级泉、水帘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据《桑记》记 载:三叠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东注焉。凡庐山之泉,多循崖而 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老峰北崖口,悬注大磐石上,袅袅而垂垂练, 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磐石上。汇为洪 流,下注龙潭,轰轰万人鼓也。”站在观山上,可见一缕泉水,垂直飞泻而 下,落在大磐石上,发出洪钟般的响声,泉水经过两次折迭散而复聚,再曲 折回绕,又往下泻,谷风吹来,泉水如冰绢飘药空中,好似万斛明珠,随风 散落,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宛如银河来自天上。附近有铁臂峰, 岩石黑中带赤,层层堆迭而成,疏密很有次序,为庐山独一无二的岩层奇观, 世人按其形象,称为石桌子。峰下白石加玉,形成拱门,即玉川门,泉下为 观音崖和观音洞,洞下即绿水潭,潭畔岩石上刻隶书“竹影疑踪”四字。赵 孟睢端比罚�“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在庐山三叠泉之东北。屏下即九叠谷。层峰迭 翠,鄱湖黛光,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据《桑疏》记载:“九叠屏谓之屏风 叠,……山九叠而屏故名。”唐天宝十五年(公元 756 年)安禄山攻陷长安 后,李白来此隐居。作《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诗:“大盗割鸿沟, 如凤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此时永王李璘起兵东巡浔阳(今 九江),李白出山为僚佐。永王璘兵败,李白被捕入狱,次年流放夜郎中途 遇赦还,再过浔阳、庐山屏风叠,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庐山秀出 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 【铁船峰】在庐山牧马场西 1 公里处。有一壁铁青色悬崖,崖顶巨石“如 船,故名。面对鄱阳湖,居高临下,十分险峻。东晋永昌元年(公元 322 年), 大将军王敦因晋元帝(即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密谋起兵叛乱。传说许逊 (许旌阳)、吴猛等人力加劝阻。有一次,王敦设宴款待许逊、吴猛、郭璞 等。席上说他日前梦见一根大木冲天,请客解梦,众议纷纷。许逊说梦不祥。 吴猛解释说,“一木破天是一个‘未’字,因此未可妄动!”王敦勃然变色, 又问郭璞,郭也借辞劝阻,王怒杀郭,以儆他人。许逊抛酒杯于空中,如白 鸽盘旋飞翔。众人乘坐,急驰而去。王敦回头已不见众宾客。许逊、吴猛率 众到南京,想搭船转南昌,风急浪大,只找到一只没有艄公的木帆船。吴猛 驾船,要客途中不能睁眼。众闭目坐于船上,风声如雷贯耳,似有千钧之力 挟船御风而行。到了庐山紫霄峰,船渐低飞,因船底擦着树梢,发出沙沙声 响,同行人不觉睁眼,船立刻落在庐山,变成铁船峰。故有“铁船飞渡”的 神话传说。 【庐山植物园】在庐山东谷含鄱岭和大月山之间。群山环抱,溪流迂回。 海拔 1.200 多米。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建于 1934 年。解放前 已一片荒芜。解放后,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修建 7.000 多平方米建筑物, 并辟有松柏区、树木区、草木区、温室区、沼泽区、自然保护区、荫栅、苗 圃等种植基地,云集国内外三千四百多种植物,种植近万株化石植物水杉, 并模拟高山植物生态,依山选石开辟岩石园。全园储藏标本十万多号,与五 十三个国家二百多个单位有交往,积极开展引种驯化工作,以植物学联系农、 林、园艺、药物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我国普及、提高植物学知识的科学 场所和游览园地。 【芦林大桥】在庐山牯岭、含鄱口间。建于 1955 年。高 32 米,长 120 米,宽约 12 米。由大桥拦截而成的芦林湖,可蓄水二百多万立方米。桥两侧 砌有雕花石栏及灯柱,两座彩色的湖心亭倒映湖中,湖水如瀑布从桥孔泻出。 山峦环抱,青松挺拔,环绕湖畔,风景优美。 【醉石馆】又称五柳馆、归去来馆。在庐山南麓虎爪岩下。为晋代文人 陶渊明醉游之所。原系书馆,馆西有溜缨池,一瀑布自上而下,池中有巨石, 高大如一小屋,顶平而光。陶渊明辞官归田后,隐居于此,醉则卧此石,称 醉石,并赋《归去来辞》。石上刻有“归去来馆”四个大字及宋、元文人手 迹。 【九十九盘石刻】在庐山圆佛殿西、登山小道旁。是步行上庐山必经之 地。路旁绝壁间,有未、元、明、清以来题刻甚多,约有九十九盘,笔力刚 劲,引人入胜,如:“白云天际”、“清虚灵台”、“烟霞深处”、“天半”、 “南无佛”、“土地”等,字体不一,笔锋各异,对研究古代书法有重要历 史、艺术价值。 【东林寺】在庐山西北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莲宗)发源地。东晋太 元十一年(公元 386 年),名僧慧远(俗姓贾,山西楼烦人)在此建寺讲学, 并创设莲社(亦称自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尊他为净土宗始祖。 