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 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另 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人均粮食 消费量增长的绝对量仍比欧美小得多,消费水平仍很低,人均每年仅约 230 公斤(发达国家约为 540 公斤)。战前和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是粮食 净出口区,现在则变成粮食净进口区。这固然与亚、非、拉国家改变过去“饥 饿输出”的不合理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不足。进 口粮食成为他们的一项沉重负担。粮价的波动往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 困难,他们不时感到帝国主义“粮食武器”的威胁。粮食不足,阻碍着发展 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方面。
但另一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却出现“过剩”现象。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 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余粮国 家拼命争夺国外粮食市场,粮食“过剩,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遭受一定损失。 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 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 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 半饥饿状态。不但如此,缺粮最严重的中非、西非,每年还要向欧美出口大 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十万吨花生、近百万吨可可豆等等;缺粮的亚、非、 拉地区,却要生产大量农业原料和热带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如果他们不 这样做,就会断绝外汇收入。可见,所谓“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 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存在着饥荒的威胁,而在于发达国家庞大的生产能 力与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是帝国主 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 秩序没有彻底改变的结果。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