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山】在浙江临海县城南。高 93.5 米,濒灵江,与小固山相叠,形 如帖帻,神话传说皇华真人飞升时遗中所化,故名。山顶双塔屹立。东南麓 有元代多宝塔。林本茂密,风景幽丽。又有仙人桥、华肯洞、遗巾处、不浪 舟、三元宫、兜率寺、南山殿等胜景。三元宫至遗巾处一带尚多明代摩崖题 记。 【东湖】在浙江临海县城东。后山山宫溪诸水在此汇流入灵江。北宋熙 宁四年(1071 年)郡守钱暄主持开拓成湖。经历代疏浚修葺,今有前湖、后 湖、小鉴湖,中有堤桥相连。湖中建湖心亭、半句亭、逢源亭、小瀛洲、忠 逸祠等。又建有儿童公园。湖东岸有杨皙商(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学生) 衣冠墓。1962 年又将明代抗倭名将谭纶画像碑和戚继光表功碑移置小瀛洲。 【桃渚城】在浙江临海县城东约 60 公里的沿海地区,为明代防倭要塞。 始筑于洪武二十年(1387 年),再筑于正统八年(1443 年),附有十余座烽 火台展向海边,形成防御体系。倭寇屡欲在此建立据点,均未得逞。现西城 墙上立有嘉靖四十年(1561 年)《新建敌台碑记》,记载戚继光在此歼灭倭 寇经过。石碑、城墙及部分烽火台尚完好。城北山上有明人所书“眺远”及 “镇海”刻石。 【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主峰华顶 山海拔 1,098 米。山中有隋代古刹国清寺,清雍正间重修,是一个拥有的六 百间殿宇的大型建筑群,为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天台山群峰 争秀,巉峭多姿,飞瀑流泉,洁白如练。有华顶秀色、石梁飞瀑、铜壶滴漏、 赤城栖霞、琼台夜月、桃源春晓等风景点和隋塔、隋梅、智者塔院、唐一行 禅师塔等古迹。 【国清寺】在天台山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南朝陈太建七年 (575 年),智f 入天台,建草庵。隋开皇十八年(公元 598 年),晋王杨 广承智者大师遗意建天台寺,大业元年(605 年)赐额“国清寺”。历代经 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1973 年又作了全面整修。有殿字十四座, 房屋六百余间。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纵轴线上。中轴线上依次有弥勒殿、雨 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重檐顶,正中设明 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 6.8 米,重 13 吨。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 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罗汉坐像。殿东侧小院中 有古梅一株,传为隋代寺院初建时天台宗五祖章安手栽。主干枯而复生,桠 枝生意茂盛,逢春繁花满树。西轴线上依次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室、妙 法堂。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楼下即台宗讲席,为寺僧讲经说法之处。文物 室中陈列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文物。东轴线上依次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 此外还有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建筑。寺门前有一行墓、寒抬亭、丰干桥 等古迹。东侧小山上有砖培一座,可能是南宋建炎三年(1129 年)重新寺宇 时在隋代塔基上重建的。塔高 59.3 米,六面九级,形制挺秀。寺内外多长松 巨樟,寺周五峰环峙,双涧绕流,景色清幽秀丽。天台宗是我国佛教的主要 流派之一,它的影响远及国外。唐贞元二十年(公元 804 年),日本僧人最 澄来寺,从夭台宗十祖道邃习教义,次年回国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该宗 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时时来华参谒。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一行遗迹】在天台山国清寺。共二处。一行(673—727)唐代高僧, 著名天文学家。他为修订《大衍历》,曾到国清寺居留,向寺僧求教数学。 后人在寺前七佛塔后建墓纪念。墓前立碑,上题“唐一行禅师之塔”七字。 又传他到寺时,正值北山大雨,因而寺门前东山涧中水位猛涨,向西山涧中 倒灌。今寺外丰干桥侧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 【智者大师塔院】在天台山佛陇真觉寺中。