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门堰】在安徽舒城县城西南七门山下。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刘信为羹颌侯,食邑于舒,始于七门岭下阻河 筑堰,曰七门,引水东北,发展农耕,灌田 8 万余亩;又于东加筑乌羊堰、 槽版堰,谓之七门三堰。灌田共 10 万余亩。东汉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刘 馥为扬州刺史,实行屯田,循刘信故迹,修复荒废,筑断龙舒水,灌田 1.500 顷。明宣德间县令刘显疏导修浚,扩大灌溉面积,并制定用水办法和管理制 度。人民世受其利,为纪念刘信、刘馥、刘显,于堰口建三刘祠,勒石树碑, 记三人功德。七门堰以充分利用自然肢、荡、塘、沟,形成自流灌溉网为其 特征。这里山水相映,宜于游人。“三堰余泽”,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近 代水利日趋败落,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摧残殆尽。解放初,曾大修扩 建。1965 年淠史杭灌区综合利用工程开始使用,七门堰灌区纳入杭淠干渠的 配套工程,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眠山】古称龙舒山。在安徽舒城县城西南 40 公里,舒城、桐城二县 分界处。形如卧龙,故名。山势蜿蜒起伏,岩壑幽邃,中多峭壁。山上有二 龙井、青龙潭、玉峡诸胜,山阴有龙眠寨,峥嵘秀削。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 因爱其胜,归老于此,号龙眠居士,自绘龙眠山庄图,苏拭为之跋。黄庭坚 有诗咏龙眠山曰:“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 不应只雨一方田。”“龙眠毓秀”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 【佛子岭水库】在安徽霍山县西南 15 公里淮河支流淠河上。于四周山势 亘绵,林木茂密。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治理淮河水患的重要工 程。枢纽工程包括钢筋混凝上连拱坝、输水钢管、溢洪道、发电厂。控制流 域面积 1.840 平方公里,总库容 5 亿立方米,灌溉农田 300 万亩。1952 年 1 月开工,1954 年建成连拱坝和输水钢管,1957 年建成溢洪道和发电厂。水库 建成以来,对拦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减轻淠河下游和淮河干流洪水灾害, 起了很大的作用。天高云淡季节,泛舟水面,仰望四野青山,俯视水底翔, 鱼,别有一番意境。 【南岳庙】在安徽霍山县霍山中,距城 3 公里。《六安州志》:”(霍 山)曰南岳,高一千一百三十丈,峰峦耸秀,严若飞鸾。汉武帝元封五年南 巡至此,建台拜封。”庙为纪念此封号而建。庙始建于汉。历朝均有修葺。 现为清代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庙字建于封台之上,东台阶 120 步,西台阶 60 步。庙侧有天池、龙湫、岳井、风洞、石窗洞、白虎崖、试心崖、御风亭、 万卷堂。并有传为武帝手植的凌霄树。天池口方,底斜,径丈许,旱涝之岁, 不溢不涸。石窗洞传为汉末左慈隐居处。庙尚存汉至清碑刻十二通,以立在 门前的唐皮日休南岳山赋碑,嵌于庙西壁的明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 年)遣 使祭告霍山碑,最为珍贵。庙三面围墙,环周古木参天,峭壁危立,飞云缥 缈,向为避暑良境。 【中共鄂豫皖区委会旧址】在安徽金寨县花石附近的汪家老屋。1938 年 冬,中共鄂豫皖区委会在此成立,1938 年冬至 1939 年夏,中共鄂豫皖区委 会机关驻于此,曾在这里举办训练班,培训大批干部,领导了鄂豫皖地区的 革命斗争。此处又为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外称 10O 号兵站。今设有革命文 物陈列室。 【全钢自】在安徽金寨与河南商城、固始三县分界处。这里山势巍峨, 双峰高峙,险要异常,广袤 60 余里,海拔 1 万 84 米,历史上为江淮间兵争 要地。1934 年鄂豫皖苏区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这里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 重要根据地。今山上新辟有林场、菜园,山下南北二麓可通公路,登临极目, 百里在望。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