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玡山地处北暖温带与北亚热 带过渡区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 盖率达 90%以上。现已识别的植物有 73 科 672 种,其中有乔木 58 科 327 种, 名贵中草药约达 200 余种;珍稀的琅玡榆、醉翁榆就是琅玡山特有的树种。 山间古道盘旋于叠翠之间,草木云烟掩映于香霭之中;峡谷溪涧,流水潺潺; 山麓竹岭之侧,泉水四季不竭,自然景色随季节不同而各显其妙,琅玡山无 愧为“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琅玡寺:位于琅玡山景区西南部,东南距著名的醉翁亭 1 公里许。琅玡 寺为琅玡山著名寺院,也是琅玡山上最古老的寺庙。寺前不远处有题额为“峰 回路转”四字的拱形牌楼,牌楼附近有掩映于树丛之间的蔚然亭。琅玡寺原 名宝应寺,又名开化寺、开化律寺,为皖东重要佛教胜地之一。唐大历年间 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僧法琛创建,此后历代均有重修或增筑。寺内有大雄宝殿、 藏经楼、悟经堂、明月观、三友亭、翠微亭、无梁殿、拜经台等建筑。殿宇 均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大雄宝殿高 20 多米,气势雄伟。琅玡寺外有濯缨泉、 归云洞、雪鸿洞等诸多自然景观,唐、宋、明、清各代摩崖、碑刻遍布其间, 多达数百处。不久前发现的唐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的摩崖题诗,尤为珍 贵。
醉翁亭:位于琅玡山东北部入山的门楼不远处。该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年 间(公元 1041~1048 年),距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宋代文人欧阳修任滁州 知州时常来此饮酒和赏景。亭建成后,由欧阳修命名,并作了脍炙人口的散 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历经修葺增建,已发展成为包括二贤堂、冯公祠、 宝宋斋、古梅亭、怡亭、九曲流觞、醒园等许多单位建筑的园林建筑群。其 采用粉墙、漏窗、洞门、曲流、鹅颈椅、小青瓦屋面等,一派江南建筑风格。 醉翁亭内新塑了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石横卧,刻有篆体“醉翁亭”三个大字。右边为宝宋斋,内藏两块嵌于墙内的碑石,高 2 米多、宽约 1 米,正反 两面刻着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为宋代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宝。醉翁 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树后有观梅亭。亭前 的让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 帝宫”。 “三古”(古关隘、古驿道、古战场)遗址:位于清流关。清流关建于 五代以前,明末又重建了关券和驿道。古道是古代南北政治经济的往来通道,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古道依山临水,曲折蜿蜒,是不 可多得的探古揽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