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古园林与古行宫

时间:2023-01-14 归属:北京旅游指南

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的方法加以组合的具有山水、花木、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几千年来经过不断的科学总结和艺术实践,兴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古代名园。其中包括北方园林中的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中的私家宅第,岭南园林中体现中国南、北园林精华的新式园林,少数民族地区体现各族特色的民族型园林等。各类园林的艺术创作,大概都不外乎如下一些特点:①妙在得景。造园者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勾勒出最为得体的园林景观视线和景观点。园林策划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实现“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艺术构景手法,其策划的园林意境则会油然而生,富有深刻的诗情画意。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要尽量避免对称,求得曲折多变。曲径、曲桥、曲廊等,尽量做到有直有曲,曲直自如,使游人在园林能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的艺术感受。如设计盆栽艺术品,其妙理就在于“小中见大”,实现“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的意境;园中水景,其妙理在于改变岸、堤的曲折度,以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而一个大型园林,则特别要注意采用空间分隔法,以形成“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的隔则深、曲则变的意境。③贵在自然。园林内所有景物都要尽量体现自然、接近自然、高于自然。所有的建筑,不论体量、造型、色彩、用料都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④奇在借景。北京圆明园就是采用这种“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手法的典型,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著名中外的“万园之园”。颐和园也是如此,它不仅借入中景玉泉山,而且把远景西山也借入园内。⑤精在特色。园林虽有树木、山水、建筑构成,此为共性;但每个园林又有特性,此为个性。如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以静观为主;拙政园以动观为主;沧浪亭之苍古,留园之华瞻,它们各具特色,吸引游人。又如北方园林,在建筑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顶,而用卷棚歇山、悬山等屋顶,以求轻巧和曲线轮廓。南方园林中建筑的屋顶翼角采用嫩戗起翘,更突出了屋顶曲线变化。⑥深在层次。山不在高,妙在层次。峰岭之胜,妙在深秀。园林同山景一样,也要深秀而富层次。布局时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只有采取“掩”、“屏”、“敞”、“隔”、“分”等手法,才能使园林层次深而秀幽。领会了上述造园赏园的精髓,游览和鉴赏古园林,才能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八百年以来又是辽、金、元、明、清各个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众多帝王和皇亲国戚、文武宦官,为了给自己找到一处享受山水之乐的优美环境,都在京郊山泉交映的永定河冲积扇北缘,争先兴建规模宏丽的皇家园林和私人花园。永定河冲积扇北缘正值北京西北郊,这里湖泊棋布,泉流叮咚,山青水秀,风光宜人,成为组建各类园林的风水佳地。最先在京郊建皇家园林和行宫的是金朝帝王,其中有个最爱游猎的皇帝金章宗,他仅在北京西山一带就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八大水院是金章宗游西山时驻跸的行宫。他从全国各地征召造园大师和工匠,进行修饰,其造园手法既具有南方的高超造诣,又与北方山水的自然美相融合,使我国的造园艺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八大水院分别为:①圣水院(黄晋寺),位于今海淀区聂各庄乡车耳营村西北五里。②香水院(法云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今七王坟后;③金水院(金山寺),位于今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上金仙庵;④清水院(大觉寺),即今海淀区阳台山下大觉寺;⑤潭水院(香山寺),位于今海淀区香山公园内;⑥泉水院(玉泉山芙蓉殿),位于今海淀区玉泉山院内;⑦双水院(香盘寺),位于今石景山区五里坨乡双泉村;⑧灵水院(栖隐寺),位于今门头沟区妙峰山仰山下。玉泉山是金王朝在京郊经营的主要皇家园林,其内“芙蓉殿”曾是金章宗的最大行宫。到了元、明两代,北京西北郊营建园林的风潮更是热火朝天,前后有不少贵族、文人都来这里建园与游览。如元代一些文人,曾称山水典雅的海淀为“丹棱沜”。明代贵族武清侯李伟(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在海淀修建了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又名李园)。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在李园附近也组建了米家园(又名勺园),当时有诗曾赞誉勺园:“才辞帝里入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清代,是北京西北郊大规模营建皇家园林的主要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代,曾花了130多年时间,相继在此营建了作为皇帝长期居住、驻跸游乐和进行政治活动的“离宫御苑”,如著名的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春熙园、清漪园等。其中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又被称为西山皇家园林的佼佼者——“三山五园”(因颐和园有万寿山,静明园有玉泉山,静宜园有香山)。此外,一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在这里营建比皇家园林小一点,但很玲珑别致、深幽秀丽的赐园和宅园,如淑春园、镜春园、鸣鹤园、朗秀园、蔚秀园、承泽园、近春园等。至此,北京西郊海淀以北东西二十华里范围内,几乎都被连绵不绝的皇家御苑、王公大臣赐园和宅园所占领,形成北京历史上最大的郊野型园林群。如今,这些皇家御苑和私人宅第大部都已被毁或淹没于现代市区建筑中,只有少数山地和山前小型花园,还保持着独立的精湛的古典园林风格(见表33)。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为木构建筑。木构建筑的艺术性大到整体的外观造型,小到局部不同的结构组合,细到雕刻绘画,从各个层次去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单体建筑的类型就有殿、堂、厅、轩、馆、楼、榭、阁、塔、亭、阙、门、廊等十余种。每一单体建筑在外观上大致可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其中变化较显著的是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单坡、平顶、囤顶等。其平面形状有方、长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扇形等等。由这些单体再进一步组合变化,组成了各式各样从居民、小庭院到庙宇、宫殿等建筑群。对古建筑的鉴赏既要看它的全局造型美,也要看它的细部。这些细部包括:台基、踏道(即坡阶地的通路)、屋顶、栏杆、铺地的装饰;柱、梁、枋、檩的结构;斗拱、天花、门窗的造型结构等等。这些结构的细部各个朝代都有一定的风格和变化,一般来说越到后期作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又有一定的推陈出新。