唐时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来寺, 后和该寺智恩和尚同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 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寺前虎溪,自南向西回 流,上有石拱桥。相传慧远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不过虎溪桥。当时常 与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出山门,边谈边 走,不觉过了桥,”神虎”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苑佳话,称为 “虎溪三笑”,流传至今。过虎溪桥向北百余米,是第二道山门.朱红门墙上 有“秀挹庐峰”四字,寺东罗汉松传为慧远手植。古松苍劲挺拔,碧绿繁茂 如盖,古松旁为护法殿,有金面金身的弥勒像和韦驮像。正殿神运宝殿供有 释迦车尼、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等塑像,左右两殿是十人高贤堂、三笑 堂,殿后有聪明泉、石龙泉、白莲池、出木他等古迹。并有晋石塑、唐经幢 及唐、明、清文物碑刻。历代文人慕名而来者甚众,李白《白居易、柳公权、 陆游、王守仁等均曾在此题诗,立有石碑。 【西林塔】又名唐代千佛塔。在庐山东林寺西。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 曾重修。塔呈六面七层,均有佛龛。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塔南每层门 顶皆有题额,底层为“千佛塔”,二层为“羽宝才”,三层为“金刚”,四 层为“灵就来”,五层为“天上清”,六层为“聪雨花”,七层为“元明藏”。 虽历尽沧桑,仍完好无损。塔以其侧西林寺而得名。寺原为沙门竺昙禅室, 自晋至唐,一直处于鼎盛时期。元毁于兵火,明相继修复。清咸丰四年(1854 年)再毁,十一年重建又毁,现仅存一栋殿宇。宋诗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 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距星子县城约 7 公里。为江西 省(543)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唐贞元元年(公元 785 年),洛阳人李渤、李 涉兄弟隐居庐山,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宝历元年(公元 825 年), 李渤为江州(治今九江市)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 洞。庸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洞读书。颜真卿之孙颜翠曾率弟子三十亲人授经 洞中。至南唐昇元中将此建为庐山国学,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 麓共为当时四大书院,后遭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 年)朱熹为南康(今 星子县)军守,重建院宇,在此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于是院名大振。 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后院宇屡经兴废,现存为清道光年间所修。 白鹿洞四山回合,一水中流,泉清石秀,古木参天,环境优美。院内原殿阁 颇多,后损,仅存圣殿、御书阁、彝化堂,均破旧。后山洞中有石鹿,系明 正德年间复制。洞上有思贤台。圣殿西原为启圣祠,今寺碑廊存碑百余块, 刻有朱熹手制书院学规、历次修建文记及名人书法。最为珍贵的系《白鹿洞 歌》,为明万历九年(1581 年)紫霞道人所作,诗意清新,书法雄劲,后人 刻石传世,堪称艺术珍品。碑廊前庭中立有“紫阳手植丹桂”碑石(紫阳即 朱熹)。院门外还有独对亭、枕流桥、华盖松、钓台等景及古人石刻书法多 处。 【庐山温泉】在庐山脚下,面对大汉阳峰,背靠黄龙山麓,距枯岭 41 公里。早在晋代就有“穴如围一丈许,沸泉涌出如汤,冬夏常热”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考察后,在《本草纲目》中记有:“庐山温泉有四孔,可以熟鸡 蛋,一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 据化验,温泉水含有钾、钠、镁等三十多种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妇女 病、气管炎等慢性病均有较高的疗效。解放后,建有规模宏大的疗养院,面 积 2 万多平方米,床位三百多张,已接待疗养员数万名。水疗室是一幢钢筋 结构楼房,六十个浴池分隔在两个浴室内。
【招隐泉】即“天下第六泉”。在庐山观音桥东。泉水原有一龙首,其 色清碧,其味甘美。有诗赞曰:龙首清泉味不穷,长流清韵此山中,古今招 隐何人至,只有苕溪桑苧翁。”经唐代文人陆羽品评为天下第六泉,亦称陆 羽泉。
