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为了迎接 1960 年的奥运会,在罗马修建了多项体育设施,其 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小体育宫。它的设计师是意大利著名的结构工程师奈 尔维。奈尔维是位钢精混凝土大师,他善于把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形 式美结合起来,在他的一生中设计建造了许多结构新颖、形象生动的现 代建筑。奈尔维早在波伦亚大学学习时就对钢筋混凝土的知识感兴趣, 持续不懈的努力使他成功的建造了这座作为工程力学典范的体育建筑。 罗马小体育宫呈圆形,直径 59.2 米,可容纳观众 5000 人。体育宫 的平面是一个直径 60 米的圆,而奈尔维给它加了一个由钢筋混凝土肋组 成的穹顶,施工时单独先建造屋顶,然后再施工下面的看台,场地和其 他设施。体育宫的屋顶犹如一张反扣过来的荷叶,整个顶子由 1620 个厚 度只有 25 毫米的大大小小的菱形槽板拼装起来的。在板与板之间的宽缝 中放上钢筋,灌上混凝土,即形成一条条的拱肋。为加强穹拱的整体性 同时也为了使屋顶不至漏雨,在槽板上又浇了一层 40 毫米厚的钢筋混凝 土。 如何支持这张“荷叶”呢?奈尔维的设计很有新意。他设计了 36 个 丫形的斜撑,每个斜撑两个向上的柱子支撑着屋顶,向下的斜杆支在地 面上。36 个斜杆依靠地面上一道钢筋混凝土圆环连接在一起,加强了坚 稳性。
斜撑的柱子暴露在外,充分显示出体育建筑的力量之美。屋顶重 量所产生的推力直接通过斜撑传到地面上。穹顶的外缘皱折形成波浪形, 看上去更形象生动。 走入体育宫,最引人注目的是精致美丽的天花板。菱形的板和交叉 的、弧形线的肋形成了相当精致轻盈的图案,这种菱形网格图案极富于 韵律感,就像一张巨大而有规律的网。由于丫形的斜撑颜色较浅,不引 人注目,向它与屋顶的接触很小巧,整个屋顶犹如悬浮在半空中,异常 轻盈。 小体育宫的成功与奈尔维的巧妙设计是分不开的。他认真研究了屋 顶菱形槽板和那些肋的大小,使观众看上去能获得最舒适的感觉。而按 照菱形槽板的这种大小,使观众看上去能获得最舒适的感觉。而按照菱 形槽板的这种大小,屋顶外缘的菱形槽板数正好是 108 块,所布置的 36 个斜撑,每个斜撑对应 3 块槽板。从室内观察,斜撑的两叉恰巧在槽板 之间的拱肋延长线上,受力合理,在建筑艺术效果上又显得相称而妥贴。
建筑的使用要求、结构受力和艺术效果各方面在罗马小体育宫都得 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也被巧妙地揉合起来,可谓体育建筑的精品。 体育宫的平面,于 1955 年由阿尔巴尼·维特罗齐设计的。小体育宫 完工于 1957 年。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