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管中是一 部供人上下的自动扶梯。 对于这样一幢建筑,并非人人都不能接受。不少人赞美它,说它雄 伟高大,是座“纪念堂”。有人说它完美无缺,堪称“神话中的建筑。” 还有人认为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时代特征”和“先进思想”。 用成功或失败这样简单草率地给这座建筑下结论是非常困难的。我 们应该先了解艺术文化中心的建筑背景和特色。 20 世纪 60 年代初,法国的文化部长马尔罗认为,巴黎虽然拥有许多 艺术博物馆,而且好多还是非常著名的古建筑,如卢浮宫等,但是其作 用限于收藏古代艺术珍品,这对于现代生活中所要求的多层次多种类的 文化艺术交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建议修建一座 20 世纪的现代 博物馆。 到 1968 年,蓬皮杜总统想在市场区建一座图书馆。偏巧巴黎布堡高 地折除一片百年老商场,腾出一大片空地。蓬皮杜总统便倡议修建一座 艺术文化中心。原计划的图书馆内容扩大了,增加了艺术作品展、电影、 音乐、戏剧美术等活动中心以及餐厅、商店、停车场等等,预计每天接 待 10000 人,使它成为一个任何人都自由参加活动的“文化超级市场”。 为了建设艺术文化中心,举行了建筑设计竞赛,向世界各国的建筑 师们征求设计方案。世界著名的建筑师约翰逊(美国)、伍重(丹麦) 尼迈耶尔(巴西)以及几位法国建筑师,专家组成为评选委员会。他们 从 49 个国家收到了 491 个方案。
经过一番评论,意大利人仑哥。皮阿诺 和英国人理查德·罗杰斯两位青年建筑师联合设计的方案中选。他们邀 请设计悉尼歌剧院的结构权威——英国人阿鲁普进行合作,以便结构设 计更为完善。这项工程历经 5 年,在 1997 年初完成,而支持倡导兴建中 心的蓬皮杜总统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德斯坦总统将这座建筑 物命名为“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