【海会寺】在庐山南麓。背靠五老峰,面对鄱阳湖,气势雄伟。始建于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清代重修。殿宇宏敞,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是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寺内珍藏的文物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子昂写绘的《妙 法莲华经》、心月和尚手镌五百罗汉图拓本及普超僧以血书写的《华严经》 八十一卷。内容丰富、珍贵,保存完好。
【黄龙寺】在庐山玉屏峰之西麓。创建于明代。现存大殿三楹。寺周万 山环抱,绿树四合。寺前有三宝树。寺后有”降龙”石刻,“降龙”二字用 双勾勒法,旁署“大明王士昌题”,字迹清秀,刚劲有力。
【秀峰】在庐山南麓。山奇水秀,碑刻如林,古谚云:“庐山之美在山 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秀峰,有香炉、双剑、文殊、鹤鸣诸峰,即奇峰竞 秀之意。南唐中主李璟十五岁时筑台读书于此,璟即帝位后九年(公元 951 年),以书台旧基为寺,取开国先兆之意,名开先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康熙帝南游,手书“秀峰寺”赐为匾额,遂改名秀峰寺。为庐山五大 丛林之冠。山门旁有观音大士画像碑,高 3 米多,宽 2 米,又称铁观音,为 古代绘画之上品。寺后有中主读书台,台上有米芾手书碑刻,苍劲有力。台 前紫色雕栏皆南唐风格。台下有聪明泉及石凿洗墨池,传为李璟洗笔处。读 书台下左侧有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碑。石壁上有黄庭坚“七佛偈”、王守 仁“纪功碑”等手书碑刻,为书法之珍宝。寺西便道,可见清康熙帝手书“秀 峰寺”及雍正帝书“洒雪松”二碑。月门前为漱玉亭,有苏拭题咏。亭下龙 潭,马尾瀑经玉峡泻入潭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四 周有历代名人书刻七十余种。 【青玉峡】在庐山南麓。峡上诸峰间有两瀑布,一名马尾瀑,水自双剑、 文殊两峰之间流出,因崖口狭小,泉水喷散成数十缕,形似马尾,故名。另 一名庐山瀑布,自鹤鸣、行包两峰之间流出,高数十丈。两瀑汇合,流出峡 谷,成为山南奇景。龙潭四壁,有历代文人石刻,其中以宋书法家米帝书“青 玉峡”、“第一山”最为珍贵。依山临涧的漱玉亭,是观瀑听泉的好地方。 【观音桥】在庐山栖贤谷中。原称栖贤桥,又因桥跨三峡涧上,亦称三 峡桥。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因桥侧建观音寺,故名观音桥。 清道光年间,观音寺憎党源增建石栏桥。桥系单孔石桥,长 24.45 米,宽 4.1 米,以七排同型大块花岗石扣为一整体,横跨百尺大壑,桥基立于东西悬崖 上,下为一深潭,称金井。桥上俯视涧底,有“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朱熹诗)之感。至今近千年,仍完好无损,是我国古代桥梁的珍贵遗产。 桥上游不远处,有方整如棺的大石横亘涧上,俗称棺材石,刻有“回溺”、 “水哉”等字,相传建桥时用以缓和上游水势而设。桥西有观音亭、玉峡湾。 桥下之溪系汉阳、五老两峰间九十九条水汇成。坡陡流急,涧中多大石,水 行石间声如雷,似长江三峡之势,故名三峡涧。涧水终年激流汹涌,两岸松 柏苍翠,与雄伟壮观的观音桥共构成一幅宏丽的图画,正是“百尺悬潭万道 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玉关”(欧阳玄诗)。
【玉渊潭】在庐山三峡涧旁。潭深似一大瓮,有石如玉简直中流,故名。 涧水奔注渊中,惊波喷空,四季水流汹涌,数里之外闻其声响。渊上石壁有 古人石刻,刻有宋代张孝祥所书的“玉渊”二大字。潭西崖上有 1936 年夏冯 玉祥手书的《墨子篇》,字大如斗。北有栖贤寺遗址,系庐山五大丛林之一, 为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历代屡经兴废,今存废墟。寺内原藏五百罗汉图二 百轴,今余一百十二轴,存庐山博物馆。 【羲之洞】在庐山归宗寺后。是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迹。据《星子县志》 及《庐山志》载,王羲之守浔阳(今九江市),曾览胜庐山之南,解职后卜 家金轮峰下。东晋咸康六年(公允 340 年)舍宅为寺,名为归宗寺。今寺废。 寺后金轮峰下,一瀑布从 40 米高的悬崖飞流而下,泻入深潭状若玉帘,故名 玉帘瀑。潭旁石洞。俗称羲之洞,洞内有乱石,可坐可卧,溪水沿洞边而过, 洞外有石屋残垣及石拱桥,为王羲之读书练字之处。离洞顺溪东行 1 公里, 溪间一池,为王羲之鹅池,池边石上镌刻着“羲之鹅池”四字。羲之性喜鹅, 曾在此养鹅并练“鹅”字。池边还有宋代黄庭坚手书“石镜溪”、陈立书“归 宗”、“金轮峰”、”山水”以及明代朱端书“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等石刻,笔力苍劲。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江西省 庐山 旅游名胜
  • 上一篇:江西省旅游名胜_九江市 九江县
  • 下一篇:江西省旅游名胜_萍乡市 新余市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