  北京郊区园林有三个特点:第一,着重表现自然、接近自然,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如贝家花园、水塔园、樱桃沟花园、南官园等,都是以自然和活泼的配置形式作为建园构图的基础,而不是拘泥于风景的布置,也不侧重于修建楼阁亭榭,使园景和建筑完全与自然相适应。第二,北京郊区园林,除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等皇家园林外,相当部分都属于私人宅园。这部分园林都在刻意采用和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平桥、亭桥、榭、舫、叠石粉墙、漏窗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如乐家花园、达园、吴家花园、萨利宅园等。第三,京郊私家园林一般规模都比较小,面积只有几亩或几十亩。造园主人为使自己的园林在有限面积中造出无限空间,而多采用“掩”、“屏”、“隔”、“分”等手法,将大园分割成小园或园中之园。北京不仅有以“雄”取胜的皇家园林和以“秀”取胜的私人宅邸,而且还有众多的行宫遗址。所谓行宫乃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为了前往离宫游乐或祖坟谒陵,必然在路途上修建供其居住的宫室。这些行宫由于时间久远,经风雨及战争等破坏,大多已变为废墟或残址。但是它如同古园林、寺庙一样是一种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景观。北京是一座五朝古都,明、清两代,都在京郊兴建了不少行宫。按其出行方向,大概可分为四条行宫分布路线:第一是明代皇帝到十三陵路途上的行宫和赴汤泉进浴行宫。由于明陵路途较近,中间行宫只有沙河“巩华城”一处;第二是清代皇帝去承德离宫路途上的行宫,数量约有几十个,这些行宫目前基本上都已变为废墟。第三是清代皇帝去西陵路途上的行宫,目前在京境尚有几座还保持着遗物或遗迹。第四是去大兴县三海子打猎的行宫,据书籍记载也有四座,其中以团河行宫为最著名。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北京 人文景观 古园林 古行宫
  • 上一篇: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古代寺庙
  • 下一篇: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古代军防建
  • 相关地理文章()