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寺】在琅邪山中。原名宝应寺。又曰开化寺、开化律寺,为我国 佛教胜地之一。唐大历年间刺史李幼卿与僧法琛创建,此后历代均有重修或 增筑。寺内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明月观、三友亭、翠微亭、无梁 殿、拜经台等建筑。寺外有濯缨泉、归云洞、雪鸿洞等胜迹;唐、宋、明、 清各代摩崖、碑刻遍布其间。新近发现唐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摩崖题诗, 尤为珍贵。
【醉翁亭】在琅邪山中。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欧阳修知滁州时,山 僧智仙建亭于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 名醉翁亭,自号“醉翁”,并撰脍炙人口之《醉翁亭记》以记其事。亭屡经 废兴。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周围有二贤堂、冯公祠、 古梅亭、怡亭、意在亭、九曲流觞、醒园等胜迹。
【宝宋斋】在琅邪山醉翁亭内。明天启二年(1622 年)南京太仆寺少卿 冯若愚建,用于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著名碑刻。欧阳修所撰《醉翁亭 记》,初刻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 年),本地人士以其字划褊浅不能远传, 于元祐六年(1091 年)请苏轼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得益彰,为金石 中珍品。斋名来由,冯若愚云:“宋世所重者晋字,故蓄字多者,有宝晋斋。 我(明)朝则文与字皆兼学宋,于元无取焉,宋碑文字之最著者莫如欧公滁 二碑。”
【酿泉】一名让泉,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宋欧阳修《题滁 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清康熙年间,州守 王赐魁立碑泉侧。泉水清澈寒冽,甘醇可口,四季不竭。欧阳修《醉翁亭记》 有”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称誉。“酿泉秋月”为滁州十二景之一。
【丰乐亭】在安徽滁州市西丰山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欧 阳修知滁州,感太平已久,物阜年丰,人民安乐,乃辟地建亭,命名丰乐亭, 常与友人游其间,并作《丰乐亭记》。亭中树苏轼手书的丰乐亭碑记,与醉 翁亭碑记齐名。亭建于紫微泉旁,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好景天 成,地毗连琅邪山,同为游览胜境。
【沃公墓】又称沃都司墓。在安徽天长县东门外邱家湾天(长)扬(州) 公路南侧。沃公即沃田,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武进士, 浙江署都指挥佥事、仪征守备。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倭寇犯扬州,进逼 天长,沃提兵迎击,于城东六里许破敌,天长得以保全。沃在追击倭寇时, 不幸马陷泽中,遇害。敕赠镇远将军都督全事。民念其功德,建墓立祠。墓 前有碑多方。现存碑之一为天长县抗日救国会 1932 年所立,碑文:“明敕赠 镇远将军都指挥佥事御倭殉难沃公田之墓。”
【胭脂山】在安徽天长县城内。明嘉靖《天长县志》载:“城西北隅, 厥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灿烂。包公(拯)为县(令),名曰红山,今呼 胭脂山。”山顶有八角凉亭,朱栋皂瓦,体势欲飞。明人有诗赞曰:“县治 西山却向东,胭脂烨煜太阳中。杨妃偃卧临金镜,笑动春风醉脸红。”四周 植有百株桃树,春日花开,灿烂如霞。后亭、树被毁,今已恢复。
【毕塔集】在安徽来安县城东北 30 公里,地处皖、苏两省交界。集旁原 有古塔一座,遭雷击,残存其半,故名。地形险要,山势若环,为抗日战争 时期新四军皖东活动中心,1940 年 3 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曾在此打败国民党韩 德勤十多个团的进攻,史称半塔保卫战。陈毅评为“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 的范例”。建有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和半塔保卫战历史资料陈列馆。碑文 系张云逸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