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 f (538—597)的塔院。南朝陈大建七年(公元 575 年)智f 入天台,建草 庵讲经十年,人称天台大师。又因隋汤帝在藩邱时,曾赐号智者,亦称智者 大师。塔院太殿中置大师肉身塔。塔连座高约 7 米,全用青石雕成,二层六 面,有飞檐二重。第一层正面佛龛中设智者大师坐像。每层都刻出栏杆、枋、 柱、斗栱,全塔构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殿壁上悬天台宗十七位祖师的画像。 塔院初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 年),现存建筑系明代重修,近年又曾整修。 今塔为近年重建。寺门外有碑亭,中立唐元和六年(公元 811 年)翰林学上 梁肃撰、徐放书《修禅道场碑》一座。 【高明寺】在天台山,离国清寺约 8 公里。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初建 于唐天祐年间。后唐清泰三年(936 年)改为智者幽溪塔院。寺宇经历代多 次重建。现存建筑系 1980 年重修,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殿、楞严坛。 寺周多奇石和名人题刻。寺旁幽溪之上,一石横架,下有四石相承,自成一 洞,名圆通洞。高明山下有大石,突兀峥嵘,如笋如笏,名看云石,上刻“佛” 字,径约 7 米。 【石梁飞瀑】在天台山中方广寺。飞瀑之水有两源,东为金溪,西为大 兴坑溪,水至中方广寺旁合流。其势宏大,山腰有衔接两山的石粱。梁长约 二丈,广不过一尺,两端下削,中央隆起如龟背。瀑自梁底向下喷坠,高数 十丈,直泻深谷,声如雷呜。临潭岩壁上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四字,左 侧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奇观”四字,为天台八景之一。 【赤城栖霞】天台八景之一。赤城山高 339 米。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 之如霞,故名。山有石洞十二,散布岩间崖下,各具一格,中以紫云洞和玉 京洞最著名。山顶有梁妃塔,是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 538 年)岳阳王萧詧 命东阳州刺史为王妃建造。1947 年重建,四面七层,与国清寺塔遥遥相对。 【华顶秀色】天台八景之一。华顶峰为天台山最高处,海拔 1.098 米。 众山环拱,如片片莲瓣,华顶正当花心,故名。华顶峰有拜经台,传为智者 大师拜经处。峰下有善兴寺,五代晋天福元年(公元 936 年)德韶大师所立, 后改名华顶圆觉道场,几经兴废,已非旧观。今存大殿为 1928 年所建,寺门 题“华顶讲寺”。寺外树木成林,茅篷错落,为僧人所筑。旧时佛教斋期, 山上常聚僧数百。古迹有太白书堂、墨池二处。书堂传为唐李白读书处,墨 池传为东晋王羲之写《黄庭经》处。华顶峰也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铜壶滴漏】天台八景之一。在天台山石梁飞瀑东。因地层裂陷而成一 洞,洞成壶形,腹大口小。洞内四壁岩石光滑。呈青绿色,宛如铜壶。有涧 水冲入,水在壶内盘旋,发声啌啌,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直注中 坎岩石,形成一泓碧潭,故称铜壶滴漏。潭下有龙游涧和水珠帘。 【琼台夜月】天台八景之一。在天台山桐柏水库西北。琼台后倚百丈崖, 前对双阙,下临尤潭,三面绝壁,孤峰卓立,惟峰腰有悬磴可度。琼台形似 马鞍,台上有石形似椅子。传八仙之一铁拐李曾住琼台对面万年山,每逢农 历八月十五月明之夜。飞越万年山,来此坐石椅赏月,故称石椅为仙人座。 台前各有小山一座。称“琼合双阙”。明月当空时,月影在溪潭底,下山时 月从双阙落下。 【桃源春晓】天台八景之一。在西天台山中。因东汉刘晨、阮肇入山采 药,在桃源洞遇仙故事闻名于世。山中有桃源洞,洞畔有石峰两座,名双女 峰,传即为刘阮遇仙处。桃源洞外 3 公里的宝相村附近有溪,为刘阮与二仙 女分别之处,名惆怅溪。两山夹溪,溪岸遍植桃花,为宋元枯年间干台县令 郑至道所栽。旧时春日桃花红艳,溪水澄碧,风光旖旎。 【九峰】在浙江黄岩县城东门外 1.5 公里。有文笔、双阙、灵台、华盖、 宝鼎、翠屏。卧龙、灵鹫、接引等山峰九座,岩上有“紫阜”二字,相传为 朱熹手迹。旧有九峰书院和瑞隆感应塔院等。瑞隆感应塔为北宋建隆四年(公 元 963 年)所建,至今尚在。登高远眺,可见气魄雄壮的丫髻岩。1957 年, 在此建立九峰公园,内有烈士陵园,并设凉亭、假山、鱼池、花房等。 【松岩山】亦名嵩岩山。在浙江黄岩县澄江区。北坡有二峰壁立如扉, 峰间缘壁砌石为梯,共四百六十余级,称天梯。前人诗说:“们葛黄昏上翠 微,天风松影正文飞。石坛坐处闻秋叶,鸟道行时见古扉。”北麓有莲尖坪, 石大人峰。莲尖坪面积约二、三亩,可以从坪上俯瞰澄江桔乡风光。石大人 峰是一高百余米的巨岩,状如巨人背负童子而立,颇为别致。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